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指导与建议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培训资料

培训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整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编排特点;二是关于教师备课的指导建议;三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交流第三部分内容时,阅读教学、口语交际、阅读链接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编排特点

(一)体系构成

承接一至四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五年级上册教材继续以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组织单元内容,全册共设计了六个主题,围绕主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六组教学内容。每个单元主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个单元教材都包括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

全册教材共编排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与中年段教材不同的是,增加了略读课文的篇数,而且略读课文不再设生字,不再承担识字的任务,更便于学生轻松阅读,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全册编排有六个“阅读链接”,在同一主题下,由几个相关联的板块构成,文字短小精悍,图文结合。“综合学习”包括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三个板块,四个栏目,既提高了本单元自主积累的方向,又以“读读背背”的形式保证学生积累地量,而且还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训的凭借,各版块内容既与本单元文化主题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自成体系。

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126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146个。为便于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未学的字和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均在文中标注了拼音,且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出。

(二)教材的单元文化主题概貌

第一单元———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熔融和谐。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现代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是诗人戴望舒在雨后的清晨走进小径后的一次心灵旅行,在他的眼中,泥路、小草、白菊、风蝶、新阳……等都富有情感,读后让人感到一种温暖、惬意、恬静……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又带给我们进入到另一个美好的境界,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和信赖,一向怕人的珍珠鸟在和作者相处时那么自由、快乐、欢快活泼,读来妙趣横生,又意味无穷。《人类的朋友》是作者在美国的见闻和感受,体现了人和动物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大自然你好》是张海迪写给一位小朋友的信,写出了大自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益处和自己对投身大自然的渴望;动物二章是两首散文诗,让人近距离的了解动物,体会动物给人们的生活的帮助及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这个单元的与前几册教材不同的是,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各位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单元-------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人在世上如何生活得有意义?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作了回答,带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思考。

第三单元-------亲情关爱,爱的博大与永恒。五篇课文有送别友人时对友人的依依异别之情如《古诗二首》,有游子在远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纸船----寄母亲》,有童年时和祖父一起生活的美好回忆《祖父 后园 我》,更有红军长征时期为了战友能活着走出草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战友情《金色的鱼钩》,对自己的布娃娃尊重和爱护让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学完一组课文后,学生对什么是爱的博大与永恒应该有更深入的体会。

第四单元-------人物的品格与人格精神。在这个单元的课文中,不论是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还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普普通通的人,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和品质在感染着我们,同时也在启迪着我们怎样做事做人。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在这个单元中,玛丽居里用青春、美丽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换来的镭的发现,成为科学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她在荣誉面前视名利如粪土的态度以及永不停止的科学追求精神更是穿越了时空,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科学精神是永恒的,居里夫人是这样,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也是这样,为了共和国的核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爱国精神以及不怕权威、敢于怀疑的精神是科学家取得科学成就具备的科学品质,李四光的成长经历和美国的一堂科学课在这方面带给了我们启示,而最佳路径的设计更让我们从设计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上体会到了什么是最佳创意。

第六单元-------中外优秀文化展现。这个单元中,一是选择我国古典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如宋词二首和古典小说《西游记》节选《美猴王》等;二是选择体现我国地域文化的代表,如《水墨徽州》和《布达拉宫》,并各有自己的文化意蕴。安徽腹地的徽州山水,呈现的是黑、灰、白的调子,很像中国的水墨画,又像一个博大的人文历史博物馆,其角角落落里都能找到历史的印迹;而“布达拉宫”则是西藏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精华。三是选择了享有“现代雕塑之父”盛名的雕塑家罗丹,以其代表作品《走路的人》的简单介绍让我们初步了解西方现代雕塑艺术。阅读链接《各美其美》则从风景画法、人物素描以及静物的描摹等方面分别选择了代表作,初步进行了中外绘画风格的比较,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些主题是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螺旋上升,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使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放眼世界,了解并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心胸开阔;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投自到大自然的怀抱,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健康成长;心地善良,热爱父母,友爱同学,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从小播下爱的种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诚实并讲诚信,对社会有责任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形成健全的人格等,通过一篇篇具有人文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名篇佳作,不仅会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富有的底子,美好的底子,很好促时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其人生的不断自我完善。

(三)课后练习的编排。

编排原则:打好语文基本功;强调感悟,注重实践,重视积累;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强调和生活的联系。结合年段特点、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课后练习的设计编排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提示阅读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和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提示学习课文的方法,如《二泉映月》提示学生留意课文中和时间有关的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主要情节;《我的战友邱少云》提示学生抓住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在天晴了的时候》提示学生抓住表现生命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动物二章》“鸬鹚”和“鹭鸶”的对比阅读;两首送别古诗及两首现代散文诗《纸船》的对比阅读等。(2)强调对语言的细致品味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课后练习的设计一是引导学生抓住对表达文章主旨的关键的关键语句进行认真品读,体会其表达作用;二是教材对经典的篇目和描写生动、有强烈感染力的段落要求学生背诵;三是词句积累部分选择课文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体会。(3)引向生活、引向课外的内容,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内容,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课外拓展、读书的内容,还有由课文引发深入思考的讨论,重在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把语文打开,把学生的生活打开。

(五)综合学习的编排

●积累

主要以“我的采蜜集”和“读读背背”栏目的方式出现。就综合学习积累的编排,一是提供样例,教给方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积累,主动积累;二是精心选择要求学生背育、记忆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古诗和古代先哲的经典名句,文质兼美,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积累的量和质。

●口语交际的编排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交往范围在扩大,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文化主题,选择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话题,话题的内容更丰富,更多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既体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又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本册口语交际编排的六个话题中,有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后观点的碰撞交流:如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如何度过生活的每一天,是脚步匆匆还是应该放慢脚步;如对“孝顺”的认识和理解、如何看待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等,这些话题都需要学生在学完一组课文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说“水”的话题和“我喜爱的科学家”演讲,这些则需要学生去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才能完成,不同的是前者要同学间合作完成,而后者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还有述说“我的理想”,则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个问题,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在和爸爸、妈妈讨论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些话题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活动,启迪学生思考生活,并指导学生的生活,同时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提炼观点组织语言的能力,提高其口语交际的水平。

●习作的编排

习作的编排仍然主要以“我的小笔头”的栏目形式呈现,全册结合单元编排了六次习作,六次习作中有三次是编排学写建议书,学写读后感和写演讲稿,另外三次是提示习作的大致范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了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量的要求,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练笔的机会,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和点滴感受的习惯,教材在每个单元的一篇课文后随机编排了一次小练笔,小练笔的内容大多和课文内容相关,并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形式也灵活,是习作部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备课指导建议

(一)通读全册教材,做好一学期的规划。

教师拿到教材后,要认真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意图,对照《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水平,确立一学期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整体制定课时计划,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特别是安排好集中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避免随意性,有的则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备而学。

如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是5--6年级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通读全册教材会发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外,还要通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的相关内容和“口语交际”中的部分内容来体现,再如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保证,教材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的学习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推荐了一些书目,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去落实,就需要学期初作出安排。再如课标中提出学生一学期课内习作8次,教材是通过“我的小笔头”和“小练笔”两线并行的编排完成习作任务,给教师留下了自主创造空间,教学中如何落实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整体考虑。

(二)要做好一个单元的备课。充分发挥教材单元对学生思想、情感、语言、思维发展的整体促进作用。

教材是按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来组元的,每单元在同一文化主题下,从课文到阅读链接到综合学习的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也都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来设计编排。五篇课文在题材、体裁、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语言,认识事物,教材在课后练习、阅读链接、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选择与形式设计上,围绕同一主题坚持从生活到文本又到生活的原则,注重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开拓儿童的生活范围、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这样每个单元从课内阅读-------课外扩展阅读-------实践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始终围绕一个文化主题展开。随着单元内容的展开,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认识空间,伴随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情感不断升华。这样的课文组合,整体上给孩子认识的冲击,已远远超出几篇课文本身。因此,教师要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实每课的落角点和目标,整体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并从一个单元出发去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更加丰富,也更加厚重,也使阅读、听说和写作真正做有机结合。一个单元的阅读链接、口语交际的话题、习作的题材内容等,要在教学实施之前安排好,便于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有目的地进行观点、素材、语汇等方面的即时积累。也就是在开始每一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之前,要先浏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要求,提前有计划的安排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有实效性。

(三)要认真备好每一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课标做到准确领会,深入理解

1.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方法不论怎么变应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十分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陶冶作用,注意教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选择,有它的导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发。不能教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

2.明确长远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例如,课标中提出加强朗读教学,如何理解?

朗读在各学段表述不同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低,它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去用普通话朗读,它强调了学习的过程;第二学段用,它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第三学段是能用,它强调的是能力上的达成度,具有用普遍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二、研读教材,做到熟、透、深、广。

老师们备课时不要急于先看教参,要先自己沉下心来研读文本。首先读通文本,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字的读音一一落实,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然后想想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感受和思想感情,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触动、有怎样的联想或想法;其次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根据文章的体裁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从重点语句段、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找到依据,有条件的话再找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进一步了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风格;第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想学生学习课文可能遇到的疑难,设想学生学习课文获得的收获和形成的能力。据此,才能增强我们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每天都有进步。

三、找准切入点,择要而教

一篇教材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两节课80分钟之内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备课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择要而教。这就是辩证法,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看一看教材的哪一特点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如:感受课文、体验情感的支撑点、语言感悟读写训练点,拓展点等等。

四、延伸拓展,引向深入

教师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课文。要想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王松舟教《长相思》。36个字的词,他查阅了一万多字评鉴《长相思》的文字。从中找到了教学的灵感,课上得大气磅薄,底蕴十足,这样的课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半个诗人、半个作家、半个主持人、半个演员。能说善读能写,既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外在的感染力。要内外兼修。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年段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步入高年级,要注意在识字写字方面的三个特点:一是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到四年级已学会了大量的汉字,会认2500个汉字,会写2000个汉字,积累了汉字的量,已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二是教材在识字写字的数量上已明显减少;三是汉字的书写要求进一步提高。基于这些,建议教学中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采用更多的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其自主识字,如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用生字编故事,把全册生字的学习任务分配给所有学生,让学生教学生等等都是老师们在教学生字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对汉字的识写巩固是教学法的重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学汉字的复习巩固,防止回生。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的问题,如通过默写生字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习作发现学生有哪些错别字,让学生自批自改,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复习及自我检查、改正错别字的习惯。

3、重视学生书写的指导。按照课标的要求,这个年段在硬笔书写上要指导学生写好楷书,而且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软笔书写上要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楷书,并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我们知道,“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费心智的一种活动。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因此,写字既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途径,又是修身养性、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而且写好字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工作。教师要认真对待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关于阅读教学

1、把握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所要求的阅读能力主要强调以下七个方面:

(1)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联系上下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课文类型以及学生的阅读基础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到教学心中有数。

(2)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有清晰的目的,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如默读、朗读、略读、浏览、跳读,扫读、诵读等;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分析主题,抓住线索,结合上下文,不同题材和不同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凭借课堂的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形成阅读能力,并能迁移运用到自己课外的阅读实践中。

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进入5----6年级阶段,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开始使用阅读作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其鲜明特征在于在此阶段前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和观察,但是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的信息将要超过其他所有可能的获到信息的方式。因此此阶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比前两个阶段更要加强。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在开学初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提高自身阅读水闰的需要,独立制定本学期个人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书目,阅读完成的进度及阅读时间安排等,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书目的确实上提出建议,并有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感受和成果的交流,确保学生阅读计划的落实,使学生逐步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

下面就阅读教学应如何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拿出几篇课文,与老师交流。

第二单元《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他们对阿炳及这首曲子都不会太了解,所以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关于阿炳的生平资料,有条件地同学还可以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这样的课前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教师在讲课之前,最好能找到这首曲子,作为必备的教学资源,将曲子带入课堂。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浓墨重彩地写了《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和这支琴曲的意境,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所以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本段语言、感悟意境。第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脉落。第二课时,以一曲《二泉映月》引入学习。

1.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②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3、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4、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在交流第4自然段时, 可以让学生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 出来。

5、最后边听乐曲边通读全文,再一次感悟乐曲所传递的情感。

第三单元《有个孩子叫咪咪乔》,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情与关爱”。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女儿、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交警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感动了我,使我从心里真正接纳了“咪咪乔”。

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带女儿出门的经历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也是正在发生的事件。而女儿在平时是怎样对待咪咪乔的,丈夫和“我”是怎样对“咪咪乔”造成严重伤害的,这些都是用“插叙”的形式交待的。这样的叙述顺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需要教学中给予关注。

●激发热情,链接生活,引发共鸣

1、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并简要讲述自己与心爱的玩具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必要的互动交流。

2、以“布娃娃玩具”导入本课学习: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和一个叫“咪咪乔”的布娃娃有关。既然咪咪乔是个布娃娃,为什么文章中题目中却说她是个“孩子”呢?课文中为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学习。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及全班交流:文章讲了哪几件事儿?

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中记叙的几个相关联的主要事件:带女儿及女儿的“宝宝”咪咪乔出门;爸爸妈妈严重伤害了咪咪乔事件;十字路口交警抢救咪咪乔的感人瞬间;妈妈被交警感动满怀愧疚。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故事内容,并努力地将课文内容概括完整,不丢落要点。

2、再读课文,想想哪件事是现在发生的,哪件事是过去发生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能反映时间及地点转换的一些词语,如“终于有一天”、“话回到现在”、“那天晚上”等。

●关注文章细节,品味文章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讲了哪几个人物,说说他们和“咪咪乔”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是怎能样对待咪咪乔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朗读时要读出对人物的理解,读出相应的情感。

课文中值得品味的细节很多,只要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如:

女儿对咪咪乔的态度是:把咪咪乔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允许人伤害她,危险的时候要保护她。

相关的细节有:女儿立即奔向小床……;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的小膝盖上……;女儿太任性的哭闹……;女儿尖历地叫起来……;女儿大哭着翻身下车……

妈妈对咪咪乔的态度是:对女儿把咪咪乔当成有生命的孩子是应付的;不经意间伤害过咪咪乔;被交警所感动真正认可了咪咪乔的孩子身份。

相关的细节有:我们是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我们不耐烦了……;我赶忙拉住女儿的手……;我觉得十分惭愧……;

交警对咪咪乔的态度:尊重女孩,把咪咪乔也当成“孩子”看待。

相关的细节有:他立正,举手敬礼……;且又是一个立正,举手敬礼……;请照顾好你的孩子……

3、品味有关“细节”,感悟人物的情感世界。出示两处细节描写:(1)我把女儿放在自行车后……(2)他立正,举手敬礼……

这两处细节中,(1)可以看出女儿确实把“咪咪乔”当“宝宝”年,当有生命的人看。(2)中可以看出交警对女儿给予了像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

在学生品悟研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整体回顾,感受人物,升华情感

1、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你会对这个咪咪乔当成有生命的人来看的女孩子说些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的这位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3)文中的这位警察叔叔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进行续写练习。我看到这节断了的手指头,更加感动惭愧。我能为女儿做些什么呢?我点亮灯光,把那节手指头小心翼翼地贴好,把“咪咪乔”放回女儿的枕边。从这以后,我们一家和咪咪乔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各小组交流分享小练笔作品。

第四单元《惟一的听众》,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在《惟一的听众》一文中,由于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极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初学者的尊重,才有了令人惊讶的结果,“我终于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乐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老妇人的善良、有爱心、对“我”的那份鼓励与爱护,然后勾划描写老妇人的相关句子,体会其善良,以及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鼓励。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老妇人的话。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那么,这位“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最的,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第五单元《最佳路径》一课,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课文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但是,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所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这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这将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可以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构建阅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后提问:径是什么意思,最佳又指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第三环节:交流学习情况

首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催、择、窄”等字,接着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并结合课文相机理解“微不足道、漫山遍野、绵延、任其选择”等词。其中“微不足道”估计学生不知其确切含义,要逐字讲解一下。

第四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格罗培斯确定路径设计方案等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自学和交流,学生应该都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首先有选择地出示部分词语:格罗培斯、微不足道、焦躁、海滨、漫山遍野、任其选择。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路径奖应该颁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第二板块,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一般来说,刚才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的引领下,先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在组织交流中,出示重点语句,抓住“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然后回到切入点: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大师吗?为什么?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感受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先让学生像学习第二段一样,先研读3-8自然段,讨论格罗培斯是否称得上大师。交流中,若学生谈到格罗培思的创新思维,则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这种设计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学生不大能注意到,或者体会不深。为此,可以设计了3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1、老奶奶和格罗培斯都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但他们的出发点也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4自然段,抓住老太太“年迈无力”、“还担心”,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立即返回”等词,通过比较发现,老太太是无奈之举,而格罗培斯是自觉地为人着想!

2、“最佳”就是最好的意思,现在你认为这些最佳路径好在哪里?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理解不到位,可以扣住“有宽有窄”组织教学,有宽有窄正显示了游客的意愿,路也好在尊重了游客的意愿。

3、接下来,再一次回到中心问题:你觉得格罗培斯是大师吗?并进一步引申:格罗培斯的大师之大,大在何处?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他尊重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从而深化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第四板块:拓展迁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想成为一名大师,那么你想成为什么大师呢?怎样才能成为你心中的大师呢?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有所启发吧!请写成一段话。

最后的拓展作业有条件地孩子可以上网查看一下格罗培斯其人其事和其设计的建筑的精美图片。当然在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格罗培斯建筑的精美图片,加深对这位大师的认识。

第六单元主是题:丰富多彩的文化。打开第六单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其中《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查词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扫清障碍。

第一个环节揭示课题,教师可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这部小说入手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很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孙悟空”,教师可以随机追问,那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第二个环节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第三个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学生可能会说出它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第五个环节,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最后布置拓展作业: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我们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指激发学生对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以上针对具体课例谈了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下面谈谈“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设计,以话题的形式出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体现双向互动,使学且有话可说,愿意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1、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坚持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

2、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使每一个学生进入到交际的具体情境中,自然的交流和表达,并指导学生提高交际的能力。第一,所谓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就是要生活化,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这种情境,让学生身心放松,自然而然的进行交际,要提高交际的质量,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交际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要让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际,有来有往,有质疑,有应对,而不是老师与全班同学进行交际,老师是主角同一个个学生分别与老师对话。第三,在学生间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关注交流的状态,指导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交际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时口齿清楚,落落大方,引导学生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3、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要有意识的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进行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通过回答问题,质疑讨论、交流展示等对学生进行交际练习(学生由课文内容引发的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交际。)

下面以“综合学习一”中 “说水”为例,和老师们交流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与生活中有关水的情况,知道水的作用;激发说话的兴趣,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使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课前准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励交际。

1. 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尝试了当小记者,小小新闻工作者的滋味,采访了自己的亲人,有的还翻阅了书籍,有的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你了解的情况说一说。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介绍,师巡视各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点拨、激励。)

2. 师:谁愿意面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知道水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哪些好处?指名交流。

3. 师: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我们真是万分感谢水。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老师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这是为什么?    (四人小组商讨,然后抽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讲大家商量是怎么说的,最后大家评说。)

4.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再补充有关水资源缺乏的资料,使学生了解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需水量越来越大。但许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受到工厂和人们生活用水的污染,珍贵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保护秀美的江河湖泊,节约用水。

5. 大家都明白了“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吗?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有节约用水的事例,就把这些事例说给大家听;如没有事例,也可说说该怎样做;如果身边有浪费水的事例,可说说这样做的害处。)

6. 再抽学生上台说或者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说说。(多抽几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补充。交流时注意同学们说话时的语速、语调及说话的态度是否端庄大方。)

7. 老师来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节约用水的。

(一是一水多用的事例;二是任何时候用完水都拧紧水龙头。总之,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十分注意节约用水。)

(二)拓展活动:

布置同学们将大家在本节课了解的情况给家长汇报,并宣传、督促家人一起参加节约用水的行动。

关于“阅读链接”的教学

阅读链接的编排有这样几个作用:

在单元文化主题的统摄下,阅读链接是学生阅读的链接,在内容的选编上信息量更大,内涵更丰富,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是课文学习的有机补充,阅读链接的形式选择上更灵活、多样,能够让学生接触到除课文之外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图片配简短、优美的文字,电影中精彩的台词,,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等,便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学到许多课本学不到的东西。

阅读链接是学生生活的链接,它的编排和设计都是围绕一个题目由几个板块组成,最后都指向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同时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如启发学生从电影、电视中学习精彩的台词,从画报中学习语言,从广告、新闻报道等学习语文等。

阅读链接还是学生习作的引发点,学生在学习了链接的内容后,结合前面学过的课文,学生会对一个单元的文化主题有更深的认识,会产生很多感受,有很多想说的话,另个链接的形式也能启发学生习作的思路,这些都成为学生习作的触发点,为习作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链接的教学,要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统筹安排,链接的内容可以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材料处理,也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活动的凭借进行开发。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自学也可以合作交流,可以课上进行,也可以课前布置,课外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种类:手抄报、小论文、采访记录、书信、读书笔记等。

以第二单元阅读链接教学为例,谈一谈阅读链接教学的具体设计:

本次链接分为“永远的榜样-------雷锋”、“英雄的心语”、“短暂的生命延至永远”几部分。其中包括一些与雷锋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教材有三个“链接点”:

1、“永远的榜样------了解雷锋”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了解雷锋其人其事。

2、以“英雄的心语------雷锋日记摘抄”为突破口解读英雄的内心世界,品味文本中有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学会积应用。

3、“短暂的生命延至永远------像雷锋那样”是利用人们对雷锋的评价,感受到“雷锋精神”在真正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材内容虽简单,但表达的思想内容却很多,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阅读、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本次链接的教学利用课上两课时的时间完成。

第一课时

一、介绍雷锋生平-----走近英雄

1、阅读欣赏毛泽东、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并引导学生关注两位领导人这样评价雷锋,为他题词,雷锋到底是个怎能样的人?

2、阅读文本,了解雷锋生平。

3、补充雷锋故事。阅读之后,可以交流谈一谈:你认为雷锋是一个怎能样的人?

二、品味英雄心语------走进雷锋的内心世界

1、诵读英雄心语。抓住重点句段“如果你是……你是否…..”进行反复朗读练习。

2、品读英雄心语。默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思考:雷锋想通过日记表达怎样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从舍已为人、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等方面进行思考。

3、完成语句填空,促进读中悟情,实现读写结合。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是否______?如果我是______,我是否______?

三、短暂的生命延至永远-------学习雷锋

自由阅读文本,以“如何延续雷锋精神,让自己生活的更有价值”为话题展开讨论。

抓住“四十年前……..如今…….”等语句进行体会,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热爱生活,热心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事。

四、走进生活-------寻找“雷锋”

1、寻找身边的雷锋。回想包括同学、朋友及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学雷锋的故事。

2、由本次链接还可完成以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下任务第一课时布置,过一段时间第二课时展示交流。

(1)分组搜集整理雷锋故事。每组整理成一期手抄报展览,并评出“集体智慧奖”。

(2)推荐阅读《雷锋日记》。摘取你喜欢的内容作为格言,说出你对格言的理解。

摘抄雷锋格言时,学生可采取多种形式:摘抄在采蜜集、做成各种各样的交流卡等,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兴趣可能会更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再现雷锋形象

学生回顾雷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然后老师可出示各种雷锋事迹图片,并配以简洁的事迹说明,包括人们对雷锋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谈自己关于雷锋的主观印象。

二、交流课外语文学习情况。

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情况,组织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

1、《雷锋故事》手抄报展览,评选优秀。

2、分享雷锋格言,交流“采蜜集”或“交流卡”。

三、延展情感,鼓励体验

鼓励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做像雷锋那样的人,并随时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做法及感受。

关于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习作的目的和价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本册教材在习作的内容和要求的设计上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一种需要。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习作的目的和价值,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是引导学生有所为而作,让学生体会到习作 的价值,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建议并寄给有关部门,以解决问题,还可以结合学校、社区等开展的专项活动鼓励学生写稿、投稿等,让学生体会到习作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二是引导学生有所感而发,只有真正触动了心灵才能有不吐不快之感,写出的文章也才能有真情实感,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刻,习作便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随时积累素材的习惯。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现实生活并记录生活和点滴感受的习惯。一是有效利用“我的小本本”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可长可短,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一个片断,使小本一成为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不仅积淀了思想,而且受益终身。

3、改革讲评的方式,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和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写、教师写评语的传统作文评价做法,采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并在评估中坚持欣赏与指导要结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的劳动都得到尊重,习作都得到恰当的评价,并从评价中得到力量和启示。

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的习作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价,引导 学生作文完成后要多读几遍,梳理出这次习作的进步与不足,对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或有明显错误的语句、标点等进行互评和交流,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去读同伴的作品,发现其优点,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的修改建议,教师在通读全班同学习作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4、建立学生习作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水平,建议启发学生建立习作档案,对学生习作进行全过程跟综,记录自己习作的优点、进步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学生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作文能力的发展变化,并为今后制定进一步的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