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长相思》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中的第三首古诗,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暴雪之声的。

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正是情意绵绵的思乡佳作,形象地诠释了“月是故乡明”。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同时受到思乡、爱乡这种高尚情操的熏染。

学生学情分析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农村五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对古诗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觉得古诗内容难理解,学起来很吃力。不过他们对于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已有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理解、感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儿童特有的表现需求、探究需求、被认可的需求,都有利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标》要求古诗的学习重在感悟积累,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情,我把情意殷切、韵味深远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生命体验的情感符号。即通过“读、想、议、写、吟、唱、舞”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领学生轻扣诗歌的大门,从而让他们在诗海中徜徉,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读、想、议、写、吟、唱、舞”等教学方式 ,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出词的韵味。

2、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出词的韵味。

2、走进词境,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 。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思乡的诗歌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意境渲染,唤醒体验

1、激情导入

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王安石的内心生起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诗人张籍的内心则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当夜深人静、风雪交加的时候,诗人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

【设计意图:开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文本。本课前两首思乡名句的引入能唤醒学生的体验,既有助于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奠定思乡这一情感基础,又有利于积累古诗名句,厚实文化积淀。】

2、板题,读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题)

3、质疑:读了这一诗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配画面,知诗人。

简介纳兰性德。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一读,读准音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古诗)

2、生展示读,生互评。(注意“更、聒”的读音)

(二)二读,读诗味

1、我是这样读古诗的,你们听听,和你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师读。

2、生说不同之处。

3、生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古诗。(摇头晃脑读、打节拍读、手舞足蹈读)

4.生展示读,师评。

(三)三读,读画面

词读到这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读的层次性。在读熟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动情的引读,不同的读诗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能激起他们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四、研读内蕴,走进诗韵内核

(一)何处:初步感受征途之艰

1、作者身在何处?你怎么知道的?(师板书:身在征途)

2、想像上阙的情境,感受征途不易。

自由朗读词的上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境?你有什么感受?

3、自由读、齐读。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中体会征途之艰。

(二)何声:对比感受故园之美

过渡: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那里有怎样的声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词的下阙,想像下阙的情境,找出字里行间的声音来。(抓住“聒”体会)

2、写话练习。(播放背景音乐)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境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情境,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汇报交流。

3、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师指诗句引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何心:质疑追问情归何处

1、作者身在征途,心在哪里?(师板书:心系故园)

2、《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破碎、痛苦、伤感……)

3、情境质疑: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重点解决为何不归)

(四)互文印证

1、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课件出示这首词)

2、看画面听音乐,反复诵读此句。

(五)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师板书:轻?重!)

小结过渡: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设计理念:要读出词的韵味,首先要入情。了解作者经过的地点,感受路途迢遥、军旅不易,这是思乡的情感基础之一;充分想象征途、故园两个世界里的声音,思乡情感在对比中自然爆发。当然,“长相思”仅仅理解为军旅之怨、思乡之情是不够的,结合词人的背景、责任、理想等因素也可能是他不远离征途的重要原因,学生的思绪在此停留盘旋,全词的格调顿添亮色,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感悟古诗词的意识。另外,教师深情的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让学生品尝到诗的语言美、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五、吟诗, 舞诗,

1、过渡:将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随着音乐,再来读一读。(配乐齐读)

2、情到深处总想一吐为快,现在把你的感受用你喜欢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摇头晃脑读,可以做动作读,还可以打节拍读……(配乐个性朗读)

【设计意图:经过细细品味后,我们理解了诗意,体悟了诗情,为诗中优美的语言陶醉着,被诗中绵绵的情思感染着,大家心中有千言万语要一吐为快,这时让学生以吟、舞、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可谓“水到渠成”。至此,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六、拓展视野,走向自主语文

师配乐小结:纳兰性德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的词既婉约自然又大气磅礴,想更多地了解纳兰性德,请读《纳兰词》,想读懂《纳兰词》,请更多地了解纳兰性德的瑰丽人生!

【设计理念:学生要真正学会品读古诗词,一是要有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要有实践的方法与目标。以进一步走进《纳兰词》为驱动,鼓动学生去《纳兰词》里实践,感悟词人词心,这既是课堂学习延伸的需要,也是语文课堂从“教练场”走向“游泳池”,引领学生到诗歌的海洋里去徜徉。】

七、自主作业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轻? 重!

心系故园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教学设计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情而来的。在教学中通过“读、想、议、写、吟”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诗。从他们那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情感。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 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本节课我运用画面、朗读、音乐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诗句,谈理解和感受,达到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走进诗心的目的。

3、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本节课我就把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读熟诗歌、感悟诗意最终都是为了体悟诗情。这种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4、语文课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这是课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