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十八课》那只松鼠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松鼠的相关图片或录像资料。

学生:搜集松鼠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山林中,一些小精灵“嗖”地一下蹿上树梢,举着蓬松的大尾巴,像降落伞一样轻盈地从树上落下来,那不是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吗?它们可是一位小姑娘梦寐以求的小伙伴哪!父亲意外地抓到了一只,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他居然把小松鼠放回了山林。当女儿得知这件事后,不但没有责怪父亲,反而关注那只小松鼠的命运。父亲自觉放松鼠的行为折射出高尚的情操,女儿对小松鼠命运的关注反映了她心地的善良、纯洁。这也是我们要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种子。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宕起伏。父亲由异常兴奋到矛盾重重,由得意忘形到忐忑不安,最终在女儿饱含深情的追问下如释重负。对女儿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由“吵”到“问”,透露出她的稚气与善良。这篇课文以“那只松鼠”为线索,可以分成三部分来把握:(1~3段)逮松鼠;(4~7段)放松鼠;(第8、第9段)惦记松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难点是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学生可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抓住“可怜巴巴”、“一动也不动”,体会小松鼠沦为网中囚的无助。可怜巴巴:形容可怜的样子。

* 第2、第3段:好不容易抓住了小松鼠,真让人兴奋!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小松鼠外形、动作的词句,体会小松鼠机敏活泼的特点。从“灰褐色”、“毛茸茸”、“圆球”看出小松鼠惹人喜爱的外形。从“跳”、“蹿”、“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觉”、“灵巧”看出小松鼠的机灵敏捷。一个省略号表明小松鼠多次躲过父亲的追逮。可采用范读引路、读评结合等方式体会“我”逮住小松鼠的高兴、兴奋心情。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活泼伶俐:生动自然,聪明灵活。

逃之夭夭:逃跑。

“我心里异常高兴”。抓住“异常高兴”体会人物情感,一是从本段中找到答案:女儿想养小松鼠的愿望得以实现;二是联系下文谈谈看法,引导学生从第3段的 “跳”、“蹿”、“神不知鬼不觉”、“逃”等词语体会松鼠非常难捉,从“蹑手蹑脚”、“直喘粗气”、“瘫坐”体会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逮到小松鼠,同时也为后文父亲放松鼠埋下伏笔。让学生表演父亲的动作,加深对“异常高兴”一词的理解,请学生大胆说出父亲抓住小松鼠后心里是怎样想的。用轻快的语气读描写小松鼠的词句。

伶俐:聪明;灵活。

* 从“东奔西跑”、“逗”、“蹿”、“跳”、“显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灵巧地逃之夭夭”等体会到,“我”逮住松鼠是很不容易的。

* 第4~6段:写父亲战胜自我放了松鼠。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让学生转换角色,进入情境。可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假如你是小松鼠,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摸”、“缩”、“望着”、“咬咬牙”的情态,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此处要激活学生思维,深入人物心灵。通过朗读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抗拒:抵抗和拒绝。

* 第7段:理解父亲为什么放松鼠是全文的难点,可设计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事理,从而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一句话蕴藏着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亲战胜自我的崇高品质。

* 第8段:体会“得意忘形”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思考:假如父亲不得意忘形会怎样?父亲得意忘形的结果又如何呢?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从而体会:假如父亲控制住了自己,女儿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但他一直会对女儿心存愧疚;父亲说漏嘴使女儿得知这件事,他感受到了女儿对松鼠命运的关心,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女儿的话要读出天真、关切的语气。在朗读中感受女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稚气:孩子气。

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饱含深情:充满深厚的感情。

* 第9段:课文结尾很美。在不知不觉中,父亲的行为影响了女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种子已经在下一代心中扎根、生长。可让学生边读边想:“石头”指什么?为什么现在落地了呢?带领学生回顾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带着对父女俩敬佩的感情美美地朗读这一段。“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给人们如释重负的感觉。

* 识字写字教学:教学时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字形,重点指导“蹑”、“携”的书写。

* 课后第1题:应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

* 课后第2题:结合阅读教学进行。

(1)“绝望”、“抗拒”、“乞求”写出了松鼠在困境中的求生欲望,而这种欲望是“我”从松鼠的目光中看出来的,这目光打动了“我”。

(2)“咬咬牙”表达了“我”下决心放掉松鼠时的心情。

* 课后第3题:鼓励学生多选词语造句。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 (出示松鼠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课题。)

二、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新词。

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相互帮助解决的教师不再细讲,不理解的随文学习。

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

(1)引导学生朗读第3段。

(2)勾画出描写松鼠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勾画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词句,请学生演示相关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4)出示“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一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心里异常高兴”?讨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

2. 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

(1)默读第4、第5、第6段,标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组织讨论,理解重点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

(4)小小辩论会: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在辩论中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亲战胜自我的高尚情操。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 学习“惦记松鼠”这一部分(第8、第9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饱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女儿饱含深情的问话,在朗读中感受女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3)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你想对文中的父女俩说些什么呢?

四、课外延伸,主动探究

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参考:关爱动物那只松鼠逮惦热爱自然放

参考资料

☆你知道松鼠对森林有什么贡献吗

秋天,森林里的松子成熟了。这是松鼠最快活的季节,它天天从这棵松树溜到那棵松树,不停地品尝着美味可口的松子,直到肚子吃得圆鼓鼓的。

秋天一过就是寒冷的冬天,严冬里不仅没有松子,连别的食物都难找到,松鼠该不会饿死吧?其实用不着担心,聪明的松鼠早就在食物丰富的秋天把过冬所需要的粮食贮藏好了。它天生就有“冬天食物危机”的意识。它不断地挖坑,不停地把采集到的松子放在坑里并埋起来,到冬天来临时,它已埋下了不少松子,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紧急储备食物工程”。

寒冷的冬天来了,躲在洞中的松鼠感到肚子饿时便溜出洞挖出自己埋藏的松子,尽情地享用自己储备的粮食,饱餐之后它又跑回洞中悠闲地睡大觉。

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临。“健忘”的松鼠把自己埋藏的不少松子遗忘在地里,不久松子就发芽了,森林里冒出一棵棵幼小的松树苗。

松鼠喜欢吃松子,以前可能有人担心它会使森林里的松树绝种,现在大家不用顾虑了吧?松鼠不仅不会使松树绝种,反而对松树的繁殖做了不少贡献,它还有“播种能手”的美称呢。

☆松鼠为什么能在树上跳跃自如

松鼠是动物王国里一种非常乖巧的动物。它个头虽小,却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非常可爱。松鼠是爬树高手,无论多大多高的树它都能来去自如。它常在树上嬉戏,常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跳上跳下,奔左奔右,它都能穿梭自如,让人羡慕万分。

松鼠为什么能在树上跳跃自如呢?它为什么不会一脚踏空而摔到地上呢?大家也许弄不清其中的奥秘,其实原因之一是松鼠具有善于跳跃的强有力的后肢,但最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条又长又大的尾巴。当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它用有力的后肢使身体腾空而起,在空中,它的尾巴使它的身体保持平衡,继而使它丝毫不差地安安稳稳地落在树枝上。可见,在松鼠的弹跳过程中,尾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若松鼠失去了尾巴的平衡作用,它就不能自如地腾空跳跃,甚至失去了在树上生活的能力。

松鼠的尾巴除了有平衡作用外,还具有保暖的功能。冬天来临时,松鼠就会长出一身厚厚的冬毛,它尾巴上的毛也长得特别浓密。在严寒的冬季里,它常用长满冬毛的大尾巴紧紧地盖住头部,卷成球状,抵御寒冷的天气。

松鼠的尾巴还可以用于传达信息,当它要向伙伴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它总是不停地摇动尾巴,又蹦又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