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晋朝·西晋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朝代:晋朝·西晋时期名人名言

晋朝·西晋历史(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晋朝·西晋名言 晋朝·西晋经典语录 共收录晋朝·西晋名人名言158条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西晋史学家 陈寿
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晔传》。诡道:诡秘的行为。不厌:不厌弃。这儿句大意是:战争,是极为诡秘的行动,未开始军事行动时,要尽可能地保守军事秘密。这几句讲了保守军事秘密的重要性。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要严格地保守秘密,防止敌人获得情报而有所准备。只有最大限度地严守机密,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击败敌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两句大意是:我们这里只有甘愿掉脑袋的将军,没有屈辱投降的将军。刘备起用诸葛亮之后.把立足的目标定在蜀地。当时,蜀汉军所向披靡,张飞军定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喝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道:“我州~也。”张飞为他的英雄气概所动而义释了他。此句可用来表现军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它以直抒胸臆的斩钉截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坚强意志与信念.塑造出一个铮铮硬骨的英雄形象,成为军人理想中的楷模。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见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二。金张:金,指金日(midi密低)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子孙相继,自汉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共十余人。七叶:七代。珥(er耳):插。貂(diao刁):貂尾。汉代凡侍中、中常侍等大官都戴貂尾。这两句大意是:金张两家的子孙凭借祖先的功业,世世代代都做大官。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历史上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否定,把矛头指向门阀政治。诗人是以金、张两家凭借祖业代代高官、世世厚禄作为参照,对比生活在汉初的冯唐虽为一代将才,却“白首不见招”,一生屈居郎署,深刻地揭露了门阀制度的罪恶。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八首》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守少:守卫的地方少。这几句大意是:以饱食的军队对付饿肚子的军队,以休息好的军队打击疲劳的军队,胜利的可能性大。军队一般不宜久驻一地,行军又不宜长距离跋涉。守卫的地方少,就能守得牢固;兵力集中在一起,力量就强大。这几句讲明了作战时应该使自己的军队处于最佳状态,尽量使敌军处于不利状态。凡是军队忌讳的事,如久驻,远行,都应尽量避免。防御敌人时,要集中兵力,只有集中兵力,这样才能消灭敌人。这些军事原则源于《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几句也可用于说明无论办什么事,都必须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才能取得成功。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评》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墉:城墙。仓卒:匆忙。过两句大意是:城墙的基础不能匆匆忙忙打成,人的威名不可能一天就建立起来。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匆匆打的地基,势必不能建成高大的城墙;即使建成了.也会因地基不牢而倒塌。企图匆匆建立威名,势必采用欺骗手段或暴力手段,这样建立的威名,必然维持不久。可用以说明无论办什么事情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评》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见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这两句大意是:如玉的容颜随着岁月的变化而衰老,男子们则多厌弃旧妻而喜爱新人。红颜不长,青春难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男尊女卑,夫妻不平等的社会里,白发老翁不妨再娶朱唇皓齿的少妻,而年老色衰的妇女却往往要遭到“秋扇见捐”的厄运。~两句典型地概括了在女子成了男子附庸和私有物的社会里,广大女性无端遭弃的共同命运。可用以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致:达到。这两句大意是: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这两句一从用人,一从务实着眼,说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重贤重农的传统政治思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枳棘之林,无梁柱之质;涓流之水,无洪波之势。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脩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枳(zhǐ旨):通称枸橘,落叶灌木。棘:酸枣树,落叶灌木。质:木质,此指材料。涓流:细流。洪波:大波。这几句大意是:枳棘之类的灌木丛林,长不出作梁做柱的材料;涓涓细流,激不起波浪滔天的洪大水势。梁柱需用巨木,洪波须靠大水。枳棘之丛、涓涓细流不具备生长巨木和兴风作浪的条件,所以“无梁柱之质”,“无洪波之势。”~几句说明,要求一定质的事物,离不开构成一定质的事物的条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脩传》
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厚葬无益于死者。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曹掳《围棋赋》览:看。斯:这。斯戏:指下棋。广思:开拓思路。仪:向往,学习。群方:众人。妙理:高超的棋艺。观棋可以开拓思路,曾长见识。

西晋官员、文学家 曹摅 《围棋赋》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疾者:生病的人。甘:甜。这两句大意是:好药吃起来很苦,只有生病的人才能香甜似地把它吃下去。好药虽苦而能治病,所以生病的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服用。《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两相比照,说明诚恳的批评和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是贤达的人知道对自已有益处,所以能接受。这两句可用来劝告身体有病的人服用苦口的良药,劝告思想有病的人接受逆耳的忠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鸡肋:鸡子的肋骨,骨多肉少。这两句大意是:鸡肋这东西,丢掉它好像有点儿可惜,吃起来又没有啥东西。这几句今被演化成“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俗语,比喻没有多大价值的事情做起来意义不大,丢掉了又觉得可惜的那种心态,含有“进退两难”的意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劳动:这里指锻炼身体的活动。极:太过分。尔:而已。这两句大意是:人的身体需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分劳累罢了。生命在于运动。人必须经常活动锻炼,才能使食物消化,血脉流通,保持健康;然而活动不宜过度,过度就会产生疲倦,神思不振,甚而使部分器官受损,反而有害于健康。可用于说明身体应该适度活动,以利养生。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傅玄《马钧传》难以讲清楚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来加以验证,就容易明白了。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马钧传》
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涤其心。

晋·傅玄《傅子》世人皆知要洗干净器具,却不知要纯洁自己的心灵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傅子》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晋·傅玄《明月篇》忧和喜,乐和悲,到了极点,就会互相转化。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明月篇》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晋·傅玄《傅子·通志》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傅子·通志》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傅玄《履铭》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履铭》
团团三五月,皎皎曜清辉。

晋·傅玄《杂诗》。三五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曜(yào要):照耀,此处有焕发义。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明明亮亮,焕发着清辉。以“团团”和“皎皎”两组叠字形容“三五月”,质朴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的愉悦之情。可用来描写十五的月亮。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杂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迷而知返,得道未远。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王沈《魏书·高谦之传》引谚语。道:正道。这两句大意是:迷了路而知道返回,那么走不多远就会进入正道了。这里的迷路,指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速的人知道回头,自然能走上正道,“迷途知返”的成语就是这个意思。可用以勉励失足者。

西晋文学家 王沈 《魏书·高谦之传》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寿命并不长,但却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
冶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育。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膏肓(huāng荒):心的下面部分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指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狐疑:疑惑不决。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这几句大意是:治疗病入膏肓的人,必须服用苦口之药;让疑惑不决的人作出决定,一定得告诉他听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话。病入膏肓,须下重药,苦口才能治病,否她就会有生命之忧;遇事多疑而寡断,须以逆耳之言告之,使之痈下决心。~以巧妙的比喻,说出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要治好病,就不能怕吃苦药;要办好事,就得听逆耳之言。若贪食甘口之物.喜听顺耳谀词,不仅一事无成,反而有生命之忧。可用以说明应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

西晋文学家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朱:同“蛛”,朱砂.一种红色的颜料。这两句大意是:经常接近朱砂的人会染上红色,经常接近墨石的人会染上黑色。该名句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阐述交友和处世的道理,说明环境的熏陶,交游的感染,对一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字面上看似叙事,实质是深刻的说理,形式上看似直陈,其实是比喻、象征,手法巧妙,喻理深刻。知名度、引用率颇高,久传不衰,沿用至今。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太子少傅箴》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晋·李密《陈情表》。薄(b6博):迫近.这两句大意是:就像日落西山,气息微弱.生命垂危。这本是李密在《陈情表》中形容他祖母病情的话。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写年迈的祖母生命垂危时的情状,极为贴切、形象,而且使句子显得含蓄蕴藉,富有文学意昧。此句常被人用来表现人或事物以及反动的政浩制度行将灭亡时的情态。

西晋文学家 李密 《陈情表》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由:原因。渐:渐进,逐渐。这两句大意是:幸福的到来都有原因,灾祸的到来都有从开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幸福的来临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条件造成的;任何灾祸的到来也不是突发的,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别人有了幸福,不必羡慕人家的命运好,那是他们努力创造的结果;自己有了祸灾,也不必一味归之于晦气,那是自己不注意防微杜渐的结果。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于祸福不可怨天尤人,而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幸福,努力防微杜渐避免灾祸。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邴原传》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笃:病重。患:祸患。这两句大意是:治疗疾病要赶在病未重之时,消除祸害贵在祸殃未深之时。人有病,一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拖延时日,病变转移,病入膏肓就难于诊治;祸患一有苗头就要抓紧时机消除,怠慢迟延,祸深则不易根绝。两句以治病之理喻除祸之理,通俗易明。可用于告诫人们除祸要及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萌:刚现出苗头。图患:估计危害。这两句大意是: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现出苗头的时候就给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要发生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灾祸还没现出苗头就预先防范,就可能避免灾祸;对于将来可能会有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在危害发生时就能心中有数,从容应付。这两句多用于论说对灾祸要预测在先,防于未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度(duó夺)德:考虑自己的才德。这两句大意是:考虑自己的才德,把位置让给胜于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度德而让,有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是古人所宝贵的,也会得到时人的敬仰。那种嫉贤妒能,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才是最可鄙的。这两句可用于让贤。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以:因为。坏:衰败。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别人的衰败而自以为成功,不因为别人的卑微而自以为高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用别人的弱点来抬高自己,处处感到别人不行,而自以为高明。这样的人必然闭目塞听,自满自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古训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可引用作为鉴戒。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晋·左思《三都赋序》。卮(zhī支):酒杯。当:底。非用:不合实用。侈(chǐ耻):夸大。验:证验。经:常理。这几句大意是:玉杯没有底,虽然是宝贵的东西却也不合实用;夸大的言辞经不起验证,虽然很华美,但却不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常理。言语要被称得起常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夸大的言辞,在实践中做不到,即使再华美,也不能用以指导实践。这就像没有底的玉杯,虽然可以被称为宝贵的东西,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这几句用无底之玉杯比喻无验之侈言,明白易懂,这种以物理喻事理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可用这几句说明大话说得再好听也投有什么实际用处。

西晋文学家 左思 《三都赋序》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锺繇传》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名:名声。啖(dàn淡):吃。这两句大意是:名声如同地上画的烧饼,不能吃啊。三国时期,荐举官职常以某人名声的大小而决定其官位的高低,这种重名不重实的选官方法带来许多弊端。魏文帝曹丕在举中书郎时下诏说“选举莫取有名,~。”成语“画饼充饥”即从此而来,现多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凭借空想来自我安慰。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此处泛指音乐。这两句大意是:并非必须有乐器才能演奏妙乐,山山水水自能奏出清朗悦人的音响。这一名句反映了魏晋人在发现山水自然美时的难以描摹的喜悦之情,历来为后人传诵。至今仍可以用来讴歌自然美的奇趣。

西晋文学家 左思 《招隐诗二首》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晋·陆机《文赋》.谢:辞谢,抛开。朝华:早晨开的花。已披:已开败。启:开。夕秀:晚上开的花。未振;未开。这两句大意是:抛开早晨已经开败的花朵,使傍晚含苞来放的花蕾绽开。作者在此以花为喻,把早晨开过的花比为古人且用过的辞与意,把晚上未开的花比为古人采用过的辞与意,强调文艺创作应抛开前人的陈辞,不要重复前人已有的成就,而要锐意剖新,不落前人之窠臼。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晋·陆机《文赋》。韫:同“蕴”,藏。媚:美好。这两句大意是:石中蕴藏着美玉就能使山岳生辉,水中含有珍珠就能使江河秀媚。陆机是以美玉、珍珠为喻,说明在诗文中虽然佳句丽辞不多,但它独具的风致和魅力,也能使整篇文章为之生色,从而说明辞采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当然,最好的诗文不应该只有少数佳句丽辞而应通篇俱佳,但佳句丽辞的作用也不可轻视。因有名句而使作品传世,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晋·张华《鹪鹩(jiāoliáo焦僚)赋》。托:寄托。喻:说明。这两句大意是:浅近的语言可以寄托深远的意思,微小的事类可以说明重大的道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人所共知的小事托深喻大,使文学作品言近意远,雅俗共赏,应是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

西晋文学家 张华 《鹪鹩赋》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陆机《文赋》。片言:极少的言辞。居要:处于关键、紧要的地方。警策:原义是使马惊动而疾奔的鞭子,此处比喻精练扼要、含意深刻能使读者闻之惊警的妙句。这两句大意是:在关键、紧要处蜜插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人们往往称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中那些最能切合题意、点明主旨以及见解独到、含意深刻的语句为“文眼”、“诗眼”、“词眼”。有了几句甚至一句这样的话,就能使整篇文章生辉,这些话也大多能成为久传不衰的格言、警句,故作者称之为“警策”。这两句可供引用强调在从事文学创作时,要注意在每篇文章中安插一些不同凡响、发人深省的语句,也可引用以称赞那些含有见解精辟、引人惊警的名言佳句的作品。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晋·陆机《文赋》。须臾:片刻。抚:轻按,引申为采摘。这两句大意是:作家在精心构思时.顷刻之间能神驰古今,观览所有;也可在眨眼的工夫囊括四海,采摘万物。~讲的是通过想象进行构思的情况。作家进行创作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把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都纳入自己的艺术思维活动之中。陆机用形象的语言,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思维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遂成传世名言,常为研究文论者所援引。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晋·陆机《文赋》。思:文思.风:喻文思如风那样迅速发出来。言:文词。这两句大意是:灵感忽来时,文思有如风那样迅速发于作者的心中,文词有如喷泉那样流淌于作者的唇齿之间.作家在运用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时,经常出现文思开塞的现象,用现在的话说,即忽然来了灵感,于是“…”。陆机最先提出这个文学现象,在文学理论上有首创之功。现可用班形容作家灵感来时文思泉涌,挥笔疾书,警句妙语贯珠而出的情景。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晋·陆机《文赋》。绦:循,这里指表情达意。绮靡:美丽细致,这里指华美细腻。赋:古代的一种文体。体物:状物。浏(liū刘)亮:明朗。这两句大意是:诗是用来抒情的,因而要写得精美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而要写得清楚明朗。我国古代文体繁富,各种文体都有比较固定的抒写内容和语言风格,这两句指出了诗和赋的基本职能与特点。可能引用说明各种文体分别有不同的职能,人们对它们的艺术风格也各有不同的要求。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陆机《文赋》。颂:一种以赞颂为内容的文体。优游:指文辞从容自然。彬蔚:华美盛大的样子。论:一种文体,即论说文。精微:精深微妙。这两句大意是:颂的文辞从容自然,华美盛大;论的内容精深微妙,文辞明朗畅达。各种文体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风格,写作时应该注意。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晋·陆机《文赋》。铭:文体的一种,多刻铸在器物金石上,记述事实和功德。博约:博渭意深,约谓文省。温润:温和柔润,使人感到亲切。箴(zhēn真):文体的一种,用于警戒,规劝。清壮:清新壮健。这两句大意是:铬是用来记述功德的,意欲广博,文欲简约,语气应该韫和;箴是用于警戒、规劝的,语气应抑扬顿挫,文辞应滑新健朗。~对箴、铭两种文体的作用及语言特点作了概说,便于理解也便于记忆。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不居:不停留。这两句大意是: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方法。两句于客观描述中暗露主观感情,看似“无我”而“我”在其中。这种以间接方式表现主观情志的手法,巧妙自然,而且使文意耐人咀嚼,字面上又不影晌行文的流畅,可谓一举几得。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短歇行》。华:花。阳:指一年之内再重新开放。这几句大意是:人的生命能有多久?不过像早晨的霜露一样。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花儿开败了,一年内就不再重新开放。此条前两句感叹人生易逝,用“朝霜”作喻;后两句感叹时不重至,用春“花”作比。二者均以比喻的方法、具象的方法说明抽象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因而诗文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并因此显得生动,具体可感。这种表现手法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所以成为古人常用的表现手段。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短歇行》
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几句大意是:立有功勋应该奖赏,哪怕千金之重也不吝惜;没立功勋而指望施舍,应分毫不给。在赏赐问题上.也不能吃大锅饭。立有功劳.就应论功行赏。“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陈子昂《答制问事》),古今如此。如“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张孝祥《缴驳成闵按劾部将奏》),滥施奖赏不仅起不到勉励作用,还会引起混乱。《晏子春秋·内篇》说的“赏无功谓之乱”就是这个道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益时:有利于当世。怠慢:轻慢。输情:承认自已的过失。游辞巧饰:巧言掩罪。这几句大意是:尽忠于国,有益于时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就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要处罚;服罪认错,承认过失的人,即使罪恶较大,也可减释;文过饰非,巧言掩罪的人,即使罪恶较轻,也一定杀掉。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秉公执法,执法必严的观点,只有“诛不避贵,赏不遗贱”(《晏子春秋·问上》),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善于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这样作有利于争取罪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使诡诈之人不敢耍奸施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这几句大意是:身为将领,应把勇敢无畏作为基本品质,还要有机智和计谋;只是一味地仗恃自己的勇敢,拿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敌手而已。这几句点出择将的标准,那就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为将胆小如鼠,临阵退缩,自然是不能担当大任的,故有“两军相遇勇者胜”之说;但若只有匹夫之勇,敢于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却不善于斗智用谋,也不是好的将领,故有“将在谋不在勇”之说。以这几句说明为将者应智勇双全,十分贴切。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兵贵神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死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死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兵:兵力。利钝:指强弱。这两句大意是:兵力有强有弱,战争没有百战百胜的道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永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兵力有时我强敌弱,有时敌强我弱,战争不会百战百胜。因而良将对战争的胜败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偶有失败,切不可气馁,一定要鼓足勇气,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可以此劝慰失败者,或强调战前作好各种准备的必要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赖:依赖。恃:依靠。殖:繁殖,增长。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财富须由人民创造,国家的强盛依赖于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威望依仗人民的势力,国家的福气也由人民来增长。这几句可用来说明国家的富强,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国必先富民。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广农为务,俭用为资,夫农广则答积,俭用则财畜。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广:扩大。务:事。资:资本。畜:同“蓄”,储存。这几句大意是:把扩大农业生产当作急务,把节俭费用当作资本。农业生产扩大了,粮食就有了积存;费用节俭了,财物就有了储备。高柔是三国时魏国大臣,明帝时封延寿亭侯。这是他蛤皇帝上疏中的一段话:“圣王之御世,莫不以~。畜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高柔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库收入,并注意节俭,反对浪费,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失为治国富民的良策。这一思想与今日提倡的勤俭建国方针有一脉相通之处。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计投府库,量入为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卫靓传》。计较(jiao叫):计算校棱。府库:官府储存财物的仓库。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这两句大意是:计算核查仓库中所储存的财物,根据收入多少汁计划支出。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积贮并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这样才不致在经济上出现赤字,陷入围境。也可只引用“量入为出”一句,表达同样时意思。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卫靓传》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潘岳《藉口赋》。图:考虑,谋划。匮(kui溃):缺乏,不足。俭:贫乏,穷困。逸(yi易):安乐。这两句大意是:在丰年富裕之时,就要考虑、图谋可能出现的匿乏不足;在安闲逸乐之时,就要提防以后的穷困贫乏。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们不应满足于一时的富足与安乐,而应居安思危,作长远的打算,才能防备“乐极生悲”。这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可用于论述节俭、积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说明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

西晋文学家 潘岳 《藉口赋》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不求备于一人。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是书·孙奋传》。雠(chóu愁):同“仇”。举:举荐。诛:惩罚。这几句大意是:即使仇人,具有善才,也不得不举荐他;即使亲戚,有了恶行,也不得不惩罚他。这几句说明任用人要摒弃私念,举善诛恶,秉公办事,而不能以私代公。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是书·孙奋传》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任:信任。这几句大意是:不是成就事业困难,而是得到贤才困难;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这几句从成业到得贤、用贤以至干任贤,层层揭示,步步深入,最终得出成业的关键在于信任贤才的结论。这种用排排比句式,层层深入,如剥竹笋一样,最后揭示出问题实质的论述方法很值得学习。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步骘传》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集众思广忠益。

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野书·董和传》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楼玄传》。这两句大意是:兴建国家的君主乐意听取别人谈说自己的过错,荒乱无道的君主则乐意听别人对自己的赞誉。连两句可借以“告诫领导者要乐意听取别人的批评,不能只喜欢听别人的赞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楼玄传》
暗于治者,唱繁而和寡;审乎物者,力约而功峻。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陆机《演连珠》。暗:糊涂,不懂。治:治理之道。唱:通“倡”,倡导之意。审:详知,明悉,精通。约,俭省,少。俊:高大。这几句大意是:不懂治国之道的人,倡导的事多而应和者少;精通事物之理的人,用力少而成就的功劳大。不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发出的倡导再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潮流,不顺应人们的心愿,就很少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精通事物之理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办事就可收到用小力而成大功的效果。这几句用于说明冶世应懂治世之道,知事物之理,才正确轻松地治理好社会,否则就会空费力气而难有成就。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演连珠》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夏侯玄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挟(xié协):挟制。夸:命令。指麾(huī挥)指挥。这两句大意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望发号施令,天下可在其指挥下达到统一。三国时代,诸侯混战,曹操兵强马壮,乃迎汉献帝都于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统一了北方,并图谋进一步统一全国。这两句即表现了曹操的这种雄才大略。现可化以比喻用有影响人物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以图控制全局。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死国:为国捐躯。这几句大意是:谁能不死?为国而死,是大忠大义。人谁也躲不过死,但死有不同。有为己死,有为友死.而唯以为国而死最为高尚.是大忠大义之死。这几句表现丁对为国而死者的极高赞扬。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被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下垂的样子。径寸茎:直径仅一寸的茎干。荫:遮盖。百尺条:指涧底松。这几句大意是:深涧中长着郁郁葱葱的青松,高山顶上长着低低的幼苗。幼苗的茎虽然只有寸把长,但它长在高山顶上,仍能遮盖住涧底青松高高的枝条。这首诗抨击了西晋的门阀制度。~以形象的比喻抨击了世家子弟依靠父兄的业绩窃取高位,而出身寒微的人再有能力也只能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以此二句批判反动的血统沦,批判特权思想,肃清封建意识的流毒,均极切当。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郁郁涧底松》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晋·刘琨《重赠卢湛》。这两句大意是:哪料到经过千锤百炼的刚强性格,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磨得如同绕指的柔丝一般!此条以比喻与对比手法,写壮志难酬的慨叹。通过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在特定时空中的表现,把诗人孜孜追求、终成幻化的惆怅、失意与对世事维艰的愤懑杂揉一体,情感错综复杂,诗风悲凉刚健,虽有自嘟之意,仍不失奋发之心。“百炼刚”与“绕指柔”的对比,既生动地表现了思想转变的全过程,又显得形象鲜明,富于质感,故而千古传诵。

西晋将领、音乐家、文学家 刘琨 《重赠卢湛》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晋·左思《咏史》。世胄(zhòu昼):贵族的后裔。蹑(niè聂):登。下僚:下层官吏。这两句大意是:士族豪门不分贤愚世代盘踞高位,英俊贤士虽怀良才终生沉沦下僚。此条通过一高一下、一升一沉的对比手法,揭露士族制度压抑人才,抒发了贤士沉沦的愤慨之情。从诗句可想象出情深志大,向封建门阀制度勇猛冲刺的诗人形象。写作时可用以表示封建时代贤士大夫的不幸遭遇,对比手法可资借鉴。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李密《陈情表》。茕茕(dióng穷):孤独的样子。孑(jié节)立:孤立无依。吊:慰。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孤孤独独,可以互相安慰的,只有自己的形体和影子。李密是一个极有辩才、以文学见称的历史人物。父早死,母改嫁,自幼由祖母抚养,与祖母相依为命。公元二六七年,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由,写了《陈情表》辞不应征,此即其中为人称道的名句。其写作上的特点是以夸张手法表现一个人孤立无援的哀怨,感情真切、凄楚,而语句却显得优雅动人。尤其后~句更为人们表现孤独境遇时所喜用。

西晋文学家 李密 《陈情表》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帏屏:帏帐。仿佛:相似的形象。《汉书·外戚传》:李夫人早卒,“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中,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不得就视。”翰墨:笔墨。流芳、遗挂:皆指亡妻字画的遗迹。这几句大意是:帏帐之间没有妻子的身影,只有妻子生前亲笔作的书画还挂在墙壁上,翰墨的芳香未及消失,时时可以闻到余香。潘岳的妻子杨氏亡故了,诗人非常悲痛,写了三首《悼亡诗》悼念他的亡妻。~几句写妻亡室空,遗迹犹存,已经看不到妻子的影子了,但她生前的书画还挂在墙上,散发着墨香。作者睹物思人,感到分外伤心。这首《悼亡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以“悼亡”为名写的悼念亡妻的诗,把摧心伤肝的丧妻之痛表现得曲折局至,真挚感人,对后世影响很大,开了后来“悼亡诗”的先河,后世也因此把悼念亡妻径直称之为“悼亡”。

西晋文学家 潘岳 《悼亡诗三首》
白云飘飘,舍我高翔,青云徘徊,为我愁肠。

晋·傅玄《云歌》。这几句大意是:天空飘浮的几朵白云,随微风渐渐远去,似乎不愿伴我;青云徘徊身边,似乎知我愁绪,为我分担忧愁,排解郁闷。这几句写闺怨。前两句以景写情,以“白云”象征丈夫,“高翔”象征求宦,从白云高翔的自然景象联想到离别空守的孤独处境。后两句融情于景,通过移情的手法把眼前景物拟人化,赋予客观景物以主观情感。诗句在空灵的景物中表现出极度的滞重,对比手法的采用,使形象鲜明突出,别具情采。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云歌》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晋·张华《情诗五首》其五。幕:想念。俦(chóu愁)侣:伴侣。这两句大意是:没有体验过远别痛苦的人,哪里知道想念伴侣的滋味!两句写出深刻的人生体验,是经历人生离别之苦后总结出的一个颇有哲理的名句。这首诗为思念妻子而作,~两句采用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有如推心置腹地与人亲切交谈,把道理巧妙地化入叙述之中,既给人亲切感,又给人深刻感。

西晋文学家 张华 《情诗五首》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负:亏欠,背弃。毋(wù无):不可,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宁肯我负别人,不教别人负我。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荐曹操为骁骑拉尉,欲共计大事。曹操料董卓必败,就逃归多里。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不在,其五子皆在,备宾主之礼。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图谋自己,就把伯奢的五个儿子杀掉,并说“~!”《三国捕义》上这两句话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潘岳《西征赋》。奋:振作。投命:弃命。高节:高尚的节操。亮:显露。这两句大意是:面临危难则智勇振奋,捐弃生命则高节显现。这两句对仗工整的句子,本是赞扬汉代张骞,苏武两位著名人物的。~前面有“衔使则苏属国,震远则张博望”等句。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攻匈奴,在外十三年。后又随大将军击匈奴,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封为博望侯。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胁迫其投降,不从,徙北海上,持节牧羊,留匈奴十九年乃还,表现了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归投后拜典属国。这两句可化甩以歌颂与国内外敌人拼死搏斗的无私无畏的英雄。

西晋文学家 潘岳 《西征赋》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晋·左思《咏史八首》其六。千钧:形容极重;古以三十斤为一钧。这几句大意是:有财有势的人虽然自以为贵重,我把他们看得轻如灰尘;地位低下的人虽然自以为卑贱,我把他们看得重若千钧。这是作者在咏荆轲时抒发的感慨,说明自己对人的看法不因对方地位的贵贱而转移。对那些炙手可热、显赫一时的权贵,作者把他们看得像尘土一样渺小;而对地位不高但有豪气壮志的人,则看得像干钧一样贵重。这种不媚权贵、不轻匹夫的处世态度,可作为封建社会正直士大夫刚正不阿品格的写照。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八首》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晋·刘伶《酒德颂》。罂(yīng婴):小口大腹的盛酒器。槽:酒槽。漱醪(shùláo树牢):用浊酒漱口。髯(rán然):两颊上的胡子,泛指胡子。箕踞:席地而坐,两足叉开前伸若箕状。曲:酒曲,酿酒时引起发酵的块状物。糟:酒糟,做酒剩下的渣子。这几句大意是:手捧着酒器,口承着酒槽,衔着酒杯用浊酒漱口,扬起胡子叉开双腿席地而坐,醉了就枕着曲块垫着酒糟而卧,什么也不去想它,无忧无虑,其乐无穷。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生当魏晋之际,天下多事,名士少有全者,于是他以酣饮为常,“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几句是他著名的《酒德颂》中的话,也是蔑视礼法,放达不羁,纵情饮酒,逃避现实的作者的自我写照。写放达狂饮,沉醉酒乡者的形象,这些描写可供参考。

西晋人,嗜酒如命 刘伶 《酒德颂》
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晋·刘琨《答卢谌书》。觞(shāng伤):古代喝酒用的器物。涕:眼泪,此指哭泣。这两句大意是:举起酒杯对膝而饮,停止哭泣,转悲为喜,脸上露出笑容。刘琨为晋将领、诗人。晋室南渡后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招抚流亡,坚守并州,忠于晋王室,与石勒、刘聪对抗,后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石单,被段所害。刘琨在段部时,卢谌曾写信寄诗给他,这是刘琨给卢谌的答书,激昂慷慨,抒写了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答书中说:“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时复相与~,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在原书中,~本是表现痛苦的感情,写在无可奈何的家国之痛中,与好友借酒排愁,强作欢颜。现在“破涕为笑”成了写人们转悲为喜的神情的常用成语。

西晋将领、音乐家、文学家 刘琨 《答卢谌书》
南山有鸟,名曰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晋·左芬《啄木诗》。南山:泛指住地以南的山。这几句大意是:南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作啄木。饥饿的时候梆梆啄树,到了晚上就飞到树上的巢里歇宿。啄木鸟又名山啄木,为树栖攀禽,喙部强直尖锐,能啄开树皮;舌细长,能伸缩,尖端列生短钩,适于钩食危害树木的各种害虫,是一种益鸟,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森林卫士”。古代咏啄木鸟的诗不多,所咏多歌颂其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这几句描写啄木鸟的习性。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啄木诗》
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灼灼(zbuó茁):明亮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绿荷上清澈晶莹的露滴,宛如一颗颗明亮剔透的珍珠。这是陆云《美蓉诗》仅留下的两句,把亭亭玉立的绿荷上晶莹的露珠欲滚似流的状态写得宛然可见。写荷咏露,都可引用。

西晋文学家 陆云 《芙蓉诗》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

晋·傅玄《惊雷歌》。慷雷:迅雷。奋:震动。凌:凌驾。这两句大意是:迅雷突然响起啊声震万里,威势凌驾宇宙啊震动四海。以“惊”形容雷起之速,以“万里”形容惊雷震撼范围之广,以“凌宇宙”、“动四海”形容鸣雷威力之大,有程强的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惊雷,也可以用来形容巨大的社会变革。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惊雷歌》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其三。这两句大意是:翻腾的乌云如涌出的浓烟,密集的秋雨如披散的蚕丝。状物逼真,而且写出了云飞雨落的动态。应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物,巧妙的比喻也可借鉴。

西晋文学家 张协 《杂诗十首》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晋·左思《咏史》其五。濯(zhuo茁):洗。这两句大意是:站在万丈高峰抖衣.抖落俗世的沙尘;投足万里长流清洗,洗净尘世的污浊。此名句表现诗人旷放、超脱的性格。“千仞冈”、“万里流”,气势雄迈,格谓非凡;“振衣”、“灌足”,傲骨峥然,清高自许,于豪放气度中展现鄙视尘俗的高蹈意志。诗句笔力矫健,意境开阔,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西晋文学家 左思 《咏史》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晋·陈寿《三国志》典故出自三国时,孔融给曹操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胫:小腿;走:跑。以:因。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

西晋·陈寿《三国志》做人志向端正,就不会生出各种邪念,保持心理平静,处理各种事情就不会焦躁。思考问题谨慎坚定,发出的教令就不会被阻挠执行。亲近和任用忠心正直的人,就能让所有的人心服。所以智慧就在用行动去和善远方的人,稳定社会靠爱心。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西晋哲学家 杨泉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晋朝·西晋名人名言西晋史学家 陈寿
以计代战,一当万。西晋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 杜预
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西晋哲学家 杨泉
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晋·陆机《文赋》文章体裁的区分虽都如上所说,也必须禁止立意邪曲,抑制文辞过度放浪。重要的是文辞能够充分表达文意,说明的道理能够成立,文章本不一定要写得冗长。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晋朝·西晋名言语录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戳无辜。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为国者,以民为基。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4112.html

名人名言朝代:晋朝·西晋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