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五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七律·长征 > 七律·长征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岷山、云崖;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领会诗意,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引领学生体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歌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预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由于学生从未学过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课文,我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红军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对于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距长征胜利已有七十多年了。回顾历史,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峥嵘岁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颂红军的歌曲(播放歌曲《十送红军》)。这优美的旋律似乎把我们带进了七十多年前的长征。1935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也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英勇的红军战士,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教师富有激情的谈话,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并让学生聆听歌曲《十送红军》,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初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字音读准。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

3、再次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上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突出了学生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读出了层次,读出了韵味。)

三、讲述长征故事,走进文本,读出诗歌的内容美。

师:长征故事,可歌可泣。长征精神,千秋永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长征,来讲一讲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1、生讲述故事。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要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在此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信息,无行中锻炼了他们诸多方面的能力。)

师:同学们刚才讲了很多感人的长征故事,震撼人心啊!所以有人说长征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作为红军领袖的毛泽东用诗歌描写了红军战士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图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歌,看看毛泽东在本诗中写了哪几幅图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点,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课件出示)

图一:五岭山脉绵延起伏,弯弯曲曲

图二:乌蒙山高峻雄伟

图三:金沙江水拍云崖峭

图四:泸定桥惊险

图五:岷山白雪皑皑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

生:长征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幅幅真实的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师:长征难,难不倒红军英雄汉。请同学们放声地去读一读,议一议,红军战士是怎样去面对困难的?

自由读诗,讨论,教师参与交流。

品味一(三、四句)

师:(出示课件)五岭、乌蒙这些高峻崎岖的大山,我们红军要一一翻越它,多么难啊!可在英勇的红军战士眼里,脚下是什么呢?

生:细浪、泥丸(课件出示三、四句)

师: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什么?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腾细浪”、“走泥丸”中想象图景美,借此再来体会红军战士豪迈乐观的气概以及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指导朗读,感受诗句的图景美,红军战士的情怀美。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最能体现毛泽东作为伟人与诗人的情怀。他运用了浪漫主义写法,采取了极度的夸张,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怎样让学生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呢?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法、情景导入法等层层点拨,学生能生成许多美妙的思维火花。)

品味二(五、六句)

师: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英勇无敌。曾经,金沙江畔,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摆脱追敌,泸定桥上,红军飞渡,敌人闻风丧胆。(出示五、六句)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从诗中的“暖”“寒”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暖”字体会到红军在巧渡金沙江胜利后的喜悦。

生:自豪

生;“寒”写出了泸定桥的惊险。

生:还写出了战争的悲壮。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带着你的感受读吧。

品味三(七、八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红军越过五岭,翻过乌蒙,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此刻,面对英勇的红军,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生:敬佩

生:感动

生:自豪

师:老师心里除了自豪与感动之外,还有高兴。毕竟,再难爬的山,再难趟的河,红军都闯过来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看从中又能感受到什么?(出示七、八句)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更喜”之“更”的意境。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为了强化情感,拉近时空距离,我大量采用情境引读,使学生随着作者想像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情感走向高潮。)

品味四(一、二句)

师:尽开颜,尽开颜,何等情怀,何等气魄!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艰难道道,险阻重重,英勇的红军从未怕过。毛泽东用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情怀,这就是——(课件出示一、二句)

生齐读。

师:这是本诗的中心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学生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怕”二字,何等情怀,你能读出它的气势来吗?

教师指导朗读。

师:你读得很有气魄。长征如此艰难,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不怕”“只等闲”。你们从中体会到红军在困难面前有着什么的精神?

生:乐观

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生:藐视敌人

师:大家在来一起读着两句诗,感受红军长征精神。

生齐读一、二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师:诗人仅用56个字就写出了长征途中的千般艰难险阻,写出了红军战士的万般豪情壮志,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样的好诗,我们一定要好读,要背。

教师范读全诗。

指名读诗。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情感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五、感受诗歌的主旨美,背诵诗歌。

师:七十余年,弹指挥间,长征精神永载史册。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长征,去感受那气壮山河的场面。

播放长征途中部分画面。师生在音乐中齐背诗歌。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 不怕、只等闲

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岷山 喜、开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