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四上:《门前的小树死了》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 门前的小树死了 > 门前的小树死了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讲:人们经常看到路边的树,并习以为常,很少去在意它们。但是,小作者观察到门前的不少小树死去之后,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终于找出了小树死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这篇课文语言简单朴实,内容通俗易懂。虽然是阅读课文,但它是一篇新入选课本的文章,富有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认知, 能给学生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重视环保的意识,让绿化家园不再成为口号,还可以启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小树死亡的原因,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完成关于“小树死因”调查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4.进行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环境的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小树死亡的原因,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完成关于“小树死因”调查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培养学生“从我做起,重视环保”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行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的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教学要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这篇文章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教师针对文本的具体特点,着力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脉络:留意生活?发现要研究的问题?分析调查情况?推理小树死亡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每一部分内容,也要引导学生理清条理,读懂作者表达的思路,从而体会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3.指导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进行相关的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达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存环境,并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尽一份心力。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

1.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场谜语大战。

(教师用课件出示关于各种树的谜语)如:

a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旁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柳树)

b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松树)

c一种植物生得巧,不是豆类也结角,果实制药可止血,白花可以做染料。(槐树)

d干高杈多叶如爪,一到深秋穿红袄,球状果实刺儿多,驱风祛湿有疗效。(枫树)

(学生各抒己见来猜谜,再互出有关树的谜语)。如:

a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松树)

b一个婆婆园中站,身上挂满小鸡蛋,又有红来又有绿,既好吃来又好看。(枣树)

[设计意图:运用一场谜语大战,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师:同学们,今天“兔博士”给我们带来两组照片,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用课件出示两组照片:一组照片上只有我校的教学楼,另一组照片上是花草树木掩映下的教学楼。)

(学生欣赏照片。)

[设计意图:课始,以强烈的画面对比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

[课件演示:“兔博士”: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其中的哪一组照片?为什么会喜欢它?]

(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阐述自己的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并板书课题?《门前的小树死了》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学生们谈谈:看了课文的题目,你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提到的疑问一般有:(1)小树是怎么死的?(2)小树为什么会死?(3)门前死了多少小树?(4)死的都是什么树?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来提问,将思路打开,使思维更活跃。

如:(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2)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3)这件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4)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门前的小树死了”这个疑问,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整理出最主要的问题,并点拨学生除了要“敢提问题”,还要“会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基础。]

二、自由学文,理清脉络: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自读课文,有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有读得不熟的地方要反复练习。

(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

教师巡回指导中留意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共性的字音问题集体解决,重点强化。如通过形近字比较法区分这样几组字:贩?饭、措?错、摊?滩。

(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同时,圈点勾画,掌握生字。)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阅读为明线和主线,识字为暗线和辅线,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2.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放在顺着“调查”的思路表达相关的内容上。研讨内容如:(1)小作者是怎样调查的?(2)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3)作者对这样的结果进行了怎样的分析?(4)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依托,理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结果分析?结论和结果。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师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就是以黑体字的形式自然地将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它们就相当于小标题。平时,写比较长的文章或是内含项目比较多的文章,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以上述学习成果为深入学习的依据,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对应每一部分小标题研读相关内容。]

三、置心文本,体会写作方法:

1.再读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教师从学生学文前质疑的问题中找出与情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阅读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2.教师提醒学生思考:

(1)从作者调查的方法部分,你觉得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2)从作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你得到哪些启示?

(3)作者给有关部分提建议的行为,你是怎样来看的?他这样做是不是“多管闲事”?

(学生讨论后交流学习成果如:(1)小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的生活的有心人。(2)小作者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留意周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自己的责任去改变不好的现状。(3)小作者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树木,爱护环境……)

[设计意图:为了使该部分教学更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让学生开放性、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学生的收益会更大些。]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你觉得文中的小标题对你读懂这篇课文有帮助吗?

(2)这份研究报告都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留意这篇调查报告是怎样写的,从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教师重点要让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悟”出门道,而不是进行纯写作方法的理论指导。]

4.教师点拨:

小标题对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帮助的。

作者的介绍有总有分,体现出很强的条理性,是按照调查的过程来写的,让人读起来很明白。

5.师小结:小作者“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提出疑问”、“读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小作者成功地写出了调查报告,我们也顺利地自学了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功的褒奖。]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师:门前的小树死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只是大家不太在意罢了。可是小作者却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件事做了祥实的调查。只要我们能够留心身边的环境,多多动脑,敢于实践,同样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布置“重视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调查实践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内容:

(1)回想日常生活,确定调查的内容。

(2)研究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确定做哪些准备?进行合理分工。

(4)落实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设计意图: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关注生活,让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准备写出调查报告,达到学以致用。课堂环节主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进行研讨。]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中心内容,在交流学习内容时,多数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也有少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意识而人云亦云。

当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位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小作者写的调查报告,同学们有的羡慕、有的惊讶、有的怀疑,但更多的同学表示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于要开展拓展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当大家就调查什么展开讨论时,我发现学生要调查的问题不太集中,也缺乏代表性、针对性,可能是由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不够。同时也体会出让学生能够从平常的小事发现不平常的事,是老师应当引导孩子们去做的。

于是我布置学生课下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意观察,然后再确定调查内容。一周后,各小组的调查内容集中上来了,有要调查社区的垃圾问题的,有要调查张贴小广告的等等,我详细询问了各组的准备工作、人员分工和调查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学生陆续开展活动了。10天后,各小组将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每组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虽然手笔还显稚嫩,但我在听完每组宣读的报告后,发觉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分析、总结等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于是,我欣喜地在每个学生的作品上印上了一枚笑脸章。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门前的小树死了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