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十册:《偷瓜》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 偷瓜 > 偷瓜说课稿

编写者——高新区第二小学 杨聚荣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偷瓜》

设计教师

杨聚荣

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游戏揭题

以疑促读

1.师生做“大西瓜、小西瓜”游戏。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大脑体操。当我说大西瓜时,同学们做小西瓜的手势;当我说小西瓜时,同学们做大西瓜的手势。

(2)学生游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瓜有关的文章。(教师同时板书课题:偷瓜。)

3.学生质疑。

(1)师:看到题目你产生了那些疑问?

(2)学生质疑。(谁偷谁的瓜?为什么偷瓜?他们怎么偷的?结果怎样?)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

使学生善于思考,学会质疑。

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娃崽、李善才。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学生交流。

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读说结合

体会形象

1.你觉得娃崽们咋样?李善才呢?从那看出来的?

2.学生结合课文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板书:斗、帮、

调皮、可爱、无奈、忏悔。

(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

想象当时的情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让孩子选择站到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读出李善才的焦急与无奈,读出孩子们的调皮与得意。

(2)“三奶奶,善才叔让俺们送瓜给您吃。”娃崽们说。娃崽们还说:“三奶奶,善才叔说这几天忙不开,过些天来看您。”有含混的声音答应着。李善才知道这是谁的声音,泪便流下来。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

孩子们编织着善良而美丽的谎言。试图使沧桑老人孤独的心感到慰藉。殊不知这一切全被李善才听到耳朵里。孩子们的善良使李善才良心发现,表现出深深的忏悔之意。

(3)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

娃崽们“偷瓜” 的举动李善才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理改变。他把地边侍弄得比地中好,孩子们偷瓜时,他假装睡觉。孩子们不偷瓜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甚至盼着孩子们来偷瓜。李善才为孩子们提供“开心”的天空,而孩子们呢?也许为李善才的真诚所感动,也许是李善才的信任令他们收起了好奇。总之他们不再破坏才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

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让学生从李善才的动作、语言体会他的心中忏悔之情。

学生通过反复读悟,感受他们斗争的结果竟是如此的平静与和谐。

重点悟读

感受语言

1.师:这篇文章与以前所学文章相比,语言有所不同,在哪?同桌两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语言简短精炼,具有乡土特色。可说可读。)

了解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上拓展

改编剧本

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

充分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生活

课后延伸

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写一写。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材分析

编写者——高新区第二小学 杨聚荣

《偷瓜》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情节完整、连贯。在偷瓜这个大故事中还套着毛头娃崽帮李善才孝母这个小故事,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偷”就是私下里拿走别人东西,据为己有。文章中所描写的孩子们“偷瓜”和我们平时理解有所不同,他们的做法与其说是偷瓜,不如说是游戏。作品的开头,用寥寥数语清楚地介绍了主人公李善才和毛头娃崽这两种人物,而后随情节的发展展开人物的性格。本文感悟重点是: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文章结构:

(1-8)孩子们偷瓜,和李善才斗气。

偷瓜 (9-21)孩子的言行感化了李善才。

(22-25)孩子们不偷瓜了,李善才却盼着他们来。

《偷瓜》的语言平时质朴,简洁风趣。故事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鲜明。风趣幽默,故事性强,在似乎搞笑的短剧中展示了一帮农村孩子的淳朴和善良。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偷瓜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