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百兵之王:矛

矛与枪名称虽异,但两者都是古代战场上一种直而尖形的刺杀兵器。枪由矛演变而来。

矛,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最初原始人用尖形的石块或骨角等作矛头,绑在竹木竿上,用以锥刺。进入新石器时期,人们已能反石头或骨、木等材料经过精心磨制,装上长柄,用来刺杀野兽等。根据这一时期出土的石矛、骨矛、木矛等看,较之前期不仅制工精细,而且刃部锋利。

矛在原始社会并无定形,到了商代出现了青铜矛,矛的形式才较为一致。从河南、湖北、浙江、山西、山东等地出土的大量青铜矛看,矛形体宽大,刃部具有双锋,不少矛銎部的两侧有环或孔,用以系缨。有的矛在当时既是实战的兵器,又是艺术的珍口,它们的制作技术和雕饰已相当精良美观。

到了西周时期,矛的形体向细长演变,由过去的銎比刃长,演变至此时的刃比銎长;刃部由原来的双隅(刃部隆起的脊角)到此时有3隅和4隅等数种。成为当时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列为五兵之一。《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称其为“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则无夷矛而有弓矢”。可见当时的矛,按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据《周礼·考工记》说:“酋矛常有四尺(古代8尺为寻,倍寻曰常。故‘常有四尺’即2丈。根据战国铜尺,1尺等于现在的0.23米,这样2丈便等于今天的4.6米)”,多用于步战:而夷矛柄长2丈4尺,则多用于车战。

春秋战国时期,矛的形制、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提高和改进,从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广西、河北、湖南等地出土的矛来看,制造精湛,锋部越来越厚实,杀伤力强(如图:山西灵石出土的枪)。战国时期铁制兵器广泛应用于战争,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能制造具有较大杀伤力的铁矛。《荀子·议兵》篇中记载,楚国南阳的铁矛“惨如蜂蛋”。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和长沙等地都出土过这个时期十分锋利的铁矛。这一时期,我国铁矛、青铜矛制造虽然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铜、铁制的矛并没有完全取代石矛,在一些地区铁、铜、石制的矛同时并存。

秦汉时期战争中基本上用不再用戈,而矛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曰:“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后汉书·公孙瓒传》说,公孙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资治通鉴·汉纪》中也谈到: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19年)孙策进攻黄祖,孙军抵沙羡(今湖北武昌县西南),刘表派他的侄子刘虎和韩浠变长矛兵五千去援助黄祖。由于矛的广泛使用,它的形体发生了变化,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前锋由圆钝变得锐利,品种繁多。如《魏书·公孙钻传》载:”钻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数十人”。

三国时期,从出土的矛来看,虽数量不多,但形制和秦汉时期相似。另据一些史籍记载,当时的矛,以长矛为主,多用于马战。如《三国志·蜀志》云:“先主奔江南,遭公追之……使张飞将二十余骑距后,飞据水断桥,真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皆无敢进者”。这里张飞所用的矛则是“长矛,长丈八尺”。

两晋南北朝时期,矛虽然开始向枪演变,但从出土的麦积山麦察第127号窟北魏壁画中的持矛骑士和敦煌285窟西魏壁画等看,矛仍是当时步、骑战的重要武器。这从当时的古籍记载也可以得到印证,如东晋明帝时的武将陈安善用长矛,他挥舞丈八(约今4.4米)蛇矛,所向披靡,有歌赞曰:“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又据《南史·王茂传》记载:一次“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执铁缠肖翼茂而进,故大败之”;《北史·于粟单传》也载有,后魏于粟单好持黑肖,武艺过人,被人们称为“黑肖将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