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晋朝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朝代:晋朝时期名人名言

晋朝历史(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南迁,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朝名言 晋朝经典语录 共收录晋朝名人名言245条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晋朝名人名言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史学家 陈寿
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晔传》。诡道:诡秘的行为。不厌:不厌弃。这儿句大意是:战争,是极为诡秘的行动,未开始军事行动时,要尽可能地保守军事秘密。这几句讲了保守军事秘密的重要性。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要严格地保守秘密,防止敌人获得情报而有所准备。只有最大限度地严守机密,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击败敌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两句大意是:我们这里只有甘愿掉脑袋的将军,没有屈辱投降的将军。刘备起用诸葛亮之后.把立足的目标定在蜀地。当时,蜀汉军所向披靡,张飞军定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喝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道:“我州~也。”张飞为他的英雄气概所动而义释了他。此句可用来表现军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它以直抒胸臆的斩钉截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坚强意志与信念.塑造出一个铮铮硬骨的英雄形象,成为军人理想中的楷模。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晋朝名言语录

见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二。金张:金,指金日(midi密低)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子孙相继,自汉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共十余人。七叶:七代。珥(er耳):插。貂(diao刁):貂尾。汉代凡侍中、中常侍等大官都戴貂尾。这两句大意是:金张两家的子孙凭借祖先的功业,世世代代都做大官。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历史上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否定,把矛头指向门阀政治。诗人是以金、张两家凭借祖业代代高官、世世厚禄作为参照,对比生活在汉初的冯唐虽为一代将才,却“白首不见招”,一生屈居郎署,深刻地揭露了门阀制度的罪恶。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八首》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见晋·王羲之《题卫夫人》。意:这里指字的形体、结构、笔划搭配等。笔:这里指下笔书写。作字:写字。这两句大意是:在动笔书写之前,要先对所写的宇的形体结构偃仰横直等等有了充分的考虑,然后再下笔书写。书法家在动笔之前,不仅要对每个字的形体太小,笔划粗细,用墨浓淡,运笔急徐进行充分酝酿,精心设计,而且还要对字与字之间的互相搭配,整幅作品的结构布局有通盘的考虑,才能完成一件理想的书法作品。故而“意在笔前”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两句可供论述在书法创作中应先认真思考,作到胸有成竹后再下笔书写;也可仅引用“意在笔前”说明在文学创作中应对要表现的内容有了深思熟虑之后再动笔。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晋朝名人名言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守少:守卫的地方少。这几句大意是:以饱食的军队对付饿肚子的军队,以休息好的军队打击疲劳的军队,胜利的可能性大。军队一般不宜久驻一地,行军又不宜长距离跋涉。守卫的地方少,就能守得牢固;兵力集中在一起,力量就强大。这几句讲明了作战时应该使自己的军队处于最佳状态,尽量使敌军处于不利状态。凡是军队忌讳的事,如久驻,远行,都应尽量避免。防御敌人时,要集中兵力,只有集中兵力,这样才能消灭敌人。这些军事原则源于《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几句也可用于说明无论办什么事,都必须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才能取得成功。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评》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墉:城墙。仓卒:匆忙。过两句大意是:城墙的基础不能匆匆忙忙打成,人的威名不可能一天就建立起来。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匆匆打的地基,势必不能建成高大的城墙;即使建成了.也会因地基不牢而倒塌。企图匆匆建立威名,势必采用欺骗手段或暴力手段,这样建立的威名,必然维持不久。可用以说明无论办什么事情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评》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见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这两句大意是:如玉的容颜随着岁月的变化而衰老,男子们则多厌弃旧妻而喜爱新人。红颜不长,青春难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男尊女卑,夫妻不平等的社会里,白发老翁不妨再娶朱唇皓齿的少妻,而年老色衰的妇女却往往要遭到“秋扇见捐”的厄运。~两句典型地概括了在女子成了男子附庸和私有物的社会里,广大女性无端遭弃的共同命运。可用以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晋朝名言语录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致:达到。这两句大意是: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这两句一从用人,一从务实着眼,说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重贤重农的传统政治思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枳棘之林,无梁柱之质;涓流之水,无洪波之势。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脩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枳(zhǐ旨):通称枸橘,落叶灌木。棘:酸枣树,落叶灌木。质:木质,此指材料。涓流:细流。洪波:大波。这几句大意是:枳棘之类的灌木丛林,长不出作梁做柱的材料;涓涓细流,激不起波浪滔天的洪大水势。梁柱需用巨木,洪波须靠大水。枳棘之丛、涓涓细流不具备生长巨木和兴风作浪的条件,所以“无梁柱之质”,“无洪波之势。”~几句说明,要求一定质的事物,离不开构成一定质的事物的条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脩传》
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朝名人名言

见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固志:坚定志向。这两句大意是:学问的广博在于学而不倦,学而不倦在于志向坚定。~二句“严密的逻辑,指出学问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学而不倦,能作到学而不倦的内因在于目的纯正,志向坚定。苟子《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枳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可见学问在于积累,而积累必须有恒心,有志者事竟成。可以这两句说明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坚定的志向,才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会作出巨大的成就,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崇教》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厚葬无益于死者。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

晋·曹掳《围棋赋》览:看。斯:这。斯戏:指下棋。广思:开拓思路。仪:向往,学习。群方:众人。妙理:高超的棋艺。观棋可以开拓思路,曾长见识。

西晋官员、文学家 曹摅 《围棋赋》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疾者:生病的人。甘:甜。这两句大意是:好药吃起来很苦,只有生病的人才能香甜似地把它吃下去。好药虽苦而能治病,所以生病的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服用。《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两相比照,说明诚恳的批评和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是贤达的人知道对自已有益处,所以能接受。这两句可用来劝告身体有病的人服用苦口的良药,劝告思想有病的人接受逆耳的忠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鸡肋:鸡子的肋骨,骨多肉少。这两句大意是:鸡肋这东西,丢掉它好像有点儿可惜,吃起来又没有啥东西。这几句今被演化成“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俗语,比喻没有多大价值的事情做起来意义不大,丢掉了又觉得可惜的那种心态,含有“进退两难”的意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劳动:这里指锻炼身体的活动。极:太过分。尔:而已。这两句大意是:人的身体需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分劳累罢了。生命在于运动。人必须经常活动锻炼,才能使食物消化,血脉流通,保持健康;然而活动不宜过度,过度就会产生疲倦,神思不振,甚而使部分器官受损,反而有害于健康。可用于说明身体应该适度活动,以利养生。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紫电光牖飞,迅雷终天奔。

东晋·曹毗《霖雨诗》。光牖(yǒu有):明亮的窗子。这两句大意是:紫色的闪电飞进明亮的窗子,迅疾的惊雷像在满天奔驰。写闪电如龙蛇飞舞,迅雷如骏马奔腾,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力,显得形象生动。可用来描写电闪雷鸣。

东晋文学家 曹毗 《霖雨诗》
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朝名人名言

晋·傅玄《马钧传》难以讲清楚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来加以验证,就容易明白了。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马钧传》
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晋·郭璞《江赋》。这两句大意是:长江景色的美妙,是语言叙述不尽的;与长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笔墨记录不完的。原文虽然是针对长江的,但也可用来泛指其它事物。例如可供引用形容山川的壮丽、园林的秀美或某次经历的丰富多采,令人难忘等。也可用以说明写诗作文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为上,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不宜过于直露。

东晋著名学者 郭璞 《江赋》
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涤其心。

晋·傅玄《傅子》世人皆知要洗干净器具,却不知要纯洁自己的心灵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傅子》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晋·傅玄《明月篇》忧和喜,乐和悲,到了极点,就会互相转化。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明月篇》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晋朝名言语录

晋·傅玄《傅子·通志》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傅子·通志》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履铭》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用人如果用他擅长的方面,那么人才就不会被弃之不用;如果片面责难他不擅长的方面,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不合意。出自《抱朴子·博喻》。诘(jié):追问,责问。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团团三五月,皎皎曜清辉。

晋·傅玄《杂诗》。三五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曜(yào要):照耀,此处有焕发义。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明明亮亮,焕发着清辉。以“团团”和“皎皎”两组叠字形容“三五月”,质朴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的愉悦之情。可用来描写十五的月亮。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杂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迷而知返,得道未远。

晋·王沈《魏书·高谦之传》引谚语。道:正道。这两句大意是:迷了路而知道返回,那么走不多远就会进入正道了。这里的迷路,指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速的人知道回头,自然能走上正道,“迷途知返”的成语就是这个意思。可用以勉励失足者。

西晋文学家 王沈 《魏书·高谦之传》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寿命并不长,但却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
冶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育。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膏肓(huāng荒):心的下面部分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指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狐疑:疑惑不决。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这几句大意是:治疗病入膏肓的人,必须服用苦口之药;让疑惑不决的人作出决定,一定得告诉他听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话。病入膏肓,须下重药,苦口才能治病,否她就会有生命之忧;遇事多疑而寡断,须以逆耳之言告之,使之痈下决心。~以巧妙的比喻,说出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要治好病,就不能怕吃苦药;要办好事,就得听逆耳之言。若贪食甘口之物.喜听顺耳谀词,不仅一事无成,反而有生命之忧。可用以说明应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

西晋文学家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朱:同“蛛”,朱砂.一种红色的颜料。这两句大意是:经常接近朱砂的人会染上红色,经常接近墨石的人会染上黑色。该名句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阐述交友和处世的道理,说明环境的熏陶,交游的感染,对一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字面上看似叙事,实质是深刻的说理,形式上看似直陈,其实是比喻、象征,手法巧妙,喻理深刻。知名度、引用率颇高,久传不衰,沿用至今。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太子少傅箴》
疏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疏广:西汉宣帝时人,任太子太傅五年,后称病还乡.把皇帝所赐黄金广济乡人。他认为把钱财留给子孙,其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刚益其过”。本句大意是.疏广把自己的钱财散发给乡里邻居,为的是消除子孙后代未来的灾祸。疏广所为,不失为远见卓识之举。那些倚仗自己的权势、地位和优裕条件极力为子孙谋利益的人,对子孙看似爱之,实则害之,即使留下遗产如金山银山,不知道自力更生的不肖子孙也会坐吃山空,挥霍净尽,甚至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作父母的恐怕不能辞其咎吧。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守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晋朝名人名言

晋·李密《陈情表》。薄(b6博):迫近.这两句大意是:就像日落西山,气息微弱.生命垂危。这本是李密在《陈情表》中形容他祖母病情的话。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写年迈的祖母生命垂危时的情状,极为贴切、形象,而且使句子显得含蓄蕴藉,富有文学意昧。此句常被人用来表现人或事物以及反动的政浩制度行将灭亡时的情态。

西晋文学家 李密 《陈情表》
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杜:断绝。这两句大意是:深明病理和医术的人,可以杜绝没有发生的疾病。医术高明的医生,深明病理,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可以在疾病还没暴露出来之前先作预防,不使疾病产生,可用于说明良医不单能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也可用以比喻为政和处世经验丰富的人,可以预防、杜绝事故的发生。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用刑》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由:原因。渐:渐进,逐渐。这两句大意是:幸福的到来都有原因,灾祸的到来都有从开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幸福的来临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条件造成的;任何灾祸的到来也不是突发的,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别人有了幸福,不必羡慕人家的命运好,那是他们努力创造的结果;自己有了祸灾,也不必一味归之于晦气,那是自己不注意防微杜渐的结果。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于祸福不可怨天尤人,而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幸福,努力防微杜渐避免灾祸。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邴原传》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笃:病重。患:祸患。这两句大意是:治疗疾病要赶在病未重之时,消除祸害贵在祸殃未深之时。人有病,一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拖延时日,病变转移,病入膏肓就难于诊治;祸患一有苗头就要抓紧时机消除,怠慢迟延,祸深则不易根绝。两句以治病之理喻除祸之理,通俗易明。可用于告诫人们除祸要及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萌:刚现出苗头。图患:估计危害。这两句大意是: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现出苗头的时候就给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要发生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灾祸还没现出苗头就预先防范,就可能避免灾祸;对于将来可能会有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在危害发生时就能心中有数,从容应付。这两句多用于论说对灾祸要预测在先,防于未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度(duó夺)德:考虑自己的才德。这两句大意是:考虑自己的才德,把位置让给胜于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度德而让,有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是古人所宝贵的,也会得到时人的敬仰。那种嫉贤妒能,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才是最可鄙的。这两句可用于让贤。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以:因为。坏:衰败。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别人的衰败而自以为成功,不因为别人的卑微而自以为高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用别人的弱点来抬高自己,处处感到别人不行,而自以为高明。这样的人必然闭目塞听,自满自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古训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可引用作为鉴戒。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晋·左思《三都赋序》。卮(zhī支):酒杯。当:底。非用:不合实用。侈(chǐ耻):夸大。验:证验。经:常理。这几句大意是:玉杯没有底,虽然是宝贵的东西却也不合实用;夸大的言辞经不起验证,虽然很华美,但却不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常理。言语要被称得起常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夸大的言辞,在实践中做不到,即使再华美,也不能用以指导实践。这就像没有底的玉杯,虽然可以被称为宝贵的东西,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这几句用无底之玉杯比喻无验之侈言,明白易懂,这种以物理喻事理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可用这几句说明大话说得再好听也投有什么实际用处。

西晋文学家 左思 《三都赋序》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锺繇传》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誊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选:显贵。当(dOng荡):适台。誉美者:被赞誉称美的人。副:符合。这两句大意是官职显贵的人,才能未必就适合他所占据的位置;设赞誉称美的人,他的行为未必与名声相符。古人立身道德讲究“名实相符”,但在封建社会里的十普遍现象是位高才下,名实不符。可用于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讽刺,也可用以提醒人们对“官达”、“誉美”者要考察其实际表现不可因其地位、名声而轻信。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火则不钻不生,不扇不炽。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钻:指钻木生火。炽:炽烈,火旺。这两句大意是:不去钻木就生不出火来,不用扇煽,火苗就不会炽烈旺盛。~比喻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外因。因此,要搞发明创造,要促进事业的兴旺发达,必须先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只能成为空谈。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勖学》
水则不决不流,不积不深。 晋朝名人名言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决:疏导,开通水道。这两句大意是:水道不疏通,水就不会畅通奔流;水若不积蓄容汇,也就不会成为深广的江海。这两句以水为比喻,前句说明在学习中遇有疑难,困惑不解,如果没有人具体指导,解疑释难,就不会茅塞顿开,一解百解;后句说明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如果不能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不能成为知识渊博、有学问有本领的人。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勖学》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以:因为。全:保全。陊(duò堕):坠落。这几句大意是,金属所以易断折,是因为它刚强;水所以能安全,是因为它柔和;高山容易发生山崩而坠落,是因为它高;山谷所以能平安自适,是因为它低。~几句以自然物性为喻,阐述一种哲理,一种社会现象:刚强耿直的人,容易受挫折、遭打击;柔和无争的人,则能够明哲保身。“露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地位高的头面人物,竞争者多,树敌也多,易受攻击,也容易倒台;地位低下的人,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也不为人所重,倒常平安无事。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广譬》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凌:渡。阳候: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此指洪波巨浪。任:胜任。骋:驰骋,奔驰。这两句大意是:金制的船不能横渡洪波巨浪,玉雕的马不能胜任千里驰驱。船的功用在于渡河,马的功用在于奔驰。金舟玉马既贵重又精美,却无渡河之实和驰骋之用,因此徒有“舟”、“马’之名,而无“舟”、“马”之实,只具有可供观赏的工艺品价值而已。~所说明的是成事必须务实的道理,颇有鉴戒意味。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用刑》
名美而实不副者,必无没世之风。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副:相称,符合。没世:永久。风:风范。这两句大意是:博得美名而与实际不副的人,必无永久的可以传世的风薄。世界上有许多名不副实的人或物,凭借机遇、势力、欺骗宣传或其他原因,名噪一时,甚或名重一世,但却经不起时间老人的检验,最终必将还其本来面目,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名:名声。啖(dàn淡):吃。这两句大意是:名声如同地上画的烧饼,不能吃啊。三国时期,荐举官职常以某人名声的大小而决定其官位的高低,这种重名不重实的选官方法带来许多弊端。魏文帝曹丕在举中书郎时下诏说“选举莫取有名,~。”成语“画饼充饥”即从此而来,现多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凭借空想来自我安慰。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一耕:一次耕耘。干天:冲天,耸人云天。木:树。旬日:十日。长(zhǎng掌):生长。这几句大意是:千仓万箱的粮食,不是一次耕耘就能得到的;高人云天的大树,不是十天工夫就能长成的。这几句话是比喻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得到硕果,就必须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下工夫,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过渐变的过程。可用于说明对待学习和事业应持的态度。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极言》
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疵(cī刺):小毛病。本句大意是:不能因为一点儿小毛病就损坏一个大的器物。这句话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缺点,不能吹毛求疵,因小失大,看人待事都应这样。可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及衡量人才的标准。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 晋朝名人名言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西施:古代著名的美女。恶:丑。这两句大意是:尽管西施也有长得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并不减少她的美色,因为她长得美的地方太多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再美好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去观察,也总能找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白璧微瑕,并不影响整体的美。这两句可供论述瑕不掩瑜的遭理,也可供论述对任何人和事都不能求全责备的道理。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锐锋:指具有锐利锋刃的刀、剑等。钝石:粗笨的矿石。炽(chi赤):原义是火旺,这里是燃烧意。璞(pú仆):中间藏有美玉的石头。这几句大意是:锐利的刀剑来源于粗钝的矿石,明亮的火光来源于燃烧的暗木,珍贵的明珠出自轻贱的河蚌,华美的宝玉出自丑陋的璞石。自来人人都喜爱锐锋、明火、贵珠、美玉,却每每忘了它们来源于不起眼的钝石、暗木、贱蚌、丑璞。这几句可供论述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之中的道理,也可供论述从质朴中可以提炼出精美的道理。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晋·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此处泛指音乐。这两句大意是:并非必须有乐器才能演奏妙乐,山山水水自能奏出清朗悦人的音响。这一名句反映了魏晋人在发现山水自然美时的难以描摹的喜悦之情,历来为后人传诵。至今仍可以用来讴歌自然美的奇趣。

西晋文学家 左思 《招隐诗二首》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算子·算盘子。这几句大意是:(创作书法)如果平直相似,样子像算盘子,上下方方整整,前后平齐划一,便称不得节法艺术,只不过是得到一些字的点画罢了。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的形态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一点失当,一画败笔,都会破坏整体的艺术美,如明人陶宗仪形象比喻的那样:“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所以王羲之强调书法家进行创作前,要“先乾所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似,意在笔前,然后做字。”若呆板无变,整齐划一,千字同面,状如算子,了无生气与性灵,便称不得书法,不过是排列整齐的一行行点点、画画罢了。~不愧为书圣的经验之谈,学书者当以之为戒。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朝名言语录

晋·卫夫人《笔阵图》。力:有骨力。筋:作者自注:“客骨微内谓之筋。”圣:造诣达到最高境界。这两句大意是:书法讲究骨力,字写得刚劲有力、骨多肉少,则境界高,造诣深;字写得软弱无力,肉多骨少,则是书法上的大病。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习书法。~是她的经验总结,也是书法要诀,学习书法的人可作借鉴。宋代姜夔说:“与其太肥,不若瘦硬”(《续书谱·用笔》),明人陶宗仪说:“筋多肉少为上”(《书史会要·书法》),都强调了这一要点。

晋代女书法家 卫夫人 《笔阵图》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晋·陆机《文赋》.谢:辞谢,抛开。朝华:早晨开的花。已披:已开败。启:开。夕秀:晚上开的花。未振;未开。这两句大意是:抛开早晨已经开败的花朵,使傍晚含苞来放的花蕾绽开。作者在此以花为喻,把早晨开过的花比为古人且用过的辞与意,把晚上未开的花比为古人采用过的辞与意,强调文艺创作应抛开前人的陈辞,不要重复前人已有的成就,而要锐意剖新,不落前人之窠臼。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晋·陆机《文赋》。韫:同“蕴”,藏。媚:美好。这两句大意是:石中蕴藏着美玉就能使山岳生辉,水中含有珍珠就能使江河秀媚。陆机是以美玉、珍珠为喻,说明在诗文中虽然佳句丽辞不多,但它独具的风致和魅力,也能使整篇文章为之生色,从而说明辞采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当然,最好的诗文不应该只有少数佳句丽辞而应通篇俱佳,但佳句丽辞的作用也不可轻视。因有名句而使作品传世,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晋·张华《鹪鹩(jiāoliáo焦僚)赋》。托:寄托。喻:说明。这两句大意是:浅近的语言可以寄托深远的意思,微小的事类可以说明重大的道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人所共知的小事托深喻大,使文学作品言近意远,雅俗共赏,应是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

西晋文学家 张华 《鹪鹩赋》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陆机《文赋》。片言:极少的言辞。居要:处于关键、紧要的地方。警策:原义是使马惊动而疾奔的鞭子,此处比喻精练扼要、含意深刻能使读者闻之惊警的妙句。这两句大意是:在关键、紧要处蜜插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人们往往称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中那些最能切合题意、点明主旨以及见解独到、含意深刻的语句为“文眼”、“诗眼”、“词眼”。有了几句甚至一句这样的话,就能使整篇文章生辉,这些话也大多能成为久传不衰的格言、警句,故作者称之为“警策”。这两句可供引用强调在从事文学创作时,要注意在每篇文章中安插一些不同凡响、发人深省的语句,也可引用以称赞那些含有见解精辟、引人惊警的名言佳句的作品。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晋·陆机《文赋》。须臾:片刻。抚:轻按,引申为采摘。这两句大意是:作家在精心构思时.顷刻之间能神驰古今,观览所有;也可在眨眼的工夫囊括四海,采摘万物。~讲的是通过想象进行构思的情况。作家进行创作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把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都纳入自己的艺术思维活动之中。陆机用形象的语言,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思维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遂成传世名言,常为研究文论者所援引。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晋·陆机《文赋》。思:文思.风:喻文思如风那样迅速发出来。言:文词。这两句大意是:灵感忽来时,文思有如风那样迅速发于作者的心中,文词有如喷泉那样流淌于作者的唇齿之间.作家在运用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时,经常出现文思开塞的现象,用现在的话说,即忽然来了灵感,于是“…”。陆机最先提出这个文学现象,在文学理论上有首创之功。现可用班形容作家灵感来时文思泉涌,挥笔疾书,警句妙语贯珠而出的情景。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晋·陆机《文赋》。绦:循,这里指表情达意。绮靡:美丽细致,这里指华美细腻。赋:古代的一种文体。体物:状物。浏(liū刘)亮:明朗。这两句大意是:诗是用来抒情的,因而要写得精美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而要写得清楚明朗。我国古代文体繁富,各种文体都有比较固定的抒写内容和语言风格,这两句指出了诗和赋的基本职能与特点。可能引用说明各种文体分别有不同的职能,人们对它们的艺术风格也各有不同的要求。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陆机《文赋》。颂:一种以赞颂为内容的文体。优游:指文辞从容自然。彬蔚:华美盛大的样子。论:一种文体,即论说文。精微:精深微妙。这两句大意是:颂的文辞从容自然,华美盛大;论的内容精深微妙,文辞明朗畅达。各种文体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风格,写作时应该注意。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晋·陆机《文赋》。铭:文体的一种,多刻铸在器物金石上,记述事实和功德。博约:博渭意深,约谓文省。温润:温和柔润,使人感到亲切。箴(zhēn真):文体的一种,用于警戒,规劝。清壮:清新壮健。这两句大意是:铬是用来记述功德的,意欲广博,文欲简约,语气应该韫和;箴是用于警戒、规劝的,语气应抑扬顿挫,文辞应滑新健朗。~对箴、铭两种文体的作用及语言特点作了概说,便于理解也便于记忆。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不居:不停留。这两句大意是: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方法。两句于客观描述中暗露主观感情,看似“无我”而“我”在其中。这种以间接方式表现主观情志的手法,巧妙自然,而且使文意耐人咀嚼,字面上又不影晌行文的流畅,可谓一举几得。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短歇行》。华:花。阳:指一年之内再重新开放。这几句大意是:人的生命能有多久?不过像早晨的霜露一样。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花儿开败了,一年内就不再重新开放。此条前两句感叹人生易逝,用“朝霜”作喻;后两句感叹时不重至,用春“花”作比。二者均以比喻的方法、具象的方法说明抽象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因而诗文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并因此显得生动,具体可感。这种表现手法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所以成为古人常用的表现手段。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短歇行》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晋朝名人名言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劲:强劲。这几句大意是:云层密厚的,下的雨一定很猛;硬弓强劲的,射出的箭一定很远。这几句说的虽然是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可用于论教和治学,说明博览今古,学贯中西,根基扎实,功底深厚的人,他的见识、成就、学术造诣就会超出一般人。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喻蔽》
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黛(dài代):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著名美女。本句大意是:有了化妆品的装饰,越国美女西施会更加美丽。此名句以比喻象征手法说明学习的道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人,也像西施需要粉黛一样地需要学习,孤陋寡闻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此句比喻巧妙,寓意深刻,其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显得既通俗又含蓄,既具体可感又耐人寻味,从而增强了文句本身的艺术魅力。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勖学》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雕镂(lo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对于无法挽救的病人,不必再给他下苦口的药了(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已经朽烂的木头,不能再雕镂精美的花纹了(没有保存的价值)。良药苦口利于病,是对于可治之病讲的,若病入膏肓,无可挽救,还给病人吃苦口之药,只是徒然增加其痛苦罢了;“朽木不可雕也”(见《论语·公冶长》),雕了也没有美学价值,不能成为传世之作。故以此二句说明办事应实事求是,不能沽名钓誉,图幕虚名,否则只是白费功夫,甚至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匪:非。这几句大意是:丝虽然说很白,不经漂染,不会明丽喜人;美味虽然甘甜,不经调和,不会脍炙人口。此条是葛洪在阐明教学的重要性时所打的比方,其目的在于通过未加工与加工过的东西的物性差别,说明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性。生丝虽然很有价值,然而只有经过了漂染、加工,才能更加明丽。同理.人虽然是万物灵长,也只有经过学习,接受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发挥出更大的人生价值。此条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说明重视教育的道理,手法巧妙,表述生动。这是古人说理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勖学》
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凝结:指难分难解的纠葛。操:掌握。绳墨:本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这两句大意是:遇到纠葛而能作出决断,掌握法度而能无所偏私。在当今选个提倡法制的时代,人民希望执法者都能到“~”。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行品》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几句大意是:立有功勋应该奖赏,哪怕千金之重也不吝惜;没立功勋而指望施舍,应分毫不给。在赏赐问题上.也不能吃大锅饭。立有功劳.就应论功行赏。“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陈子昂《答制问事》),古今如此。如“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张孝祥《缴驳成闵按劾部将奏》),滥施奖赏不仅起不到勉励作用,还会引起混乱。《晏子春秋·内篇》说的“赏无功谓之乱”就是这个道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益时:有利于当世。怠慢:轻慢。输情:承认自已的过失。游辞巧饰:巧言掩罪。这几句大意是:尽忠于国,有益于时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就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要处罚;服罪认错,承认过失的人,即使罪恶较大,也可减释;文过饰非,巧言掩罪的人,即使罪恶较轻,也一定杀掉。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秉公执法,执法必严的观点,只有“诛不避贵,赏不遗贱”(《晏子春秋·问上》),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善于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这样作有利于争取罪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使诡诈之人不敢耍奸施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这几句大意是:身为将领,应把勇敢无畏作为基本品质,还要有机智和计谋;只是一味地仗恃自己的勇敢,拿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敌手而已。这几句点出择将的标准,那就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为将胆小如鼠,临阵退缩,自然是不能担当大任的,故有“两军相遇勇者胜”之说;但若只有匹夫之勇,敢于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却不善于斗智用谋,也不是好的将领,故有“将在谋不在勇”之说。以这几句说明为将者应智勇双全,十分贴切。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兵贵神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死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死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兵:兵力。利钝:指强弱。这两句大意是:兵力有强有弱,战争没有百战百胜的道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永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兵力有时我强敌弱,有时敌强我弱,战争不会百战百胜。因而良将对战争的胜败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偶有失败,切不可气馁,一定要鼓足勇气,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可以此劝慰失败者,或强调战前作好各种准备的必要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赖:依赖。恃:依靠。殖:繁殖,增长。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财富须由人民创造,国家的强盛依赖于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威望依仗人民的势力,国家的福气也由人民来增长。这几句可用来说明国家的富强,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国必先富民。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广农为务,俭用为资,夫农广则答积,俭用则财畜。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广:扩大。务:事。资:资本。畜:同“蓄”,储存。这几句大意是:把扩大农业生产当作急务,把节俭费用当作资本。农业生产扩大了,粮食就有了积存;费用节俭了,财物就有了储备。高柔是三国时魏国大臣,明帝时封延寿亭侯。这是他蛤皇帝上疏中的一段话:“圣王之御世,莫不以~。畜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高柔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库收入,并注意节俭,反对浪费,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失为治国富民的良策。这一思想与今日提倡的勤俭建国方针有一脉相通之处。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计投府库,量入为出。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卫靓传》。计较(jiao叫):计算校棱。府库:官府储存财物的仓库。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这两句大意是:计算核查仓库中所储存的财物,根据收入多少汁计划支出。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积贮并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这样才不致在经济上出现赤字,陷入围境。也可只引用“量入为出”一句,表达同样时意思。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卫靓传》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晋·潘岳《藉口赋》。图:考虑,谋划。匮(kui溃):缺乏,不足。俭:贫乏,穷困。逸(yi易):安乐。这两句大意是:在丰年富裕之时,就要考虑、图谋可能出现的匿乏不足;在安闲逸乐之时,就要提防以后的穷困贫乏。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们不应满足于一时的富足与安乐,而应居安思危,作长远的打算,才能防备“乐极生悲”。这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可用于论述节俭、积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说明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

西晋文学家 潘岳 《藉口赋》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不求备于一人。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

晋·陈寿《三国志·是书·孙奋传》。雠(chóu愁):同“仇”。举:举荐。诛:惩罚。这几句大意是:即使仇人,具有善才,也不得不举荐他;即使亲戚,有了恶行,也不得不惩罚他。这几句说明任用人要摒弃私念,举善诛恶,秉公办事,而不能以私代公。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是书·孙奋传》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任:信任。这几句大意是:不是成就事业困难,而是得到贤才困难;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这几句从成业到得贤、用贤以至干任贤,层层揭示,步步深入,最终得出成业的关键在于信任贤才的结论。这种用排排比句式,层层深入,如剥竹笋一样,最后揭示出问题实质的论述方法很值得学习。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刚世无弃材。

晋·葛洪《抱朴子·务正》。役(yì忆):驱使,任用。废功:不成功。材:问“才”。这几句大意是:任用人所擅长的本领,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避开人的短处,世上就没有可弃掉的人才。任用人的长处,因为是其所擅长,干起事来得心应手,就易于把事成功。人有短处,如果任用时能避开他的短处,只用他的长处,帮么世上就班有完全没用的人了。这几句用于说明任用人如果能扬长避短,则人人可用;能人尽其用,也就易于把事情办成功。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务正》
金钩玉饵虽珍,不能制九渊之沉鳞。 晋朝名人名言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饵:钓鱼用的鱼食。九渊:深渊。制:制服,指钧得。沉鳞:沉在水底里的游鱼。这两句大意是:黄金做成鱼钩,白玉当作鱼饵,虽然都租珍贵,却不能钓得沉在渊底的游鱼。天下之物各有所用,只有用得其所,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用得不得其所,即使再珍贵,也等于废物。用人也应作如是观。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广譬》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步骘传》
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矣。

晋·葛洪《抱朴子·擢才》。这几句大意是:把宝玉当作石头的人,也会把石头当作宝玉;把贤人当作愚人的人,也会把愚人当作贤人。~以前两句比喻后两句,说明一些人知识浅薄,目光短浅,贤愚不分,能把贤人当作愚人,也能把愚人当作贤人。以贤为愚会埋没人才,以愚为贤又会重用蠢才,这对国家对事业都是极其危险的。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擢才》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晋朝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善知人者如明镜,善自知者如蚌镜。

《符子》蚌镜:含宝珠的蚌壳,可以内照自明。这两句大意是:善于了解别人的人,如同明亮的镜子;能有自知之明的人,如同含珠的蚌壳。知人不易,自知更难。只有既能知人又能自知的人,才算智者。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日的短处;明了别人的坏处,作为自己的殷鉴。所以《符子》接着上文说:“镜以曜明,故鉴于人;蚌以含珠,故内照。”~可以作为箴言用以自励。

符朗 《符子》
集众思广忠益。

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野书·董和传》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晋朝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楼玄传》。这两句大意是:兴建国家的君主乐意听取别人谈说自己的过错,荒乱无道的君主则乐意听别人对自己的赞誉。连两句可借以“告诫领导者要乐意听取别人的批评,不能只喜欢听别人的赞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楼玄传》
暗于治者,唱繁而和寡;审乎物者,力约而功峻。

晋·陆机《演连珠》。暗:糊涂,不懂。治:治理之道。唱:通“倡”,倡导之意。审:详知,明悉,精通。约,俭省,少。俊:高大。这几句大意是:不懂治国之道的人,倡导的事多而应和者少;精通事物之理的人,用力少而成就的功劳大。不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发出的倡导再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潮流,不顺应人们的心愿,就很少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精通事物之理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办事就可收到用小力而成大功的效果。这几句用于说明冶世应懂治世之道,知事物之理,才正确轻松地治理好社会,否则就会空费力气而难有成就。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演连珠》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夏侯玄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挟(xié协):挟制。夸:命令。指麾(huī挥)指挥。这两句大意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望发号施令,天下可在其指挥下达到统一。三国时代,诸侯混战,曹操兵强马壮,乃迎汉献帝都于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统一了北方,并图谋进一步统一全国。这两句即表现了曹操的这种雄才大略。现可化以比喻用有影响人物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以图控制全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晋朝名言语录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毕;尽。全。咸:全,都。这两句大意是:所有的贤良、英才都来出席,不论年长、年少统统集合相聚在一起。这是王羲之为形容在兰亭别墅中的一次盛会而写下的名句,颇有自得之意。“群贤”显现出参加者声望之高。人数之众;“少长”写出参加者年龄段之长;“毕”、“咸”是程度的描写,极有力地突出了集会的盛况。此名句精粹流丽,文约意丰,具有典型的文人作品的特征。描写盛会时可以化用。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觞(shāng商):酒杯。本句大意是:身处秀林幽景之中,一杯芳香四溢的醇酒,一句畅怀适意的新诗,都足以把心中的深情表露无遗。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诸友同游会稽山阴之兰亭,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与上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一起,构成了一个纵情山水的艺术境界。此名句写喜悦之情不是浓墨渲染,而是从酒香岚气中流出,语言优美素雅,意境清新别致,体现了六朝人放浪山水,由自然之性灵悟自我之性情的审美情趣,为今天表现山水之乐提供了范例,也可直接引用。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品类,指世间万物。游目:随意流览。骋怀:驰骋怀抱。极:尽。这几句大意是:翘首远眺,浩浩苍穹,辽阔深邃;纵目大地,万紫千红,气象壮观,使人眼观美景,心驰神往,顿觉世间欢乐穷尽此中。这几句表现观照自然领悟真谛的喜悦心情。通过“仰”、“俯”、“游”、“骋”一系列动作化的描绘,既写出视野的广阔,自然的丰赡,又写出感受自然的惬意。文句从大处落笔,往细处体验,表现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物咏”的审美特征。写作时可引用以表现观赏自然所引发的由衷感叹。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4010.html

名人名言朝代:晋朝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