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

教材地位、作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图片若干,周总理的图片及个人介绍。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片段: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旧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图片。图片上中国人民贫困潦倒,被日本侵略者嘲笑为“东亚病夫”,而在外国租借地却是一番灯红酒绿的景象。

【评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这段历史还比较生疏,所以教师特意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同学们在课文理解上做一些情感铺垫。

教师:请同学们用课文中出现的4个字来形容这些图片。

学生:中华不振。

教师再出示几张新中国的图片,图中的中国处处欣欣向荣。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课文中出现的4个字来形容这些图片。

学生:中华崛起。

【评析】通过两份图片资料的对比,让同学们感受中国的变化,很自然就会产生联想,为什么以前的中国是那样穷困潦倒呢?为什么中国人的土地要被帝国主义霸占呢?中国又是怎么变强大了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说出“中华不振”与“中华崛起”这对反义词,同时引出课题——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浏览课文

全文围绕周恩来的3件事展开叙述,请同学们先分分段,并自由讲讲段意。

三、精读课文

教师: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来立下了如此伟大的志向呢?

(学生说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中华不振!)

教师:你从文章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呢?

学生:从少年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中华不振。)

【评析】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了周恩来的疑惑与伯父的无奈。

(教师再请同学来带着这样的悲痛与无奈来读读这个段落。)

【评析】教师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中国人的地盘,中国人走进来还得用“闯”。同学们各抒己见,相当活跃。教师再通过租界内与租界外景象的对比描述,让同学们似乎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当时中国人的悲痛,愤怒与无奈。

教师: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华不振”呢?

学生:从“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教师:通过一“哭诉”、一“得意”的对比描写,你有什么感想?并猜测:被轧死的人可能她的什么人?此时她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我感到当时中国人很无能。

学生:我感到很痛苦。

学生:被轧死的可能是她的孩子,

学生:被轧死的也可能是她的丈夫……

教师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这段对话。

【评析】这段课文的学习,教师带领同学们展开了想象,仿佛哭诉的妇女就在同学们身边。通过现场几位同学的表演,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一个个都攥紧了拳头,十分愤怒的表情。这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情感效果。

教师:一个中国人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还得“闯进”。因为这是外国人在中国的“租界地”!因为──

学生:中华不振!

教师:一个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亲人的中国人却没处说理,而肇事的洋人却逍遥法外、得意洋洋。因为──

学生:中华不振!

教师:看到此情此境,围观的中国人只能紧握拳头,却没人敢怎么样,没人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也还是因为──

学生:中华不振!

教师: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为非作歹又岂止是这些呢?补充:旧中国所受的屈辱。

(周恩来回来以后,陷入了沉思,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拿出笔来写一写。)

【评析】这个环节无论同学们写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合情合理都予以鼓励,并请同学们念一念,这样也有利于同学们以后解答短文阅读题。

教师: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周恩来想的和我们一样!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说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远大志向。此时此刻,少年周恩来就在我们身边,他听了魏校长的问话,他清晰又坚定地回答──

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着如此胸怀和抱负,魏校长听了也不敢相信,当魏校长再次访问的时候,少年周恩来便铿锵有力地回答──

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高声齐读少年周恩来这个震憾了所有在场的人,同样也震憾了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回答──

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评析】同学们在朗读这句话时都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十分准确地读出了“铿锵有力”以及坚定的决心。

教师:周恩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新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周恩来一样有宏大志向的人物,我们的祖国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国的经济才得以腾飞,国家才得以繁荣!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学生: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富强而学习和读书!

学生:我们应该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的繁荣而读书!

……

【评析】在同学们的自由讨论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课文,也揭示了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沉思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