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三上:《灰雀》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本文讲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是一篇极好的思维训练的文章,课文中没有一处明确地说明鸟儿是小男孩捉走的,但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

【教学思路】 本课为精读课文,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讲解字词,初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以列宁的故事引出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两次谈话,从中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以及列宁的教育艺术和语言艺术。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过程与方法: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自己读书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 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的谈话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1、复习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扩大词语接触范围,分散是自教学内容,回顾课文,留下整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⑴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2、列宁为什微笑?(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3、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设计意图:抓住对话理解课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使每项活动达到实效,以读文本,注重朗读训练。在读中领悟,引导学生有序学习,在阅读中注重学生个体感受,促进情感深化。)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