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词二首》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词二首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如梦令》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陶醉,找不到回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入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词作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画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藕”,掌握“鹊”和“藕”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词句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已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教师适当地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二)学生背诵。

(三)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

(四)课件出示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五)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六)课件出示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题目名。

(七)课件出示教师介绍黄沙道。

二、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一)自己放声读一读,读通,读顺。

(二)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四)女生男生赛读。

(五)全班齐读,边读边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课件出示

三、走进文本,读中悟意

导入: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在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一)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2.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是什么?

(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

1.随机解释个别词语。

2.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

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

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再次读这句词。

课件出示语句赏析4: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教师引导:

你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词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请你带着词人此刻的心情,再读这一词句。

四、品读词作,读中悟情,欣赏诗词意境

(一)课件出示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二)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配乐写话。

教师导语: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四)画面取名。

1.给自己的文字取名字。

2.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五)师生齐读(或背诵)整首词,整体感知。

五、拓展延伸

(一)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

(一)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词风有时又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项作业

(一)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

(二)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

(三)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

(四)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一)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如梦令》,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李清照。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补充。

(五)我们已经大略地了解了一下李清照,那大家想知道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时经历是什么吗?

二、读准词句,初读感知

(一)自由朗读《如梦令》一词,出示自读提示

1.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

2.同桌对读,相互检查。

(二)指名读《如梦令》,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生字和多音字。

(三)“兴尽”的“兴”是多音字,“藕花”的“藕”是个生字。

(四)齐读“兴”和“藕”字。

(五)齐读句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六)再读《如梦今》。出示自读提示想想每句中该如何停顿,用何种语气?

(七)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停顿和语气。

(八)教师相机指导读法。

三、感悟诗情,品读赏析

(一)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做一个有心的小听众,感受老师对这首词的理解。

(二)了解词作背景和大意。

这首词是描写作者少女时代同闺中密友一次游玩的经历,这在讲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是极为难得的!

(三)课件出示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老师。

(四)感悟诗情,想象画面。

(五)这首词大概是什么意思?

(六)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一读。

四、想象画面,美读感悟

(一)分句理解,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教师相机追问:

日暮下的小溪凉亭会是怎样的美丽?亭中的姐妹们又在做些什么?河塘深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是什么惊飞了鸥鹭?

(三)这么美的景色,谁忍离去,让我们带着“余兴未尽”之情读一读。

(四)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毕竟天色已晚,而这摇橹而归的途中作者留下什么?带走了什么?

(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背诵。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一)少年时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同是溪上泛舟,让我们再来看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出示课件

(二)这次泛舟作者的心情如何?

(三)同样是泛舟,此时作者忆起昔日的溪亭之游,心中会有何感受?

预设:留恋、怀念……

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这首词。

六、教师小结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词二首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