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四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题名称:题西林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蕴含的道理,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古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学生读《游山西村》, 正音:浑 豚 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相机展示课件)

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

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因为_____,所以_____。

3、是呀,作者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4、看山如此,看事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地多方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结合实际讨论我们对某个同学的看法

1、谈谈你对某个同学的看法,学了这首诗后,你对他的看法是否和以前一样。

2、采访苏轼,一个同学扮演苏轼,其他同学来采访他,问问写诗时的感受。

3、相互采访,采访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及收获。

六、配乐朗诵,感悟情境

这首诗让人触景生情,耐人寻味,让我们随着诗文再次来赏景明理。

七、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课后把它找来,读一读,背一背。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反思

这首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正面目,距今已有920年的古诗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课后我又布置了习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

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