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六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 大自然的语言 >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建议

一、走进大自然。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以及一些谚语,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所了解,也可以产生疑问。

二、可以通过观看课件录像或展示实物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读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同桌互读正音。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略、鳞、颠”的字音。

四、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读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师生交流谈话:

1.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如果产生疑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不仅让学生明白自然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五、识字。

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让学生读准“鳞、嵌、撒”的读音。

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惟”,不是“牲”。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七、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简析

一、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告诉了自然界中的气候、气象的变化。鱼鳞上的圈圈、“三叶虫”、“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宋生动而有情趣。《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板书:语言),谁愿意把这个生词读一读吗?读得真准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呢?说明“语言”和什么有关系呢?(嘴巴、说话)

2.是不是只有说话才能表达语言呢?你们看(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谁来说第一幅图,第二幅图呢?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板书: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并没有说话,但是,同学们却从动物、植物、象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到了它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将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请轻轻地打开书。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句诗读通。开始吧。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出示课件:生词)这些词会读吗?

(1)请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特别是“告诉”的“诉”要读轻声,“汪洋”两个字都是读后鼻音)

(2)我们一起读吧。

3.读得真准确,整首诗会读吗?请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给同桌听,并说说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开始吧。

4.谁来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5.大自然的语言可真丰富啊。

第二课时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这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哪一种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开始吧。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第二小节)

(出示课件)(1)假如我们坐在草地上,望着蓝天高飘着的白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呢?你来读。还有谁来说,你的心情?为什么呀?你也来读一读。

(2)听着他们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肯定明天就是晴天吗?老师就你们到蓝天白云下,去读一读这一小节吧!你那——(齐读)(教师手势指导)

(第三小节)

(1)忙着搬家时会说什么呢?

(2)是啊,忙着搬家的蚂蚁会告诉我们(引读 出门要带雨伞。)

(3)让我们一起把这一大自然的语言告诉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好吗?

(第四五小节)

(1)你瞧,大雁在编队南飞,就像什么,还像什么,还像什么?最像什么?是啊,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引读 “省略号”一串?)是啊,大雁在编队南飞,(引读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2)你们看,多可爱的省略号,他们在边飞边,他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想象)

(3)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大自然在蓝天写给我们的信息,它是(齐读 秋天就在眼前。)

(4)谁想来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得更棒?你来

(第四五小节)

(1)你们看,谁向我们游来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一节诗,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大自然,你会怎么告诉我们这一大自然自然语言呢?

(第六七小节)

(1)你们看,大自然又把语言写在了咱们的板上了, (画图),谁知道它有几岁了?

(2)你是从哪句诗出来的?

(3)大自然中还有哪种语言与前面告诉我们的语言一样?

(4)(出示课件)让我们把这两种大自然的语言告诉给那些不知道的人好吗?(大树齐读)

(第八小节)

(1)“三叶虫“化石,你见过吗?想吗?请(课件出示),谁会了解“三叶虫”?

(2)喜马拉雅山会知道吗?谁来介绍?

(3)为什么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三叶虫”会嵌在如此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上呢?

(4)可见,大自然多神奇啊,因为地壳的运动,海洋变成了高山。

(5)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如此之长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在告诉人们:(引读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6)由已知推断历史的现象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如《黄河象》《琥珀》等。

3.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学生填空),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它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和最后一小节诗吧。

4.(1)请你不出声地,你去读一读这一首诗歌,有没有发现什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希望有更多的小荷出小手,发现了什么,你说。

(3)这些字的韵母都有an,它就是这首诗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响亮,诗就是这样,这就是诗的特点,它叫押韵,一起说,你读着读着会越读越有味道,想不想读读,这一次,老师就给大家机会,大家就自己选一小节在下面自由练读一遍,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些,好不好?那就自由读吧。

(4)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速度,理解,你来,(生读)师点评,学生跃跃欲试,我们一起来,拿起书本,大声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一小节。

四、拓展练习,编写诗歌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学生说)

请同学们学着诗歌的某一小节,说一说(出示课件)请你们自己在下面自己准备准备。

谁来说?(学生说)

还有很多想说,好,就坐在下面,把你编的诗歌大声地告诉大家。

是啊,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多,只有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发现更美的色彩,一定会听到动听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 编好的诗歌, 得更押韵,读给家长听。

2.诗歌背给家长听。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最后的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