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 一只小鸟 >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8个要认的字。

能力目标:

1.能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情感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爱护鸟类的情感。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指屏幕)明媚的阳光轻洒大地,葱翠的树木生机盎然,在这一片好景致中,一只小鸟跃上枝头,放声歌唱――课件演示鸟叫声。大家觉得这鸟叫声怎么样?

生:这鸟叫声十分动听。

生:我觉得这鸟叫声十分优雅。

师:好,你用上了刚学的“优雅”这个词。不过,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用了“十分”,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略一思考)我觉得鸟叫声非常优雅。(教师点头表示称赞。)

生:小鸟唱的歌声多么清脆啊!

师:评一评,他说的好吗?

生:我觉得他说得好。因为他把小鸟的叫声比做歌声了。

师:对。不过,“小鸟唱的歌声”表达的不对,应该说――

生:应该说“小鸟的歌声”或者“小鸟唱的歌”。(师点头微笑给以肯定)

生:我想说这么优美的歌声真让人百听不厌!

师:说得好!他用上了一个四字词语――

生齐重复:百听不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这婉转悠扬的鸟叫声走进一片小树林,认识这只会唱歌的小鸟。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情境创设简洁之中不乏生动与童趣,与课文主线――鸟叫声巧妙地融合。更难为可贵的是,教师将这一情境赋予了激趣与促进语言表达的双重任务,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准确的书面语言描述所闻、所感,尽可能地发挥了课件的作用,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丰富语言。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音。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自己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2)读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本课中的生僻词较多)(3)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给学生3、4分钟读书的时间,巡视中纠正读书姿势,了解哪些字难记

2.交流:同学们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记,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学生说哪个字,课件出示。)

生:“觅”难记。 (不少学生举手表示有好办法。)

生:“觅”字的意思是人看见了一些食物,就用爪子抓起来,所以它有一个爪子头,还有一个“见”字组成。(其他学生连连点头。)

(显然,该生结合了字义识记字形的方法颇受欢迎,但表达上的不当之处其他学生没有听出来。)

师:你结合字义识记字形的方法真好!想一想,能说人“觅食”吗?

生:(哑然失笑)应该说小动物看见了一些食物,用爪子抓起来,就叫“觅食”。(点评:同时解决了字形、字义)

生:“隙” 难记。

师:你也可以用结合字义识记字形的方法,试一试!(鼓励该生)

生:(想了想,恍然大悟)很小很小的缝就是“隙”,所以“隙”字中有两个“小”。

师:对!结合字义来识记字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生:“衔”字也挺难记。

师:为什么?

生:“衔”和“街” 的样子差不多,不容易区分。

师:(板书“衔”和“街”)像这样字形接近的字,我们可以比一比,记一记。就请你与“街”比一比,记一记这个字吧。

生:“衔”的中间是“金字旁”,“街”的中间是两个“土”。

3.开火车读词语:

衔上巢去 觅食 倾听 弹子 树隙 抖刷抖刷翎毛 跌下来

“弹”字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读音。

“倾”字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雨下的很大可以说是――倾盆大雨)。

点评:学生升入三年级之后,已经掌握了几种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已经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了,但尽管如此,识字教学仍然是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因此要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时间,使其能更熟练地独立识字,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节课教师没有面面俱到地逐个分析生字,而是由学生自主、有针对性地提出难记字,教师加以点拨,重在提示方法、规律,逐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时刻将学生这一主体放在心上,对于提出疑问的学生,教师没有单纯地用“谁来帮助她”之类的话走自主、合作学习的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可以说,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识字教学的环节,它融入了理解词义、口语表达,培养想像力、创造力等多项内容。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生:“啁啾” 是什么意思?

师:你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略一思考)应该是小鸟的叫声。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表示字义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斜刺里”一词是什么意思?(此时,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表示可以解答。)

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请大家一起看课文插图。你发现这几道斜线了吗?来,一起用手表示一下老鸟怎样飞过来的。(学生随插图中的虚线做手势,顿有所悟。)这就叫“斜刺里飞来”。有时候,我们结合插图也可以理解词义。

生:“景致” 是不是“景色”的意思?

师:你把这句话中的“景致” 换成“景色”读一读。(学生读句子。)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景致” 就是“景色”的意思。

师:对。你用换一个说法的方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5.指名读课文。

6.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3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的完整、简练,渗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点评:又是一个方法指导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还会把理解词义、句义当作难题吗?

三、细读悟情。

1.学习1、2 段:

自己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联系有关语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可以从“ ”看出。

生:这是一只幸福的小鸟,可以从“ ”看出。

生:这是一只幼小的小鸟,可以从“ ”看出。

生:这是一只会唱歌的小鸟,可以从“ ”看出。

生:这是一只爱欣赏风景的小鸟,可以从“ ”看出。(引号内为相关课文语句)

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同读,全班读。

点评:本段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一定要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多读,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像、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可取。 另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学生通过读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得到多个答案。

2.学习5、6段:

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 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默读5、6段,读到自己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学生回答略)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点评:这个问题是牵动着一段的一个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孩子?(学生抓住3、4段和7、8段谈感受,在评价他人言行的过程中升华情感,丰富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学生评价略)

4.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爱护鸟类的行为?(点评:将对文本的认识转移成学生生活经验。)

四、拓展深化。

1.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孩子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查字典。写字时要注意姿势,写完之后要仔细检查。(课件出示要求)

2.交流: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写的话。其他同学在小组内交流。

生:我想对小鸟说:“请你到我们鞍山二路小学安个新家吧!我会天天听你唱歌,为你鼓掌,还会给你带小米吃。”

生:我想对那些打鸟的孩子说:“你们已经做错了,快想办法救救小鸟吧,不然你们会内疚一辈子的。”

生:我想对那些在山上打鸟的人说:“小鸟也有生命,请您手下留情。”

生:我要对公园里那些遛鸟的爷爷说:“打开鸟笼,给小鸟自由吧!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

生:我也想对公园里那些遛鸟的爷爷说:“你留下了小鸟美丽的身影,优美的歌声,可是小鸟永远丢失了快乐。”

……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淡化文本,提倡自由表达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中显现出来的东西好教,若想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则决非一日之功,它实际也是教师日积月累的体现。

3.师:你们的发言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心中有生命的好孩子!老师读这一课时,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鸟》这首诗:(课件出示)“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岂止是“子在巢中望母归”,同样还有“父母在巢中盼儿归”,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今天的少年儿童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向所有的人发出“莫打枝头鸟”的呼声吧。

全班齐读。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