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六上:《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唯一的听众 >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模板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主题课文。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努力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唯一的听众》通过讲述“我”――一位“音乐白痴”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告诉读者,无论做什么事,条件有多差,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通过前五年的语文学习和积累,学生已初步具备在语文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美”与“丑”是两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必须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才能理解其内涵。作为农村的孩子,生活在非常良好的环境里,淳朴、善良、勤劳,自立能力强,大是大非认识明确,但是对于细腻的生活,缺乏敏感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也比较浅,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学生重点要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设计要求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

1、积累:懊恼、沮丧、诅咒、和谐、洋溢、荒唐、介意、难以置信、潜滋暗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几段话的深刻含义。

3、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或身边的人和事物,再进一步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4、感受老人对我的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宽慰,学会忍耐的美好品质。

5、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一天:第二天:不久以后:后来: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树立起自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1)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句子大概能够理解生词。

(2)先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搜集的资料

(点评:作为课前的准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预习,学生疏通了字词,感知了课文,为分析课文,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留下了空间。交流搜集的资料,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拓展了视野,也是一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小提琴曲《梁祝》吗?好听吗?的确,小提琴曲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经历无数的磨难。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个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小提琴手,是如何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功历程吧。

(点评:由提问导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浓厚的学习欲望,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做好了铺垫。)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1、反复朗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了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2、“我”在遇到老人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板书)别人的评价:白痴 ……像……

“我”的心情:沮丧和灰心 不敢

3、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4、默读课文,圈画老人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词句,以及“我”的心理变化的词句,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5、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

(板书)

“音乐白痴”——林中练琴遇“老人”——成功后的感慨

(重点)

(点评:诵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同时把握住了关键的语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四、品读课文的主要部分

1、读课文,简明复述一下“林中练琴遇老人”的场景。

2、具体品味老人对“我”讲的几段话,说说每一段对“我”的心理变化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第一段话:“是我打搅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请继续吧。”

(老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故意装聋,这种善意的欺骗是对“我”真诚的鼓励。)

(板书)老人:“拉得非常好” “请继续吧”

“我”:溜 —— 摇头 (有点勇气)

第二段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就在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人对“我”的鼓励,目的是让“我”树立起信心。主动做唯一的听众,是对“我”练琴的无言督促。)

(板书)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我”:羞愧——有了几分信心

第三段话:“真不错……谢谢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也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板书)老人:平静 总不忘说一句

“我”:洋溢 从未有过的感觉

第四段话:“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转述句)

(这又是老人再次给“我”的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感到自己刻苦练琴,功夫没有白费,琴声能给唯一的“听众”带来快乐和幸福,自己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板书)老人:早早 等

“我”:潜滋暗长 尽心尽力 忘记

(点评: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在充分地朗读、讨论、交流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就能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通过各种综合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质疑,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老人不是聋子,她是著名的音乐教授。)

珍藏着这个秘密,就是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老人没有在琴技上给“我”指导,只是不断给予“我”最宝贵的信心。这种“不教而教”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2、为什么每当“我”拿起提琴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时,总是浮现出那位唯一的听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敬佩、敬仰之情,耐人回味。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删去。一是妹妹这个角色有烘托、反衬作用。二是妹妹这个角色自然地解开了真实的谜底,烘托出了课文的中心人物。)

(点评:学生学会质疑是保证完成阅读的重要方法。在质疑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脉络。)

六、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1. 回顾课文内容(可以静想,可以同桌对话,也可以借助板书复述)。

2. 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师:老人初次面对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心里会怎样想?以后呢?

3. 动笔写下来。

4. 同桌或4人小组交流。

5. 指名反馈。

七、说说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点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知识点和训练点。仔细揣摩、回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风貌,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心理活动描写也应是学生刻划人物时必须运用的一种好方法。)

反思:

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是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方法。课前预习做得好,为课堂的讨论、交流、探究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所以,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要坚定不移地放手让学生去“读”。读得多,品得多,感悟自然就强烈。

3、学会质疑,以疑促读,读中解疑,直到情感升华,才会更完整地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