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枫叶如丹》教案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 枫叶如丹 > 枫叶如丹教学实录

教材简析:

著名散文家袁鹰先生的《枫叶如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在澳大利亚作客时看到小姑娘莉贝卡拾枫叶的场景,并由此引发对生命和美的感悟。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的时代脉搏,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枫叶如丹》写于1983年9月,后收入散文集《秋水》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的内涵。

2.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枫叶图片,这是怎样的枫叶?枫叶怎样?红色还可以用一个字“丹”来表示,那么枫叶如丹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作家袁鹰的作品《枫叶如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为了两部分。思考: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

作者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拍了一张题为《秋之生命》的照片。

三、精读解疑,品读感悟

(一)品读故事,感悟成长

过渡:在拍照片的过程中,作者看到了什么?他对自然界、对人生又有了什么深刻感悟?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二段,从中寻找答案。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者方可长进。”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拿起笔把不明白的问题批注出来。(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提出疑问:

1.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2.为什么给照片起“秋之生命”这个题目呢?

3.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我明白了什么?

教师评价过渡小结: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你提出的问题恰好是课后的问题,那每篇课文后边的问题往往是关系到全文的主线问题,相信你们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品读课文。

(二)品读解惑

(1)师:看到什么景物,作者回屋去取相机?

生读句子,相机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1:次日清晨起床,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a)指名读句子结合理解“静憩”

(b)指名读出安静

(c)多么安静的环境,看到这株枫树,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正是看到了这满树满地红艳艳的枫叶,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见的美,前所未见的震撼,于是返回取来了相机,而再看到这株枫树,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生读句子,相机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2: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自由读读这段话

作者是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透过这满树的红叶,他看到了这红的背后是什么呢?

课件3:出示袁鹰照片。这就是当时的作者袁鹰。你看,他头发白了,满脸的皱纹。看到这深秋落叶的枫树,不由地想到自己已是人至暮年。谁能读出作者的感受?

画面里到底缺少什么呢?指名回答

(2)师:(语调欢快的)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你眼前的小女孩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出来的?

课件4: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她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小莉贝卡见我凝视着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地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自己放声读读这段话。

(a)体会“蹦、跑、捡、跳跃、哼”的韵味

(b)谁能读出小女孩的活泼、快乐、富有生命力?

(3)师读: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a)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看着这张照片,你想说什么?

你现在知道前面那幅画面缺少了什么吗?

(b)师生对比读这两幅画面的语句。师读前一个画面,生读后一个画面。

(c)照片为什么取题目为“秋之生命”?这是怎样的生命?

带着这些疑问,默读第13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并把有关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d)指名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联系11自然段,再次品读感悟,小莉贝卡让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活力、青春、希望。自己不也经历过这些吗?而经历了生命的艰辛成长过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自己不就象这眼前的枫树吗?

(e)教师引读:

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眼前的枫叶不再是挂满一树、铺满一地凋零衰败,而是——(学生接读)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眼前的枫树不再是一位垂头无语的老人,而是——(学生接读)枫叶如丹……那么真切。

(三)品读枫叶如丹,感悟自然与人世的处处相通

过渡:作者访问澳大利亚回国后,对照片有了更深的感情,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指名读。

再根据自己的感悟填空。

课件出示题目:

这绿的世界,代表充满生机、旺盛的生命力,正如那个小女孩,充满活力,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这丹的天地,代表收获、成熟,正如作者,经历岁月,已成大作家,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枫叶由绿变丹,要经历“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这一过程,正如人生由孕育(小女孩)到成熟(作者),要经历“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这一过程,这个共同的过程才是最艰辛的、最有价值的,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小结过渡:

师:正是老人袁鹰看到了金色阳光下,火红枫树前快乐并富有生命活力的莉贝卡,想到枫树经历了春的萌动,夏的成长,风霜的洗礼,有了深秋的美景。枫树如此,大自然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大屏幕出示以下两段话: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2.自己读读这两段话

3.你对“丹”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4.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枫叶如丹,生命如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怎能变成熟!

人生是需要过程的,只要你经受过了挫折的考验和岁月的洗礼,你的生命中必然会有丹的出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并摘抄积累。

2.写心得体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