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七册:4、《古诗二首》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理解词义句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优美景象,情感朗读,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交流资料,了解洞庭湖

(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二)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三)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加强积累)

(四)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五)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

(一)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二)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或黑板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喻句要注意)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

(三)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注意诗的节奏)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 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三、延伸拓展

(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师生互评。

(二)拓展

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生自学、同桌互学。

全班交流、质疑、释疑。

(三)朗读体悟

(四)小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四、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写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望天门山》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整体通读。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节课我们跟随刘禹锡欣赏了洞庭湖美丽的夜景。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畅游神舟的脚步,一起和诗仙李白去天门山看一看。(板书:望天门山李白)

通过这样的交谈,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默契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情感,又可以为学习下面的古诗埋下情感基调。

二、精读会意

(一)知地理

这天门山在哪儿呢?自己打开书本再读一读,可以在诗句中找答案,还可以在下面的注释中找一找。

预设:

生: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下面的注释中了解到的。(师及时表扬)

生:从“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话中知道的。

楚江就是长江。指导识记“楚”。

(二)看风景

师:同学们,在船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学生再读古诗,同桌交流讨论。

2.教师侧重引导学生说具体:

(1)景物:天门山、长江水、孤帆、太阳。

随机指导识记“孤”和“帆”。

(2)景物怎么样:通过“断”“开”“出”“来”的动词的运用感受山川的雄壮美;通过“碧”“青”“日”的色彩运用感受山川的秀丽美。

随机指导识记、书写“断”。

(3)为什么题目用上“望”而非“看”。

(随机板书相关的诗句)

(三)说风景。

引导学生边读诗文,边看图,边想象,再把想象到的说一说,要说得具体,不要只停留在翻译古诗的层面上。

随机进行朗读诗句的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四)画风景。

看完了雄伟壮观的天门山和气势磅礴的长江水,相信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有一幅画卷,现在就请你拿笔将它画下来。

请班上的一位小画家上台画。其他学生在自己座位上画画。

交流时师可提问:为什么这样画?

(五)配诗句,诵古诗。

1、请学学大诗人李白在画面上配上古诗吧!

2、学生默写古诗。写完后打开课本对照一下有没有错字,特别注意4个生字的书写。

3、写完后请学生学学古人诵读古诗。

整个学诗词的过程是通过知地理、看风景、说风景、画风景、配诗词、诵古诗等环节来完成,旨在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得更有味,并通过一个个环节下去,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积淀学生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情。

培养学生通过查看注释来理解诗句的能力。

让学生在品读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诗句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都会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意象,通过画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将对文字的理解再次表达出来。

三、延伸拓展

(一)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生交流积累的李白的山水诗。

(二)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

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生读谈体会。

(三)总结: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