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赵良新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珍珠鸟 > 珍珠鸟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教学重点: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冯骥才先生的新朋友,一起说是谁?(《珍珠鸟》)我们一起来呼唤一下吧!

2、听了大家的呼唤,它来了!(出示珍珠鸟的图片)

3、你喜欢小珍珠鸟吗?看看它长什么样子?(自由说)

评价:你观察地真仔细!

你观察地很有顺序!

它的身子是什么形状的?

4、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到了小珍珠鸟的外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七自然段)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读一读,这样的小珍珠鸟给你什么印象?(可爱、美丽)

你知道它为什么名叫珍珠鸟吗?

你真会读书!

看来你一定是个喜欢小动物的同学!

2、谁能读出小珍珠鸟的可爱、美丽呢!(指名读)

3、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来夸一夸小珍珠鸟吧!(齐读)

4、听同学们说得这么高兴,这小家伙忍不住,要出来看看大家了!(播放鸟叫声)看他是怎样出来的?

出示:“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①你知道“探”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成哪些字?为什么课文中不用其它字,而要用“探”呢?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胆小的鸟,可爱,还不信赖作者)

②真好,一个“探“字,多么精妙,准确,我们读书时有时就要这样咬文嚼字。那谁能给大家学学小脑袋是怎样探出来的呢?

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珍珠鸟,你把脑袋探出来,想做些什么呢?

过渡:这小家伙真的像同学们所说的一样吗?大家认真默读8-14自然段。

三、学习8-14 自然段

1、默读8-14自然段,思考:文段写了小珍珠鸟的哪些事?把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并作简单的批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集体交流。

(1)、“屋里飞”:它在屋里飞去了哪些地方?(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窗框上。)

小珍珠鸟飞了这么多地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地点连起来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三个一会儿)

b、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淘气、活泼、可爱、好动)

过渡:小珍珠鸟仅仅在屋里飞吗?它还做了什么事情?

(2)喝茶水、啄笔尖。

a、出示11自然段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子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①读这些话的时候啊,老师建议你们把自己就当作这只小珍珠鸟,这样你会读得更好,体会也会更深。哪只小珍珠鸟来试试!

小珍珠鸟是怎样靠近我的?(先……便……然后……再……)“渐渐的”,读得慢慢的,谁来表现一下?

“一点点挨近”说明它的心里怎样?(有点紧张、害怕,试探一下)

它为什么要偏过脸瞧瞧我的反映呢?

谁来用动作表演表演看小珍珠鸟的这些动作,大家来为你朗读!

评价:你真有表演天赋!

②小珍珠鸟们,现在老师就是作者,就是你们的主人,谁愿意和我来谈谈心呢?

(一天,你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子上,说说你来干什么来了?你怕我吗?为什么?;你嗒嗒啄我的笔尖想干什么呢?;我抚摸你的羽毛时,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啄两下我的手指是想干什么呢?是不是你的胆子又变大啦?)

③小珍珠鸟在靠近我,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的时候,我是什么反映?(不去伤害它、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同学们再想想看,当小珍珠鸟蹦到作者杯子上喝茶的时候,如果作者不小心动了一下手臂,结果会怎么样呢?当小家伙啄作者的手指时,如果作者不仅仅是轻轻地抚一抚他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抓在手中玩耍它的小红嘴、小红脚,这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是呀!只要作者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或者仅仅是好奇的眼神都可能会惊吓了这小家伙。

④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话,你一定有什么新的体会?

因此,我们在读这些话的时候,应该感受到在这小家伙淘气与可爱的背后,是作者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再读一读吧!

过渡: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对我也越来越信赖了,越来越离不开我了,它很想整天和我在一起呢?

朗读13自然段,引读:白天……,天色入暮……

过渡;小珍珠鸟的确与作者形影不离啊,你看有一天,在作者的书房了又出现了有趣的情景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出示14自然段②出示: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头。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然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③想象: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如果是一个陌生人的肩上,小珍珠鸟会熟睡吗?(安全感)它为什么能睡着,而且做着美梦呢?(信赖)你猜猜看它会做什么美梦?

作者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吗?你从哪里读出来?(居然竟然)

④谁能用你的朗读领着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吗?

评价:你的声音真轻柔!

你读得慢慢的,轻轻的,生怕小珍珠鸟被吵醒。

过渡: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一问,究竟是什么让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使作者与小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研读第16自然段

1、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我们也一起看了这可爱的小家伙,你也想发出这样的呼唤吗?一起来读读看。

3、改正陈述句。

4、信赖是什么意思?我可以换成:信任,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赖,有依赖的意思)

5、信赖能创造出怎样的“美好的境界“呢?(相互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

6、岂止人与鸟之间能有信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组图片。(动物之间、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环境、人与人)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7、为了达到美好的境界,我们应该怎么做?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了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素质论纲》一书提出,课堂提问的心理功能主要有三:一是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化解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教师设计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并维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堂提问价值和功能的关键所在。三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知、注意、理解、推理等与学习有关的基本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系列提问可以向学生展示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路,为其独立学习提供范例。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呢?现在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为例,从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这篇文章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

课文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珍珠鸟一步一步亲近我的过程。在教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表现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一些词,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时,我按照时间的顺序抓住三个关键词“起先……渐渐地……后来”让学生汇报雏鸟的活动情况。学生不难发现,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从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到后来落到我的小桌上,甚至挨近我,啄我的手指,胆子也随之越来越大了。我便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珍珠鸟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能感受到珍珠鸟越来越信赖我了。可是仅有这些感受还是肤浅的,我提示学生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这一段对作者的描述只有廖廖的几个字“见我不去伤害它”,我启发学生想像看着珍珠鸟活动时作者会有哪些反应呢?有的学生说作者会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有的学生说作者会爱抚地摸摸它的羽毛,还有的学生说作者会朝它微笑。于是我便不失时机地总结,正因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才使得珍珠鸟对我产生了信赖。

而另一方面,却由于担心授课时间紧,给学生的候答时间不够。如在提出:“小珍珠鸟们,现在老师就是作者,就是你们的主人,谁愿意和我来谈谈心呢?”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达到美好的境界,我们应该怎么做?”等几个问题由于担心时间和学生回答又不能满足教师的预期,于是教师不得不分解出若干铺垫性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逐步说出教师期待的答案。所以总感觉上课没上好。

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语文课不但要引导学生读书上的语言文字,更要读懂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蕴。教学设计中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考虑,问题要提得巧而精、有质量,这样教师才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最终达到最佳课堂实效。而避免造成课后太多遗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