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落花生 > 落花生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一、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它。”由此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以,在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上,都注重了读(既有朗读,也有默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并重。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二学段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要让学生“领悟表达”。

2010年人民教育第2期上刊登了赵徐洲的文章:《文本解读:不断叩问“怎样写”》,其中说到:“要深刻解读中国文本就必须侧重于‘怎样写’,在这里‘怎样写’是第一位的……但实事是,我们的文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束缚,文本解读的侧重点大多数依然停留在‘内容’上。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重“写什么”轻‘怎样写’的问题,要想实现文本的深刻解读和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依然不容乐观。”由此观之,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写什么”,还要重视“怎样写”。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侧重的是“写什么”,第二课时侧重的是“怎样写”,也就是按照阅读教学 “两步四环”的基本教学模式来设计,以实现“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

三、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基于上述认识,故在下面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语言积累,比如,多读,背诵,抄写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设、教法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3.能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4.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正确抄写和背诵第10自然段。

5.能分清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6.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尝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见上述“教学目标”第2、3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落花生精神” 和以物(花生)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石榴》(郭沫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课前预习要求:①读课文并能正确认读生字词;②搜集有关花生生长、结果情况的信息和及作者、写作背景的有关信息)(约3分钟)

1、认读生字词(见上述教学目标1)。

2、交流所了解的有关花生的生长(主要是结果)的情况及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二、自由默读课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约10分钟):

1、试着给课文分段并给每一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视学情检查交流并适时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议花生)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由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约13分钟)

(视学情及时交流。通过交流,主要弄清楚三个问题:1父亲说了什么话?2这些话里包含着什么?3“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表明了什么?)

四、自由朗读课文(也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时间约5分钟)

五、学生质疑问难。(约4分钟)

在顺势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同时,侧重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并用其造句。

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六、课堂练习(约5分钟)

1、抄写生字词(见教学目标1)

2、抄写并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比赛。(约10分钟)

二、全班读书并讨论交流:(约10分钟)

1、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来表现的?这样写好不好?

三、拓展阅读《石榴》(约6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后讨论解决两个问题:

1、《石榴》讲了什么?

2、作者写《石榴》的目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特色——朴实。(约6分钟)

五、课堂作业:(约8分钟)

1、背诵第十自然段。

2、听写生字词。

六、课后作业:

模仿《落花生》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件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以物喻人(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吃、议花生

①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知识,了解学情。

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②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③为后面理解“花生精神”作铺垫。

①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②整体感悟文本;③暗含篇章结构训练。

①检查读书、内容理解情况;②培养总结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②人文、价值观教育;③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以物喻人”的写法。

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深入理解并体会感情;③熏陶、感染、语文素养形成。

①了解学情;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①正确理解、准确运用词语能力。

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②突破教学难点;③人文教育。

①语言积累。

①培养朗读能力;②感悟、内化语言。

①习作指导——选材、突出主题。

①习作指导——①“以物喻人”写法;②构思立意。

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①品味语言;②积累语言;③学习运用语言。

①读写结合,培养习作能力。

①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小标题“种花生”,再让学生模仿着加另外两个。

①可指导学生依照小标题概括总结

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学生有困难,①可适当穿插有关写作背景及作者情况介绍;②可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父亲的话;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本文主要是写人还是写物(花生)”这个角度去思考;④适时讲明作者笔名“落花生”由此而来。⑤这个环节要注意不要把花生与石榴、桃子、苹果对立起来,要突出本文的用意:以花生的朴实无华来喻人(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①要引导学生读出个人的内心感受,可以由学生引领,也可以教师示范。

①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讨论。

①强调“以物喻人”意味。可以用比较(即不用花生喻人而是直接写人)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

①可以用《落花生》与《石榴》比较去品味其语言特色。

①初步运用“以物喻人”的写法;②可举例提示“物”与“人”的相似点、关联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