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董晓群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下册 > 棉花姑娘 > 棉花姑娘教案模板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一篇科学童话。教学本课的目标主要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心情的变化;(2)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各自不同的本领。如何使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呢?

一、抓住词语,体会角色心情

棉花姑娘从生病求医,再到病好长叶,心情在不断地变化。其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可恶”一词,把棉花姑娘的难过、伤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低年级孩子对书面语言的感悟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把握“可恶”一词独特的语意。我们就把理解和感受“可恶”作为教学第一自然段的重点之一。

【教学设计】

1.比较棉花姑娘病前和病后两幅图的不同,看看棉花姑娘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2.是什么事让棉花姑娘愁眉苦脸?你是从哪一段读懂的?

3.你看,这就是可恶的蚜虫!“可恶”像我们常说的“讨厌”。你在什么时候,会有讨厌的感受?

4.蚜虫到底可恶在哪里呢?

(生可能会回答:蚜虫会把棉花姑娘身上的营养吸走;蚜虫会吃叶子,你看,棉花姑娘的叶子上有很多的洞洞;身上长满了蚜虫,棉花姑娘会死的……)

5.换位想象:是呀,蚜虫真可恶!面黄肌瘦的棉花姑娘,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可能会说:你这可恶的蚜虫!我让农民伯伯消灭你!谁快来救救我吧……)

抓住重点词“可恶”,联系学生的生活,把“可恶”具体化为学生眼中一个个形象可感的画面,使学生能凭借语言建立自己的内心视像,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此时的学生已进入棉花姑娘的世界,与她同命运共存亡。同时,“可恶”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也从简单的符号存在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感受,最后积淀为新的语言库存。

二、读好句子,体验角色情感

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本,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成了每篇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但很多时候,它只是教案中无关紧要的一句“普通话”,老师们要么对它熟视无睹,要么不知如何指导。其过程的缺失,让人担忧。

【教学设计】

1.快速读课文,思考:棉花姑娘请了哪些医生给自己治病?

2.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见到这些医生,是怎么向他们求救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出示句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读读这三句同样的话,能不能读出不同的心情?

4.创设情境:是啊,她盼着,盼着终于把燕子盼来了。棉花姑娘对燕子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燕子飞走了。棉花姑娘的病情加重了。她又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啄木鸟。棉花姑娘又急切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啄木鸟又飞走了。棉花姑娘的病更严重,她已经变得奄奄一息了。这时候,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5.这些医生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读2—4自然段,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6.选一位医生,练练他说的话吧!

7.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8.小结:哦,我明白了。你们也很想帮棉花姑娘治病,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同样一句“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学生们会发现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因为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重,她的心情也应越来越急切,最后看到青蛙来了,应是又急切又高兴。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着,练着,读出了棉花姑娘的高兴、有礼貌、焦急、难过。从读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语言深刻的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成了课堂上最动人的旋律。

三、改编对话,表达人文关怀在朗读了对话后,学生对棉花姑娘的心情体会得很好。但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燕子、啄木鸟、青蛙自己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为什么不介绍别的医生,让棉花姑娘早点治好病呢?”是啊,一句“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显得是那么不近人情。重病中的人本来就觉得十分无助,一句冷冰冰的回绝,更让人感到失望。学生的心竟是如此的细腻,如此的善良!作为老师,我怎么就没有想过呢?因此,我决定改编对话来扩展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我发现医生们都很诚恳,很想帮助棉花姑娘。但是他们都是说“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如果你是生病的棉花姑娘,听了会有什么感受?此时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2.那我们来做做燕子、啄木鸟、青蛙,让自己的话既能说明不能治病的理由,又不会让棉花姑娘伤心,还能帮她快点找到医生。

最后大家决定把课文中几个角色的谈话改成下面的样子:

燕子说:“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啄木鸟帮忙吧!”

啄木鸟说:“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青蛙帮忙吧!”

青蛙说:“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七星瓢虫帮忙吧!”

经学生们这么一改,文章就更加富有人情味了。他们纯真的童心在自己改编的文本中尽情流淌。他们的成就感就来自于对语言的独特感悟,来自于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