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京版六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 鼎湖山听泉 >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学无忧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四自然段,感受泉声的美妙多变,体会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之情,并有感情地读好相关段落。

2、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学会在文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的美,学会用“像……一样的,是……”句式仿写听到的泉声。

教学重点: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会在文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的美,学会用“像……一样的,是……”句式仿写听到的泉声。

教学过程。

一、“听”字切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将在作者谢大光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走进鼎湖山,去那里听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直扣文章的重点。】

二、品读听泉,想象画面。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在写听泉呢?快打开书找一找。(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一)用耳听泉,感受乐音。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泉的词语。

2、老师讲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类,快带着你的理解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

【课件出示】

泉声: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泉水:清亮 时隐时现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3、引读:鼎湖山的泉声优美动听,泉水清澈丰盈,快带着你的想象走进这美好的画面中去吧!(自由读)

4、想不想跟上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鼎湖山那清亮的泉水?

【课件出示】鼎湖山的美景图片。

5、再次引读: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此时,它似乎就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用动听的声音再次走进这奇妙的世界中去吧!(自由读)

【教学意图:文章中的精彩段落重在朗读,从读中能感悟字词的意义,从读中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读中能感悟作者的情感,以读为主,感悟朗读,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

(二)用心听泉,感受神奇。

导语:我们一路听着泉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请默读第4自然段,这次,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请将相关的词句圈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下你的体会。

【教学意图:通过抛出话题:“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让学生默读批画,自读自悟,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课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1)在这些泉声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把你喜欢的泉声来读给大家听。

(2)这悦耳的泉声,这多变的泉声,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的呢?快把这些描写泉声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排比:先描述听到的泉声是怎样的,再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使用完全相同的句式,将泉声由轻柔,变得清脆,继而变得厚重回响,最后成了雄浑磅礴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

(3)读中比较,感受写法。

【课件出示】

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与原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段?

(“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课文先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给大家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①作者为什么要把听到的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呢?

(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引起读者的回忆,使我们每个人都仿佛真的听到了这泉声一般,显得无比形象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件出示:泉声】

②是的,那动听的泉水至今还在流淌,让我们也用心去细细聆听。你聆听到怎样的泉声?它又是来自于哪呢?能仿照着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那像----------------------一样------的,是在---------------------------的声音。

生:那像( 古筝)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穿过花草四处奔流)的声音。

生:那像(萨克斯 )一样( 低沉)的,是(泉水绕过石块冲刷路面)的声音。

(指名说——同桌说)

(4)当这样用心品味时,听到的哪里还是泉声,分明是大自然这位天才的音乐家谱写的天籁之音哪!让我们一起奏想它吧!(齐读)

配乐指导朗读:

师:第一种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声音,最适合女同学读了,谁来?(指名读)

第二种声音,像琵琶一样清脆。请谁来呢?大提琴的声音?铜管齐鸣呢?

【教学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课文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学会感悟了泉声的美妙后,我把练笔挤进课堂:引导学生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作者听到的泉声只有这些吗?(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课件出示】

(1)轻声读读这些句子,此时此刻,你耳边的泉声又变得怎样了呢?(变幻莫测)

(2)如此变幻莫测的泉声,作者又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的呢?

(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排比)

(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使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泉水写成了一个个调皮的孩子。)

(3)此时此刻,周围万籁俱寂,作者的内心正涌动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快把这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

(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4)此时的泉声似小提琴般轻柔,又似琵琶般清脆,还似大提琴般厚重回响,更似铜管齐鸣般雄浑磅礴,多么美妙动听呀!可是作者后面为什么还要用“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这样的词组进行排比来描绘听到的泉声呢?去掉这句话行不行?

【课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课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预设;“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这简短有力的排比说明泉声是变化莫测的。

听到的泉声是那么多,用多少文字也写不完呀,简直是一言难尽呀!

【教学意图:删去段落中的某些文字与原文进行对比,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感受贴切的比喻和不同的排比句式,从而体会到泉水的悦耳动听、变化莫测。】

(5)指导背诵。

作者在鼎湖山众多的景致中独爱山泉,迷恋山泉,让我们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和体会都带到这段优美的文字去吧。(配乐,齐读)。

(三)对比“听泉”,感受写法。

1 本文的第2和第4自然段同是描写听泉,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入耳、入心)

2 作者在原文中这样描述:

【课件出示】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教学意图:适时补充原文中的相关段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切实体会出作者内心的涌动的情感,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听”字引路,贯穿全文。

1、来,一起读(齐读最后一段:朦胧中——)

2、这鼎湖山的泉水不仅悦耳动听,变化莫测,而且滋润万木, 孕育生机。谁来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

小结: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郁郁葱葱的鼎湖山上那绝妙的景色,泉水可是功不可没呀!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不仅用耳朵去听,更是用心去听,于是我们便发现了大自然这与众不同的美。此时,老师只想借作者谢大光原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次愉快的旅行。(齐读诗句)

【课件出示】

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教学意图:在重点句段教学之后,要处理好课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阅读谢大光的原文

3、阅读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听泉》

思考:同是听泉,他们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感觉?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篇?

【教学意图:课后及时积累,拓展延伸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将同类的文章在读中比较,逐渐熏陶每个孩子的语文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

五、板书设计:

悦耳动听,变化莫测

鼎湖山听泉 入耳,入心

滋润万木,孕育生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