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满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人——咱们敬爱的周总理。想不想目睹一下,咱们总理的风采?请欣赏!

出示课件:总理的风采

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存正气。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请一生读介绍。)

师:这就是──周恩来!这样称呼这位伟人有点不合适,他是我们的周总理,让我们一起亲热地叫他一声周总理——

咱们就开始上课吧!

2.今天,我们就走近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候的一个故事。看老师书写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课题,一个读、齐读课题。

3.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什么时候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连起来,一起说——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崛起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崛起?国家强盛、生活富裕、不被外国人欺负。这就是崛起,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题。

5.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板书:?)

相信学完课文,我们一定能解开心中的疑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根据阅读要求读文。

出示词语:租界 疑惑不解巡警 衣衫褴褛 惩处 铿锵有力

(1)老师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会读的,同桌相互读。读完了,咱们来交流。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

(3)当你读到衣衫褴褛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衣服破破烂烂的人。

(4)指导读铿锵有力。

(5)将惩处放入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个读,齐读。惩是后鼻音。

2.扫清了这些词语障碍,相信同学们再次读课文一定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121页,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开始

3.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课文中用一个词语,就帮助我们明白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了。一起读读这个词。(板书: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你是怎么理解的?当时的中国被外国人欺凌!

总结: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这个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周恩来从一开始读书就已经深深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从而立下这个宏伟志向的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周恩来是不明白的?

三、再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找周恩来起初不明白中华不振的句子。

2.找到的三句伯父的话出示: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那是外国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12岁的周恩来初次来到东北,他首先得到的就是伯父的一句告诫——可是,周恩来疑惑不解,他问——伯父回答道——在伯父的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租界?你能感受到伯父此刻的心情吗?说,个读,齐读。然而,周恩来还是疑惑不解,他打破砂锅问到底,他问——伯父叹了口气,说——你就是伯父,你叹了口气说——我们一起说 ——但是,周恩来仍然疑惑不解,他在想——

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心中的疑惑不解。后来,他怎样明白了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租界,去看看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课文的第几段写了租界?第七段。

出示: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谁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租界?

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租界里都是外国人。

巡警:耀武扬威是怎样的?你能做做动作吗?

除了这些,你还从哪个词语当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不一般的租界呢?——闯。如果,我把闯字换成走字,好吗?这个闯字,好在哪,它让你体会到什么?——租界对中国人看守很严,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句,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

(2)此刻,你想怎么读这一段?总结: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的租界,这就是洋人耀武扬威的租界。这个租界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周恩来硬着头皮闯进租界看到更令人气愤的情境是什么呢?让我们随着周恩来一起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4.出示课件:……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

(2)同学们,透过这字里行间,你看见了什么?

a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师点评: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请你再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这个妇女在哭诉,她为什么而哭诉呢?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现代,回到生活中。你能告诉我,如果轧死一个人应该如何处理呢?道歉、赔偿,甚至于判刑坐牢。而此刻,回到租界,你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肇事洋人?他为什么不赔偿反而得意扬扬呢?——中华不振。这样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来读这一句。

b 此刻,这个妇女最需要谁来帮助她主持公道?巡警行使的职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警察,警察的职责是什么?主持公道,维护社会治安。而周恩来此刻却看到了什么?读给大家听听,一问……亲人被轧死了,却遭到训斥,周恩来能体会妇女此时的心情吗?你说说看。(委屈,难过,伤心)

你想说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一问……我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再读,点评:你也在替妇女控诉着这不公的世道。

c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巡警,周恩来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握紧了拳头?愤怒!你带着愤怒读读这几句话。点评,你读出了你的体会。

同学们,紧握你的拳头,一起读。围观的中国人读

(3)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着拳头,最想做什么?揍洋人,赶出洋人,我们一定要——惩处洋人。

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为什么不敢惩处?——中华不振!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起读——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因为不敢惩处,所以中国巡警——还是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围观的中国人——

(4)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百年前的租界,去感受那中华不振的屈辱历史吧!

出示课件:

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里随处可见洋人耀武扬威的嘴脸。你看,他们的长刀砍向了中国人的头颈,而巡警则是帮凶。围观的中国人却只能握紧着拳头远远地看着。就连洋人的小狗都冲着中国小男孩凶狠地叫嚣着。灯红酒绿的租界下,却是中国人无边痛苦的生活,他们在艰难的道路上挣扎,更多的人徘徊在生命的死亡线上。

(5)现在请你再来读这一句——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样呢?齐读。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耀武扬威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让周恩来真正明白了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板书:!)读的时候,我们加上一个“啊”字,“中华不振啊!”请带着悲伤读这一句,请带着愤怒读这一句。

四、课外拓展,情感升华

1.欲哭无泪的妇女,耀武扬威的洋人,可恶至极的巡警,愤怒而又无奈的中国人,这一幕幕,就像利剑刺痛了周恩来的心,又像重锤敲击着他的心。此时,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拿出纸笔来写写。交流。

2.周恩来思绪万千,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最起码的公道,为此他立下了誓言——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一个洋人耀武扬威,为此他立下了一生的志向——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为此他立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3.周恩来立下这个目标,又是要干什么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五、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 ?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叙述故文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

二、结合学生认知,注重情感教育。

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尚未达到,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正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