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乡村四月》教材理解 《乡村四月》教材解读

舒兰市 周凤荣

一、写作背景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二、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农人忙碌地运送禾苗的插图、1个要求会认的字和2个要求会写的字构成的,课后还有四道练习题。

这首诗描写出了初夏时节江南水乡的美景:山原葱绿、畦水泛白、杜鹃声声、细雨霏霏,农家忙着插秧采桑,紧张快乐。自然景物与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读了这首诗好像跟诗人一起赏美景,感受劳动的紧张。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又把美丽紧张的画面跃然纸上。诗与画浑然一体,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是针对本课的两个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字的不同含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正确书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再各组一个词。”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的细微的差别,通过组词能区分开来,加强对所学生字的巩固。“讨论。”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运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古诗中字词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诗句的意思。给出的四幅图画,对应的是文中的四句诗,指导学生先观察图画,说说图意,然后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相应的诗句写在下面。借助图画学习古诗,也是感悟诗意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边看图画,边读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板块《劳动》的第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水乡景美,劳动的人们更美。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和体验。

另外,本课的教学是在第二板块“春之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春光美景还没有走远,就自然过渡到劳动创造美,衔接紧密让学生始终处于美文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对于大自然对于劳动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古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学习《乡村四月》这首诗,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劳动的欢乐。

二年级下册第八板块已出现了“劳动”这一主题,诗人范成大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告诉人们农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地辛劳,却又如此地坚强和充满力量。只有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可以说这一板块已为三年级的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从比较浅显的道理提升到“劳动创造了美”这是情感目标上的一次飞跃。

五、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本课教学重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所以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语文课堂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首先简单介绍翁卷的生平,引发学生学习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用来揭题激趣、总结点题、伴乐朗读渲染情境等。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词的语言美。

3、图画再现。根据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相应的图画,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词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几步进行读的指导、训练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名同学初读课文,根据读的情况相机进行重点字词的学习,如“规、插”等。为正确、流利地读扫清障碍。通过指导,学生字音读准确了,课文读通顺了。

2、图文导读,适当领悟。

课文插图既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体会重要词句意思的有效工具。教师引导好学生图文对照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法和悟其意。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深化朗读,情感熏陶。

阅读教学要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感知了内容,观察了图画,领悟了词句,体验了情感。此时让学生转换角色“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让我们读出对景对人的赞美之情吧!

学生再读课文,就不仅仅是能够领悟词句的自然停顿了,而是声情并茂从生动的语言朗读中领悟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理解诗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理解古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请教别人……)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不仅仅是答案的探讨更有方法的交流。研讨的过程即是诗意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合作性。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中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不同风格的诗歌,老师要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便于老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复习旧知,做到学法迁移。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诗,教师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方法,这节课仍要点拨、引导,挖掘旧知,进行小结。如: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有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画进行想象,问老师同学……”巩固方法,学为所用。

另外也可以把歌曲《乡村四月》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