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五上:《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主席毛泽东的无私胸襟和父亲毛泽东的慈父情怀。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毛岸英的图片、毛泽东少年的诗、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毛泽东牺牲的六位亲人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诗句导入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第一遍读好,理解“桑梓”就是指故乡。

指名读,相机理解“何须”,读懂少年毛泽东的志向。

师小结:毛泽东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宽阔的胸襟与情怀,今天我们就学习毛主席的一个故事。

2.揭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⑴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初解诗意:学生自己读诗,交流诗意。师相机引导:忠骨仅仅指骨灰吗?(为正义事业牺牲的忠义志士的骨灰)

⑶再读引发思考:这二句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毛泽东借用这二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知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课文大概内容,顺势出示电报,学生了解电报内容。引导学生讲完整讲简洁。

⑵师小结:这两位同学都说到了一封电报,同时又包含了二个来电,一个批示。我们今天的课文就是由它们组成。

⑶出示毛岸英的照片,简介毛岸英。

2、出示电报:

⑴ 谁写给谁?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殉职”指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

⑵从这份电报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岸英

一生: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的岸英

师引:岸英年仅28岁。当时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他依然把岸英送到战场。老来丧子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三、体会悲痛―――惊闻噩耗

1.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为父亲毛泽东心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点拨。

2.交流体会:同学们,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心情怎样呢?

⑴一生:心情悲痛。我从“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出来。

①师:“抽”与“吸”有什么不同?师:从“吸”看出毛泽东借吸烟来解除――内心的痛苦。

生:从“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也可以看出悲伤。

师: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通,读──

师: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出示牺牲的六位亲人:

一、妻子杨开慧,1930年11月4日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二、大弟毛泽民, 1943年9月27日,被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

三、小弟毛泽覃,1935年4月,在瑞金突围时牺牲,时年29岁。

四、堂妹毛泽健1929年8月,英勇就义与衡山县,时年24岁。

五、侄儿毛楚雄1946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惨杀于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时年19岁!

六、长子毛岸英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平安北道遭美机轰炸,不幸牺牲,年仅28岁

师: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②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此刻主席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孩子的笑脸

生:仿佛看到了岸英笑着向他跑来。

师:往事是多么的快乐,让主席想起了很多很多。谁读懂了这句话

出示——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③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⑵“岸英!岸英!”

①齐读后思考:主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不相信这是真的。

生:主席非常想念岸英。

师:带着这样的一种希望一齐呼唤:“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生齐读)

师:喃喃可以换成什么词?(自言自语、轻声嘀咕)而这里用喃喃着,而且是情不自禁地喃喃。谁还体会到什么?

生:痛心

师:非常非常痛心。这是一种锥心的痛。痛汇成了一句话――生齐读体会。

⑶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我从这句话的“强忍”体会到主席内心的痛苦。

生:我从这句话的“无限的眷恋”体会到主席当时痛苦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的背后内涵:眼泪此刻在哪里?(眼眶打转)所以他只能――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你分明看到了主席怎样的眼睛?

生:眼睛像针在扎,眼眶里都是泪水。(请三名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再齐读体会。)

四、体会矛盾―――艰难抉择。(学习七、八、九自然段)

1、此时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多么想见见儿子的最后一面。其实作为主席的他是完全可以见上这最后一面的。

(1)生读彭老总的来电:

主席勋(x o n)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x d n)职……

(2)主席为什么强忍悲痛没有这样做?再读课文,体会作为主席的毛泽东,他是怎么想的?

(3)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这两种想法交织着,读读这两种想法,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怎样的父亲?

生:舍己为公的主席。

生:爱子情深的父亲。

2、在作为父亲与主席两种身份之间,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决定。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再解诗意:联系这位主席,这个父亲再说诗意。

师:此刻想起16岁的毛泽东写给自己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时的毛泽东多么有豪情。但同样的情境,题给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不一般的心境。生再次体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自由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想问问这位辗转反侧的父亲什么问题?

生:主席为什么下意识地踌躇一会儿?

生:为什么看一下窗外?

生:是什么勇气什么力量这么做?

师: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4.师配乐朗诵拓展内容,加深体会:

这种悲痛一直延续到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

学生通过阅读这段课外资料,懂得了主席有多么爱他的儿子,可他们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他是真的不想见吗?不是的!只是他不想破例,不想搞特殊,把自己也看成了普通父母中的一员。

五、总结全文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六、板书设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清:龚自珍)

毛泽东 常人的情怀

伟人的风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