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长春版五年级上:《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荔枝图序 > 荔枝图序说课稿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悟。

3.体会文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基础知识:

橘(jú)(橘树)(橘子)(橘红)

枇(pí)(枇杷)

杷(pá)(枇杷)

膜(mó)(薄膜)(耳膜)(骨膜)

瓤(ráng)(瓤子)(瓜瓤儿)(信瓤儿)

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此言差矣)

吏(lì)(官吏)(小吏)(贪官污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荔枝图,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喜欢吃荔枝的吗?交流有关荔枝的知识、诗文。

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

2.引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序[演示幻灯二]

二、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熟读课文,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2. 体会文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复习课文。

1.反复读文,体会文言文语句的特点。

2.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

二、思考讨论,质疑问难。

1.学生质疑,互相讨论,师巡视答疑。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围绕目标质疑,重点提示并让学生理解

(1)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第一部分各句的说明对象?

全文共两段第二段介绍写作目的

第一段具体介绍荔枝,刚才划横线的重点词句就是作者的说明对象,都有哪些方面呢?

(2)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说明的顺序。(体会清晰的条理)在对荔枝进行介绍的时候,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摄影技巧,

首先是一个远镜头群山起做一片葱茏,这就是荔枝的产地(生长的环境)

接着镜头推进,枝叶繁茂的荔枝树开花结果。先从整体上介绍树形,再从细处介绍树叶、花朵、果实。同时又按照冬春秋的时间顺序

然后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果实上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层层剥开荔枝依次介绍了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最后来一个花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荔枝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以及时间先后的顺序,遵循了荔枝的生长规律及其固有特色。本文是一幅画上的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

(3)后面加点的是作者所作的比喻,闭上书填出来[演示幻灯六]

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说明荔枝的?有什么作用?(体会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

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比喻呢?唐代交通不发达,很多人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或品尝过荔枝,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设喻。用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美好的东西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比喻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同时这些比喻已远远地超出了画面荔枝的生长,味道,离开树枝后的变化再加上“--如--”的句式反复出现,使文章语言简洁,但极富表现力,给我们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4)善设波澜、曲折起伏;总括句“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对前面介绍的小结,却让人产生“荔枝不过如此”的心理,“其实过之”又化实为虚。用模糊的语言,激发我们去想象荔枝的美;紧接着陡转直下,讲荔枝的不易保鲜:“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语气急促让人遗憾,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对鲜荔枝的向往之情。全文仅百多字却一波三折,让人叫好

(5)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这篇具有说明性质的小品,作者通过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仅用百余字就展现了荔枝特有的风姿,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三、归纳总结,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

生 形 味 色 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