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教科版六上:《乡土画家》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乡土画家 > 乡土画家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说说课文结构】

这篇课文一共九个自然段。先是简介白石老人,

234自然段是从白石老师的画作上证明白石老人确实是一位乡土画家。567是说白石老人能成为乡土画家的原因。8是总说,说白石老人是一位乡土画家。9是因为白石老人热爱生活,所以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分总的结构特点。

【说说设计理念】:

语文是个综合学科,要承载的东西太多,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文化传承、情感熏陶……

那么这么多东西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那就必须有所舍弃,所谓有舍必有得。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根据选文的特点,每节课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或进行语言积累,或进行写作方法渗透、或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不一而足。已故小语专家赵镜中老师说,大陆的老师想的就是教课文的字词句和中心内容,让孩子把课文弄清楚,他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毒瘤。阅读教学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教阅读,赵老师希望我们老师不要把一篇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通过教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方法,找到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从教教材走向教阅读,我觉得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选文是个例子,我们需要的是用课文教语文。

这就说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说说教什么】

每篇文章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教什么。我们要依托课文教给学生哪些东西?学生要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哪些东西?也就是我们的阅读指向哪里?

从参考书上看,这篇课文从结构上说确实运用了分总的结构,似乎这个可作为教的内容,但我认为本篇课文绝非教分总的最佳案例。因为我感觉这篇文章的分总的特点不够典型。

能不能从人文性上考虑,教白石老人的这种乡土情怀,这个也是个切入点。但是读来读去我又感觉这篇文章只是证明白石老人的乡土情怀而不是赞颂白石老人的乡土情怀。或者说如果从这点上切入,我抓不到更好的切入点。

这篇文章也不适合朗读,所以朗读也不可能作为重点。

再读,我发现了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色。这让我有了感觉。似乎把阅读指向语言积累是个路子。

请看这样的几个句子:

老人始终把他的艺术生命植根于这块土地,因此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所画的题材,无论是一枝荷花,一株芋(yù)叶,一窠(kē)小鸡,一只蜻蜓,都是一个炎黄子孙在自己乡土中的生活感受。

这样的句子中量词的运用是个特点,我认为可以教。

他是个乡下人,有他对乡土风物深切的爱恋。他看惯了院子里的小鸡、溪流里的鱼虾、树上跳跃着的松鼠、绕着花飞的蝴蝶、点水的蜻蜓、草间的蚱(zhà)蜢(měng)、河边的青蛙。

这个句子也很有特点,他所选取的事物都是偏正的结构,而且都是地点加事物。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作为一个训练点。

再看:他要通过纸笔,把这些可爱的生命,活泼生动地永久记录下来。因此,小鸡的天真姿态、虾的透明外壳和有生命力的须爪、牵牛花为了生存向太阳光挣扎的挺劲,都诱使他花费许多精力去观察、揣(chuǎi)摩。

这段跟上一段作比较,你又会发现不同。

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教语言积累的好范例,于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我定位在了语言积累与运用上。

有了这个指南针,剩下的问题似乎就都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实现,也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基于此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学习他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

2积累文章中优秀的语言范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尝试运用。

教学策略:圈划、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个练习:请看投影

练习: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量词,填不上的可以空着。

一( )荷花,一( )芋(yù)叶,一( )蜻蜓,

一( )小鸡,(填入一个表示很多小鸡在自己的房子里的量词)

二初读,清字词。

1填完了,大家就做好。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一篇课文。叫《乡土画家》。(板书课题)下面大家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叫不准的字,一会小组内交流。

2下面你可以请教你的组内同学,把你不认识的,叫不准的字交流一下,如果还叫不准,可以请教字典。

3把你圈出的字大声朗读几遍。

三细读、品乡土、习语言。

1好,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文章的题目是乡土画家,你认为白石老人是一位乡土画家吗?这次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表现出白石老人确实是一位乡土画家的语句。

2汇报:

预设的语句:

第一处:老人始终把他的艺术生命植根于这块土地,因此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所画的题材,无论是一枝荷花,一株芋(yù)叶,一窠(kē)小鸡,一只蜻蜓,都是一个炎黄子孙在自己乡土中的生活感受。

说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表现出了白石老人是个乡土画家。

咱们看一看你填的跟作者黄苗子写的是不是一样。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填的吗?出示一朵荷花,一枚芋叶,一只蜻蜓,一窝小鸡。

你参考一下你的答案,我的答案,还有作者的答案,你觉得哪个空填入哪个词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反正我是觉得我填的挺对的,你像第二个一般都说一枚树叶,所以我认为芋叶也应该用一枚。第三个我感觉“窠”应该是树上的鸟的家,地上的小鸡的家还是用一窝比较好。

现在大家可能都说不清,没关系,这个就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咱们回去查一查资料、词典,注意查一下作者填的那个量词的含义,还有跟量词搭配的事物的含义或图片,尤其是咱们北方的同学没有看见过芋叶,你看一看芋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你写一个用哪个词合适的理由说明。咱们明天在课堂上交流。看谁写得理由充分,值得信服!

3第二处:篮子里四条丝瓜是刚从棚上摘下来的,还带着瓜花和藤蔓;小鱼也是才从河沟里捞起来的,大小不一,而且有几条还是活蹦乱跳的。

咱们在读一读,你感觉一下这丝瓜、这小鱼让你感觉是什么样的?(新鲜)

这新鲜城里的市场上会有吗?只有哪里有,所以作者说——你说说作者懂得,体会的是什么味!(板书:乡土味)好咱们再一起读一下这富有乡土味道的丝瓜和小鱼。

那你知道作者的画作为什么会有如此浓厚的乡土气息吗?

这也正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要说的,咱们齐读一下。如果说他的画作具有浓浓的乡土味的话,那么白石老人对农村的这种情怀我们也可以概括为——板书“乡土情”这种乡土情的具体含义就是——再读——

4第三处:他是个乡下人,有他对乡土风物深切的爱恋。他看惯了院子里的小鸡、溪流里的鱼虾、树上跳跃着的松鼠、绕着花飞的蝴蝶、点水的蜻蜓、草间的蚱(zhà)蜢(měng)、河边的青蛙。

咱们观察一下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下面老师要求大家把这几个方位加事物的短语背下来,大家能做到吗?

老师想啊,他看惯的农村的东西还会很多,可是还会有什么呢?大家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儿,拿出笔来按照这种地点加事物的形式写一写,最少写三个,最多写五个。你可以不变地点变事物,也可以不变事物变地点,如果你两个都会变,那就更了不得了。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来,把你写的加入到课文中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评价)

5第五处:他要通过纸笔,把这些可爱的生命,活泼生动地永久记录下来。因此,小鸡的天真姿态、虾的透明外壳和有生命力的须爪、牵牛花为了生存向太阳光挣扎的挺劲,都诱使他花费许多精力去观察、揣(chuǎi)摩。

咱们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咱们再来观察这些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加什么?

那我就在想啊,为什么作者非得这样说呢?他怎么不这样说呢?出示:“有天真姿态的小鸡、有透明外壳和生命力须爪的小虾,为了生存向太阳光挣扎的牵牛花,都诱使他花费许多精力去观察、揣(chuǎi)摩。”

同学们,为什么呢?你们再前后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哦,你们说的真有道理,看来这个顺序也不是随便可以调换位置的,咱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得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呀!既然写得这么好,咱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白石老人啊,都能抓住动植物的性格、内在生命和灵魂,怪不得白石老人在《自传稿》中说——来,咱们读一下。:“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

那我就觉得这个好像比咱们上一个更有挑战性,我觉得你们好像不能写得向上一个那样好,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你们能用事实告诉老师吗?

白石老人真的了不起啊!你觉得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个呢,咱们再读第九自然段。

四交流,悟启示

你说说要想能向白石老人一样“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得需要什么?

是啊,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白石老人一样对生活有诚挚的爱,那你们也能在某一个行业演绎自己的精彩。

五拓展

在画界,还有一个人很厉害,他叫徐悲鸿,老师最欣赏他画的《八骏图》,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查查他的资料,欣赏一下他的画作。下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