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 成语故事 >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

2.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教师板书:“成语”。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

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二)学习生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自己小声地读一读

矛盾 楚国 锐利 墙壁 逼 神韵 佩服

戳穿 腮帮 僧人 唬人

2.哪些字在读音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矛”、“壁”、“韵”、

(2)字音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

(3)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生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读生字新词

4.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一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生练读

(三)学习第一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自相矛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鼓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2)再请一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教师鼓励

(3)同学们,见过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

(4)师生交流

(5)请大家来看看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夸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

再出示: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同样请同学朗读――指名――评价――再指名――奖励学生两句连在一起读。齐读之。

同学们这个生意人矛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矛 戳得穿

这个生意人的盾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卖 盾 戳不穿

有问题吗?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多问,用不同的方式来问。

2.请一位同学读这样的一段话

出示: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同学们,什么叫“张口结舌”?

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师生交流

3.现在你们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1)指名说

(2)师生点评

(3)再指名说

4.是啊,难怪围观的人都在取笑这个楚国人呢!围观的人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出示围观人说的话,指名读――再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这篇成语故事

(1)自由练习

(2)组合展示

(3)师生点评

6.同学们,听说学校最近为了迎接10月13日的建队节,要组织一次说故事大赛,我们想在班上先搞一次小小的选拔,选拔赛的篇目呢就是这篇《自相矛盾》,我们先来比试比试好不好?

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锦囊妙计”。出示:

成为故事大王的好办法:

(1)不看课文,能说出故事的情节。

(2)人物的对话要把表情、语气、台词表现得惟妙惟肖

(3)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就更棒了

我们每个同学在底下先试试吧

7.学生练习讲故事

(1)指名上台

(2)师生点评

(3)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师生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模仿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和学生展开对话,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呢?或者大家为什么要取笑他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吗?与学生交流

三、布置作业

1.同学们,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来继续完成这次比赛,请大家做好准备。

2.写给“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人说,你还有什么故事要和这个人分享,提醒和告诫他一些什么,都可以写在信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矛 戳得穿

卖 自相矛盾

盾 戳不穿

8 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两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充数

张口( )舌 张( )舞( )形象( )

乌云( )电( )雷( )( )不已

2.《自相矛盾》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1)指名复述

(2)教师点评,要求再简洁一些

(3)再指名

二、精读《滥竽充数》

1.教师板书滥竽充数。同学们,题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请问“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说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个词语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图片

充数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数字。

关键是这个“滥”,老师这里有几种解释:(1)坏的;(2)不加选择的:;(3)不会,看看题目,你会选择哪种答案?

师生交流,说理由。

2.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成语故事的学习。指名读课文前半部分,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1)师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两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还有什么原因吗?师生交流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看到这句话,我们能联想到一次词语:叫做装模作样

教师板书:合奏

(4)指导朗读――指名――点评――再指名――齐读

3、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队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说“只好”逃走了?同学们,什么叫“只好”?

(1)师生交流

(2)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答案。

(3)师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教师板书:独奏

4.教师小结:从不会吹竽却拿着与别人一样的俸禄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东郭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道理呢?

(1)师生交流

(2)你们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你们对东郭先生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

有真才实学 展鲲鹏大翅

混得一时,混不得一世。

希望东郭先生的教训,各位同学铭记。

三、精读《画龙点睛》

1、板书课题,知道课题的意思吗?师生交流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生交流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3)出示扫描的图片

(4)指导朗读描写龙的句子(反复诵读)

2.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

(1)师生交流,板书:“前”、“不信”

(2)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

(3)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

(3)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教师板书:“后”、“惊叹”

(4)指导朗读

4、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1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师生交流

(2)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在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

(4)师生交流

5.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1)齐读《画龙点睛》

(2)在这则故事中有很多词语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填空题。

(将全文作为填空式打在幻灯片上,然后一边读一边完成填空,积累语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指名说,其他同学默默地跟着念)

老师相信大家回家后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记下来,说给自己爸爸妈妈听,好吗?要请家长给你们打分的哦!

四、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自选题

1、续写故事。提示:当齐宣王要求吹竽者独奏的消息传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接着写下去,题目自拟。

2.你是亲眼目睹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人,面对被点睛的两条游龙腾空而起,你内心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以《给张僧繇的一封信》为题,说说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及你对张僧繇态度的变化和感受。

板书设计:

前 后

齐奏 取得俸禄 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不信 惊叹

独奏 只好逃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