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刘佳慧

新学网 > 语文 >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秦陵兵马俑 > 秦陵兵马俑说课稿范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认识它的历史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准备:

课件、媒体。

四、学习时间:

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1 语言学习要点:通过情境,读好课题中的音节及气势。

2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师:同学们,看!(媒体:图片)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醒来,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指名读课题17秦陵兵马俑)“陵”字在这里要读准它的后鼻音。

师:和着鼓声,我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课题。瞧,士兵们多得数也数不清(出示兵马俑图片),来,我们读出它的磅礴气势:读——秦陵兵马俑)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例。

1 语言学习要点:找出文中的三句关键局,理清文章结构。

2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1)观看录像(秦始皇及西安秦陵兵马俑)

(2)师:谁能用4字词语来谈谈感受?

说明:因为因为秦陵兵马俑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教师就运用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3)过渡: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陶制人像。它们成千上万,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地下军阵,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

(4)要求:打开书本,自由、轻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3句)

(5)评价:

(出示第一节: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时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

(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6)出示第三节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过渡:世人之所以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它具有这两个特点,不仅——生读:规模宏大。而且——生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组关联词就把两大特点言简意赅的交待清楚了。

(7)课文写它规模宏大是在第几小节?(第2节)

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在?(第4-10节)

因此这句话同时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8)出示最后一节

这最后一节中与课文开头“举世无双”相对应的词是“绝无仅有”。“绝无仅有”的是它模拟的军阵排列“惟妙惟肖”。

(9)同学们请看荧屏。

师引读:你们瞧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说明:* 通过整体读文后的交流,及时有效地融入本科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藉助板书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全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三、研读文本,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1 语言学习要点:了解文章写作手法,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2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1)学习第2小节

师:兵马俑的规模究竟如何宏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读读第2节,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

个别读,师生合作读。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文中打了个比方形象地告诉我们说它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真是惊人呀!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再读。)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师: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有7000个,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力;难怪兵马俑享誉世界呀!)。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出示3个俑坑图片)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师做动作)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14260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也来打个比方,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极为壮观。)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真是举世无双!)

说明:以读代讲,要求学生用朗读来感受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但读只不过是文字表述,图片使文字更加直观了,但是图片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对句子中的抽象数据的具体认识,所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操场和师生的总人数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列举了一系列详尽的数字来表现它的规模。我们再来合作着读一读,相信这一次大家一定能读出气势。

师生配合读: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师:你们看作者先为我们整体介绍了三个俑坑的规模,接着再写最大的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

练习:现在谁愿意用上这些数据试着介绍一下秦岭兵马俑的规模。(自己先练习。)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因此当我们走进大厅,生读: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其规模宏大,你发现了吗?(恢弘气势)

现在,就让我们站在高处领略它的恢弘气势。看,一行又行,一列又列,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巨阵。看了这一组画面(出示图片),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段话。站在高处鸟瞰——读: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恢弘的气势老师没有感受到,再来——)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得近些,再近些,去聚焦与欣赏那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2)学习分述部分4-9小节

师:来很快看一看课文4-9节,告诉老师文中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生回答。师评价:看来真是——类型众多。

在4—9小节中挑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兵马俑描写读一读。

媒体出示2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找到文中4、5两节,区分各是什么俑。

说明:这一步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

将军俑

——生交流。师生合作读:确实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我想请男同学站起来,扮演一下大将军,边做做动作边和女同学一起读一读,体验一下成为大将军的感受。这样昂首挺胸地站在队伍前列,让作者不禁产生了联想,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前进。而这昂首挺胸的动作也让你联想到——(生自由答。)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师述:你们看作者先写了将军俑的外貌(从身材、装束来描写),接着写他的动作,最后写将军俑的神态。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惟妙惟肖。来每个想当将军的人都站起来读一读。(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一个个坚毅威武的将军形象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说明: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为学生今后写作大铺垫。

武士俑(联想)你还喜欢什么兵马俑吗?

——生交流、(武士俑的装束确实与将军俑不同,武士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左侧的发髻。)武士俑高1.8米。同学们,1.8米是武士俑的平均身高,最高的近2米,这样高大的兵俑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师:你多高?

生:一米五几吧。

师:我想踩在凳子上差不多了吧。

(生站在凳子上,师仰起头看他。)

师:我想请这位武士根据我们的朗读做上相应的动作。

他们有的握着铜戈。还有谁想握一握铜戈。(瞧,这位武士更威武。)

有的擎着利剑。谁来?(不错,擎就是举的意思。)

有的拿着盾牌。(你来,随时准备出战。)

来,看着这些武士告诉老师:他们有的……

过渡:武士们虽然动作各异,但神态却一致:个个……看着这惟妙惟肖的动作和神态,这又让作者不禁联想到好像——师:一场大战即将

评价:课文通过动作与神态把武士写活了,而我们的同学通过理解又把武士演活了,把掌声送给他。

你们看就是这样的武士他们精神抖擞,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大军浩浩当当,所向披靡!望着这支大军又让你想到,他们一定会(……)

评价:通过同学们丰富的联想,老师看到了一支精锐的秦国军队。

师:在那么多类型的兵马俑中作者在描写将军俑、武士俑时最仔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如果我们感到他最吸引人或最有特色就可以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这样也能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

(3)学习第10小节

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小节。

(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师述:这时作者选择了一个个独巨匠心的视角,告诉我们——生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让作者联想到——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说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10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10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过渡: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

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课文4-8节。

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说明: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4-8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10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

四、总结全文,升华民族情感

1 语言学习要点:带着民族自豪感回顾全文.

2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1)师过渡:让我们再次伫立秦俑坑前,来看看这支蓄势待发的秦国大军吧!

(2)引读全文: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出示)中国人的骄傲。

说明:这个版块主要通过引读的方式,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上下串联,以达到总结全文,激发情感的目的。

板书:17 秦陵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外貌 动作 神态)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