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品读 感悟 明理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最大的麦穗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解释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的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苏格拉底的三句话领悟到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重点、难点:

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媒体选择和应用:

根据课上需要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深地哲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的学习要顾及语言的品赏、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养。可以这样说,语文的教学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思想。一个人的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学中我及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激活情感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以读促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得到思想的熏陶。通过品读、感悟、明理的过程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言简意赅,简简单单。】

二、品读师语,明白真理

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品读、感悟的过程,不光要品味文字面意思,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所蕴含的意思。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说出文字背后意思。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部分教学中,我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不一样的语气去读,这样设计便于情不自禁走进文中,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碰撞,促进了理解和感悟。】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2、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3、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失望、惋惜、责备、气愤、微笑……)

4、出示:苏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5、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6、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7、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很认真)

8、尽管态度认真,但他们却犯了很多错误。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摘麦穗的,(看看他们的动作、神态)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找出弟子们错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品味的过程,换了一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标的兴趣。】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弟子们提建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个性解读之后情感抒发过程。】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指名读)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是想告诉弟子们什么呢?

3、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

三、突破难点抒发感情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小节读一读。

2、师引说:有的人见到颗料饱满的“麦穗”,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就是说——有的人碰见机会就紧紧地抓住它。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东张西望的人”好比前面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他们一心追求――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如果让你们送句话给他们,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

板书: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设计意图:教师引说部分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是对文本所阐明道理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台阶,利于学生表达。“让你们送句话给他们,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这一问题的设计又是学生对这段话的再次感悟和理解。从而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指名读)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名说。(注意点评)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教学难点自然解决。】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情感的过程。对自己“默默地说”是语言的内化过程,“大声的,自信的对自己说”是内化之后,情感“井喷”的过程。】

(4)同学们这是你们现在十二、三岁对这段话的理解,当你们二十二、三岁,三十二、三岁,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后,会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好吗?

四、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在这节课上所得到的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创造性理解。同时既是对文本的再次回顾,也是本节课重点难点解决的反馈。体现了高效课堂。】

2、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

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出示)(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去利用(巴尔扎克)

【设计意图:读名人有关机会的名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又是课外积累的好机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