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同步课堂

【教学设计理念】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表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对于享受着现代高科技通讯技术长大的八、九岁孩子来说,一时难以理解和想象古人的做法。因此,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而且,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准确而略带风趣,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只要巧妙引导,学生就能在品味语言中感悟,在拓展想象中创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分别收集有关人类早期文字和通讯资料,以及有关现代的通讯资料,体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化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理解课文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趣生疑

1、老师出示一条打满各种结的草绳,问学生,这是什么?

2、昨天,老师收到一束玫瑰花,猜一猜是谁送的,表达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小结:今天看起来很普通的一条带结的绳子,在上古时代却是一个记事本;今天我们仍然在某种特定情景下使用东西表达意思的信息传递方式,原来就是古人的一种通讯方式。还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课伊始,通过实物引导学生畅谈、想像,不仅可使学生初步感知"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而且会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增强探究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理请思路

1、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主识字。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5个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照"记事方法"和"通讯方法"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这些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和扎实地实践。]

三、品味想象,深入感悟

1、学习"记事方法"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找出后,读句子,随文理解"奇妙"一词。

(提醒学生一些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等。)

(2)课文具体写了哪些奇妙的记事方法?找出说明"结绳记事"和用贝壳记事方法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交流阅读收获。

(在了解记事方法时,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抓住"结绳记事"中"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和"贝壳记事"中"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等关键词句,想象不同的绳结和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分辨"等。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抓住一、二自然段结尾的句子,比较"结绳记事"和用贝壳记事方法的优劣。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整体入手,抓中心句,学习概括;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感受"奇妙",领悟智慧,是学习本文中"记事方法"这部分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对语言的细心品味,才能使内容理解得透彻、到位,"奇妙之"情味,"智慧"之理趣自然蕴涵其中。]

2、学习"通信方法"部分。

教师引导:有一天,你在家里收到这样一个包裹(边述边出示课件:包裹里展示出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只箭),你会怎么样啊?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引导:对于我们,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可是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呢!想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快从课文中找出来,自己认真读一读。

(1)请自由阅读第三-五自然段,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来读书、交流。

(可引导学生概括一下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这部分围绕那句话来写?具体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在创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间互通信息的方式?抓住第四自然段中3-6句话,重点理解"一封严厉的信"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意思是什么?还可与上文的"一杆枪""一支箭"表达的意思对比理解,)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古代人类的聪明与智慧。

(3)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通信方法?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

(4)发散思维:除了通过课文及课外资料了解到的不用文字的通信方法外,想象一下,有的民族还有可能怎样互通书信?比如:送一块猪肉给对方,可能是什么意思?送一块手帕呢?一坛酒呢?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奇思异想。)

[一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大量反复的训练中逐渐培养。因此,这部分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激趣后继续运用"整体-部分-整体-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大胆想象。]

四、整理拓展,创意表达

1、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许多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那么面对早期人类的种种创造,你想说什么?

2、在创造文字之后,你知道历史上人类使用了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如:驿站、烽火台、鸿雁传书等。)

3、现代社会,人们多采用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你所知道的最新最先进的通讯方式是什么?

4、对比以上三种截然不同的通讯方式,你体会到了什么?

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同学们,请你大胆地畅想,未来社会会产生那些新的通讯方式?(可说,可写,根据课堂所剩时间确定。)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得有多远,就会做得有多远。大家的畅想是可能实现的,只要大家靠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发挥人类无穷的智慧,就会让你的梦想在不久的未来实现。

[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内容系统化,并逐步过渡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关心身边的事,留意新生事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遐想。这不仅是大语文观的体现,更是学习语文的要义所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