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唐朝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朝代:唐朝时期名人名言

唐朝历史(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陇西李氏建立,定都长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690-705)。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唐朝时同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关系密切,对外交流频繁,与天竺、新罗、日本和西方国家均有往来。政治制度也有所创新与完善,成为后世模板。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

唐朝名言 唐朝经典语录 共收录唐朝名人名言2548条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代诗人 李白 《独漉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名人名言

唐·李商隐《咏史》。历:遍,一个一个地。览:看,这里是考察的意思。前贤:指前代的明君贤臣。这两句大意是:逐个考察历代贤人浩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是由于勤俭,败落是由于奢华。作者这首《咏史》虽题为咏史,实为伤悼当朝皇帝唐文宗而作。~二句是化用《韩非子·十过》文意:秦穆公问由余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这两句诗概括力很强。“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个普遍规律,“前贤”尚且无一例外,后人能不引以为戒吗?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咏史》
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唐代诗人 虞世南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辩惑》下。这两句大意是:只奖赏好的,而不惩罚坏的,就没有规矩;只惩罚坏的,而不奖励好的也台造成混乱。奖善与惩恶是相辅相成的。“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现政要·择官》),可见二者缺一不可。有功劳的不予奖赏,就不能激励大家立功;有罪恶的不干惩处,就等于放纵敌人。此二句说明奖惩应该并举,赏罚务必分明。

唐代文学家 元结 《辩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代政治家 魏徵
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唐朝名言语录

唐·韩愈《原性》。恶(wù务):厌恶。本句大意是:那称之为情感的有七种,就是:欢喜、愤怒、悲哀、恐惧、怜爱、憎恶和欲望。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大致包含了人所有的情感,是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我们可以用七情泛指人的各种感情,也可以用七情说明人的自然心理不可压抑。“七情”加上生、死、耳、目、口、鼻“六欲”,泛指社会的人所共有的一切感情和欲望,合称为“七情六欲”。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 李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设与感叹。广厦:高大宽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贫寒的读书人,此处泛指穷困的人民。这几句大意是: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都欢天喜地地住在里面,安稳得像山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动摇呢?诗人由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饱受风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广大人民的苦难.因而产生了这样伟大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炽热感情和博大的胸襟。这几句可用以表现伟大人物愿与人民共甘苦、同命运的高尚情操。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骂尸虫文》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诗人 王建 《杂曲歌辞·辽东行》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唐代道士、词人和诗人 张志和 《杂歌谣辞·渔父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去长沙:西汉贾谊因受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王太博,此用以自比长流夜郎。这两句大意是:一朝遭贬远谪到长沙,西望国都长安却看不见家。这是李白因永王李磷事件被流放夜郎,途径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的诗。上句用贾谊的典故比喻自身的遭遇,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下句写贬谪之中仍不忘怀国事,“西望长安”表现出对朝廷的眷恋,“家”喻指朝廷。

唐代诗人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唐朝名言语录

我家的可依仗之人(裴度)身体衰弱了.我非常忧愁,学习孔丘为你祈祷(希望病好)我家:裴度是宰相(中书令),诗是皇帝写的,所以这么说.柱石:可依仗之人丘祷:《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唐代皇帝 李昂 《题程修己竹障》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唐代诗人 陈子良 《于塞北春日思归》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唐代诗人 刘长卿 《赠元容州》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唐代诗人 韦应物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诗人 卢照邻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唐代诗人 王昌龄 《浣纱女》
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唐代诗人 储光羲 《采菱词》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朝名言语录唐代诗人 王勃 《山扉夜坐》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唐代诗人 李白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唐代诗人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唐代诗人 宋之问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行》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唐朝诗人 蔡孚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唐代诗人 白居易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唐朝名言语录唐代诗人 白居易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唐代诗人 李白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唐·权德舆《放歌行》。衔:存在心里。这两句大意是:一个虚度年华、无所成就的人,到老的时候心怀悲楚,又怎么来得及呢?劝戒之意溢于言表。青春当有成,勿衔白头悲。只要抓紧眼前,奋发有为,到你迟暮之时就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了。

唐代文学家 权德舆 《放歌行》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唐朝诗人 林宽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朝名人名言

见唐·韩愈《进学解》。业:学业。嬉(xī西):嬉戏,玩耍。本句大意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勉,荒疏在于嬉戏。这是一句劝学的格言,千百年来被人书之座右,因为它以极精粹、简洁的语言阐明了学问的成败之道。学向勤中得,最忌不经心的道理,通过一“精”一“荒”,一“勤”一“嬉”的对比便传神地传导出来,真可谓精警而又简约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进学解》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唐代诗人 杜甫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对有用之才浪费而不用,就象是大厦缺少了柱子一样!形容人才的珍贵,要重视人才。靡:浪费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唐代诗人 邵谒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抟(tuán团):结聚。摇:即扶摇,自下而上的大旋风。这两句大意是:有朝一日大鹏乘风而起,振翅集结风力,直上云霄,高飞九万里。这是李白写给李邕的一首述志诗。作者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诗中也含有等待时机的意思。但即令时运不好,诗人也是决不屈服的,他在诗的后两句继续自比大鹏“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正因此,鹏虽然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却一直活在人们的词汇中,如“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等。

唐代诗人 李白 《上李邕》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朝名言语录唐代诗人 王勃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晚唐诗人 许浑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唐代政治家 魏征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唐代诗人 白居易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官员 贺兰进明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见唐·白居易《天可度》。这两句大意是:人虽然近在咫尺,但他在想什么,谁也难以猜料。诗人认为“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这些都好办。唯有人心难以猜测,虽近在咫尺,也搞不清他在想些什么,实在难以对付。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在旧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天可度》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唐代政治家 魏徵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这两句大意是:日落西山,看不见家乡何在,满江烟波,使客子愁绪满怀。~是著名的《黄鹤楼》诗的末尾两句,它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可谓“篇终接混茫”,有悠悠不尽之意。同时它又与开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二句相回应,使诗意重归于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出神入化,妙合无垠,艺术上取得极大的成功。可用来表现日暮思乡之情。

唐朝诗人 崔颢 《黄鹤楼》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唐朝名言语录唐代诗人 鲍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见唐·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不要为前面旅途上遇不到知己而发愁了,你的名气大,天下人有谁不认识你呢?诗句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用反诘的句式写赠别之情,给踏上征途的友人以极大的安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豪放的胸怀。人们现在常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形容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人。这两句也可引来慰勉送别的友人。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别董大二首》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唐代诗人 孟郊
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唐代诗人 孟郊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保我不鉴壁,信君方得珠。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诗人 寒山
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唐代文学家 元结 《自箴》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李白《赠友人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是找到知音,金银钱财算得了什么!I此诗是李白赠友人赵四(即赵炎)之作,表现了李白轻财好施,珍重友谊的一贯思想。金钱易得,知音难求。交朋友就要交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莫结金钱之交,酒内朋友。描写友谊重于金钱的主题时可以引用。

唐代诗人 李白 《赠友人三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名言语录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比邻:近邻。这两句大意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挚友,即使天涯海角彼此分离,也会心心相印,感情交融,就像近邻一样。人生离别是痛苦的,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似乎是给离别定下了愁苦的基调。而王勃的这首诗却一洗悲愁之态,独标高格,尤其“~”一联,胸怀广阔,意气高昂,成为千古名句。现在还可引用来说明个人乃至杜团、政党、国家之间,只要理想一致,志同道合,就会不受空间的阻隔而发展友谊。

唐代诗人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见唐·韩愈《谢自然诗》。处万类:处于万种物类之中。知:同“智”,智慧。识:见识。贤:高尚。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处于万种物类之中,以读书与见识最为高尚。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道教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是贞元时一位年轻女道士,修道不食,白日升天,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韩愈反对迷信,排斥佛老,他写《谢自然诗》就是要否定神仙之说,规劝人民不可迷信。原诗说:“~。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此诗先立论点,突出学习与知识的地位,然后否定弃世求仙思想,主张积极用世。这种尊重知识,强调个体意识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十分难能。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谢自然诗》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唐朝诗人 李咸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桑榆:太阳落下时,余光留于桑榆上,故以桑榆晚比喻人到晚年。逮两句大意是:不要说太阳西落天色已晚,它映出的绚丽晚霞仍照满西天。比喻人虽到晚年,仍可有所作为。刘禹锡在宦途之中历经坎坷,屡遭挫折。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晚年之际,他仍精神振作,奋发有为,表现出竖韧不拨的意志和老而不衰精神。此名句可用于勉励老年人不要因年老而悲伤、叹息,而要老当益壮,继续奋斗,争取发挥余热,有所建树。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
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诗人 方干
人生须气健,饥冻缚不得。唐代诗人 姚合
男儿立身须自强。唐代诗人 李颀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间。

唐·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情就会逐渐变得平淡,没了年少时的激情。亲朋好友离开的久了,距离远了可以书信往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感情有时会逐渐的变淡,彼此书信交流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长。减:减弱,淡化。隔年间:指联系稀少。

唐代诗人 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见寄》
人生不得恒少年。 唐朝名言语录唐代诗人 岑参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代诗人 杜荀鹤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这两句大意是: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奋发有为,人怎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年少呢?青春不会永驻,逝去的时光不能再来,正如清人施闰章《古意》诗所言:“丝染无复白,鬓白无重黑;努力爱青春,一失不再得。”况且青年时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正可大有作为,所以歌德曾说:“呃,好朋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歌德谈话录》)。人们应该牢记孟郊~的话,青年人尤应把它书之座右。

唐代诗人 孟郊 《劝学》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唐朝名人名言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性无涯,奢俭由势。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道:指儒家之道。受:同“授”,传授之意。业:指儒家经典。惑:兼指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本句大意是:教师是用来传播儒家治世之道,讲授儒家经典,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人。这是韩愈给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师”所下的定义。作者仅用一个寥寥数字的判断句便从三方面精到地概括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可谓言简盘赅,字字隽永。囿于时代的原因,他的论述总是以儒家的教育范畴为准则。摒除其局限而广言之,“道”与。“业”完全可以作新的理解。如果从传播正确的治国及人生道理,讲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这一新角度立论,则这一古训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师说》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唐·李欣《缓歌行》。任侠:仗义行侠。这两句大意是:早知道今天读书做得对,后悔从前错误的仗义行侠行为。此条通过一个徽妙的心理转变,写出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所的反思。在经过一番行侠仗义、崇力尚武的经历之后,终于悟出读书才能立身的道理,这其中虽有时代背景的关系,但也是作者的现身说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两句对比强烈,心理描写自然,语言真切质朴,令人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 李欣 《缓歌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朝名言语录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两句大意是:读破了万卷书,作起诗文章像有神助一样。这两句是杜甫的自我评价,虽多少有些夸张和自负的意昧,但确是经验之谈。它道出了一个质朴的真理,即博览群书,吸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创作经验,加以融会贯通,写起诗文来就会下笔成章,若有神助。作者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作了精炼的概括,因而千古以来广为传诵。苏轼的名言“读书万卷始通神”即从此化来。此名句可供引用论述平时注意读书,注意积累知识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

唐代诗人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患:只怕。义:义理。足己:满足于自己已经差不多了。行:照着做。这几句大意是:读书学习,只担心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透;人最怕认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会付之实践。此条突出地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实践理性的特点。书要多读,义理概念要明确,学习要永不停辍,然而这一切统统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因此,传统文化中读书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确的。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它可以使学习避免走向纸上谈兵、不着实际的错误道路。这种属于文化精华的遗产,今天应加以继承与发扬。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百鸟有啼时,子规声不歇,春寒四邻静,独叫三更月。

见雍陶《闻子规》。这几句大意是:百鸟都有一定的鸣叫时候,不像子规那样啼叫起来总是没完没了,春寒料峭的夜里,四邻一片宁静,只有子规在三更天的月光下,悲凄地不停啼叫。首句以“百鸟”与子规对比,是从时间角度突出“声不歇”;次句以“四邻”与子规对照,是从空间角度突出“独叫”。这样,子规“独叫”而又“啼不歇”的特点便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唐代诗人 雍陶 《闻子规》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喑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见刘禹锡《聚蚊谣》。兰堂:芳香优雅的庭堂。嘈然欻(xū虚)起:忽然杂乱地飞起。骇听:骇人听闻。殷殷:象声词,形容蚊群飞行时发出的响声。这几句大意是:暗沉沉的夏夜兰堂之门大开,蚊子乘着黑暗成群飞舞,声响如雷。嘈杂的声音初起对骇人听闻,像是“殷殷”的雷声从南面的山上传来。诗人写蚊声之大可谓绘声绘色,传神之至。先比喻其“声如雷”,又追根探源,怀疑这种“殷殷”的雷声发自南山,竟意想不到会是蚊子发出的叫声,可见声响之大,蚊子之多。环境描写也非赘笔。正因为蚊子是在“沉沉夏夜”“伺暗”而动,诗人眼不得见,才会发生听觉的误差;又正因为“兰堂开”,群蚊才会蜂拥而入,响声如雷。诗句前后照应,勾连严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聚蚊谣》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唐朝名人名言

见唐·杜甫《醉歌行》。词:文词。笔阵:笔法阵势。这两句大意是:文势浩瀚,如三蛱之水奔腾澎湃;笔法雄健,如千军万马独力横扫。这是杜甫对堂侄杜勤的赞语,也可用来称许才思敏捷,文势磅礴和书法矫健,挥洒自如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醉歌行》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见唐·白居易《慈乌夜啼》。哑哑: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反哺:指乌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这几句大意是:乌雏失去了母亲,哑哑地发出哀鸣,昼夜不肯离开,整年守着原先的树林,每到半夜都悲啼不已,人们听到它的悲泣都会泪湿衣襟,这悲泣声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它未能尽到反哺的孝心。《本草纲目》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旧时常以“反哺”比喻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人在这里塑造的慈乌形象确实很感人,可用来表现子女因失去父母而产生的哀痛心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慈乌夜啼》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见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大道像青天那样宽广,唯独我却没有路可走。在写作上,这两句有三点值得注意:一,用道路像天一样宽广作为走投无路的反村,突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二,它是这首诗的开头,起势突兀,破空而来,使心中郁结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同时还能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三,它既是赋的手法,也是比的手法,使人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唐代诗人 李白 《行路难三首》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见唐·李商隐《马嵬》。此日:指杨贵妮缢死之日。六军:军队。驻马:停止不前。指马嵬坡禁军哗变请诛杨贵妃事。当时句:指玄宗和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约世世为夫妇事。这两句大意是:这一天六军在马嵬坡驻马不前,玄宗不得不赐死贵妃;当年他还自以为能与贵妃时时相守,在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玄宗和贵妃的风流韵事,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贵妃。而本诗把矛头指向玄宗,对玄宗的虚伪,自私、昏庸进行了讽刺。诗句对比鲜明,用笔灵活,新意别出,耐人寻味。可用以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混哟很难过、虚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马嵬》
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玉关:玉门关。长安:京兆府长安县。故人:旧友,此指长安李主簿。主簿:县令的佐吏。这两句大意是:我东离长安已经万余里地,故友为什么不捎一行书信来?这首诗当是作者行役到玉门关时所作。上句写去国之远,下句写乡音之稀。末二句是:“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一写前路尚遥,一写又逢除夕,集旅愁、乡思、怀友、思亲于一炉,内含丰富,十分感人。现在写客中思亲,盼望接到亲友来信的感情时可以化用。

唐代诗人 岑参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扁(pian偏)舟:小舟。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明朝披散着头发驾着一叶扁舟啸傲于江胡之间。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忧郁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表现了不屈的抗争。诗句十分逼真地刻画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神态和心态。

唐代诗人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见唐·杜牧《答庄充书》。意:意义,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内容。气:气势。兵卫:卫兵。这几句大意是:写文章应以思想内容为主,以贯通全文的气势作为辅助,以好的文辞章句作为它的卫兵。作者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气势,好的文辞。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其次是气,然后才是文辞章句。如果主脑不立,辅佐和兵卫也就没有了着落。这种见解是可取的。

唐代诗人 杜牧 《答庄充书》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见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字:指群雁飞行时排成的“人”字或“一”字形队列。这两句大意是:俯视江面,西风翻起层层白浪宛如千片落花;仰望青天,一行大雁点染成字,在碧空中列队飞过。这是白居易寄给张籍的一首写景诗,把西湖秋日景色写得宛然若见。张籍在答诗中盛赞这首诗是“乍惊物色从诗出”,使杭州景物跃然纸上。写雁飞高空或秋日景物时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馥蕖冉冉香。 唐朝名人名言

见杜甫《狂夫》。筱(xiǎo小):小竹。娟娟:美好的样子。浥(yì邑):湿润。红蕖(qú渠):粉红色的荷花。这两句大意是:微风吹动翠绿的细竹明净悦目,细雨浸湿粉红的荷花时送清香。这里的“风含”、“雨浥”为互文。雨后的翠竹、红蕖分外鲜亮明丽,它们在风中摇动,幽香四溢,姿势动人。可引甩描写斜风细雨中的夏景。

唐代诗人 杜甫 《狂夫》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见唐·杜牧《送友人》。这两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发到时候就长出来了。此二句主要抒写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青春对于每个人也是如此,谁想把青春留住,永不衰老,都是不可能的。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句充满了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可用以劝人慰己,不要因青春已过,双鬓花白而伤心。

唐代诗人 杜牧 《送友人》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见唐·王勃《景王阁序》。路:门路,机会。缨:绳索。请缨,请求上阵擒敌的代称。等:相同。终军:西汉人,字子云。汉武帝曾派他出使南越(当时的一个独立政权,在今两广一带),行前他请求武帝给他一根长绳,说此行将缚南越王而致之皇宫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之年。投笔:弃文就武的代称。东汉的班超,曾受雇为人抄写文书,他不甘于这样默默无闻地终老一生,羡慕前代武将立功异域,建业封侯,便愤然把笔掷到地上,弃文就武。后来出使西域,建立大功,被封为定远侯。宗悫(que却):南朝刘宋时人,字元干,少有大志.曾对其叔云:“愿乖长风破万里浪.”这几句大意是:自己跟当年的终军年龄相似,都是二十来岁,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自己怀有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雄心壮志,羡慕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远大抱负。这几句以一系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宏伟理想,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可供引用表现青步年蓬勃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唐代诗人 王勃 《景王阁序》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见唐·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三室旧庐》。分明:明明。这两句大意是:明明是山头的树木,却一棵棵倒插在满江秋水的江底。这两句写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所以从岸上向江水中看去,就呈现出倒插树木的景象。这种景象,显得奇异,然而又极为逼真。可用来描写清澄的江水。

唐代诗人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三室旧庐》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王维《终南山》。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联系起来,使地上的每一区域都与天上的某一星宿相对应,称为分野。殊:不同。这两句大意是:从终南山中峰的一侧到另一侧,变成了不同的分野;它的众多的山壑中,有的是晴天,有的则是阴天。这句以夸张手法形容终南山的广大无边。由于诗人能从大处着眼,善于总揽全貌,故而短短两句诗便形象地表现出了终南山的雄伟气势。

唐代诗人 王维 《终南山》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见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荷花。这两句大意是:芙蓉不及盛妆的美人好看,水殿和风吹来,珠翠香气四溢。这里主要以芙蓉花与美人对比,以“不及”二字突出宫女形貌之美。又以水殿风来,珠玉飘香,点梁幽静的环境,烘托出宫女的孤寂心情。而视觉形象与嗅觉感受又会自然地产生同感,从而进一步突出宫女的形象。可用来写女子之美貌。

唐代诗人 王昌龄 《西宫秋怨》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见唐·韩愈《答张彻》。张衡:韩愈的弟子,同时又是韩愈堂侄的女婿。这两句大意是:我们两人的肝胆光明磊落、刚直不屈如古剑一般;而我们坎坷不平的遭遇,又像是波涛中的两片浮萍.韩愈提携后进,奖掖人才,和张彻结为忘年交.~是他的长诗《答张彻》中的两句.用以形容他们的品格和遭遇.从中也看出他们之同的深厚友谊。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答张彻》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见唐·李白《长相思》。帷:帷帐。这几句大意是:面对暗淡的孤灯愁肠欲断,卷起帷帐望月空自长叹,我那如花的美人如隔云端。这几句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他独对孤灯,深夜不眠,凄苦欲绝,望月兴叹。诗的最后两句“长相思,摧心肝”正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这首诗还有更深的寄托。用香草、美人比喻理想的人物或美好的理想,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李白在这里就是用这种手法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苦闷心情。

唐代诗人 李白 《长相思》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唐朝名人名言

见杜甫《梦李白》。冠盖:冠为礼帽,盖即车盖,都是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京华:即京都。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京城中高冠华盖的权贵多如牛毛,唯独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却被逼得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闻讯后作此诗。诗人认为,偌大的长安,无李白存身之处,众多的职务,却没有李白一个,还将他流放到夜郎,使其备受折磨,这太不公平了。诗句以京城中权贵们的高冠华盖与李白流放中的憔悴萎靡作对比,说明朝廷对李白的不公正。可用以抒发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同情。

唐代诗人 杜甫 《梦李白》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见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本句大意是:光阴是永远驻留不住的过路客人。该名句通过对时间所作的一个判断,概括出诗人对时光的总体认识,潜意识中表现出留恋时光的心态。此句把光阴描绘成为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形象,是十分传神的。正因为它的留不住,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感叹,产生了多少不懈的追求。这许多情感通过此名句可见一斑,却又非大手笔不能为。

唐代诗人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见李商隐《杨柳枝词》。惹:招来,挑逗。每:每每,总是。依依:轻柔的样子。绪:丝头。拂:拂拭,扫。落晖:落日的光线。报:报答。这几句大意是:柳条笼着烟雾,总是那么轻柔地随风摇曳,无数丝条都在拂拭着落日的余晖;为了报答行人,请不要把它折光,一半留着送行,一半用来迎接行人的回归。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人咏柳而抒别情,笔下的柳条仿佛是有情的,它“含烟惹雾每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将咏物和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可用来咏柳,也可用来写送别。

唐代诗人 李商隐 《杨柳枝词》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见唐·杜甫《江头四咏·花鸭》。泥滓(zī子):污泥。阶:台阶。每:常常,往往。这两句的大意是:花鸭身上没有一丝污泥,常在台阶前慢慢地行走。前句写花鸭常嬉戏于水中而身无“泥滓”,突出其洁净美好;后句说花鸭在阶前缓行,摇摇摆摆,慢慢腾腾,悠然自得的情状活灵活现。

唐代诗人 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即杜鹃花。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嫫(mó模)母:古代丑妇,相传为黄帝妻。这两句大意是:在百花之中山石榴(杜鹃花)是花中的美女西施,芙蓉、芍药之辈在山石榴面前都成了丑妇嫫母。在中国十大名花中,杜鹃花排位第六。杜鹃花有映山花、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等许多别名。它种类多,花期长,五颜六色,璀璨夺目。春暮繁花似锦,夏日茂密青翠,秋冬又有色叶,四季可赏,在所有观赏花木中,堪称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的花种,因此赢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尤其钟爱杜鹃,说:~”,还说过“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为了突出杜鹃花的鲜美艳丽,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产生很强的表达效果。从诗人鲜明的褒贬中,可知杜鹃花之美了。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见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绘画。我:指曹霸。这两句大意是:曹霸一生致力于绘画事业,而不觉人已将老,荣华富贵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浮云一样,不放在心上。这两句可用来赞美献身于美术工作而终生不慕荣利的人,后一句也可单独引用以表白自己不幕富贵的思想。

唐代诗人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唐·杜甫《佳人》。合昏:植物名。又名合欢,俗称夜合花,叶似槐叶,花淡红色,至夜则合。鸳鸯:匹鸟,雌雄偶居不离,这两句大意是:合欢尚且知道入夜则合,从不逾时;鸳鸯偶居不离,向不独宿。这两句分别以“有情”的植物、动物作比喻,说明夫妇之间应该相亲不离。在原诗中,女主人公以此反衬轻薄夫婿的喜新厌旧,慨叹世情的险恶与冷酷。

唐代诗人 杜甫 《佳人》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见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平:平定。胡虏:古代对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贬称。良人:指丈夫。这两句大意是:哪一天能平定胡寇,使我的好人儿结束远征。这是表现思妇对远戍丈夫深切思念的诗。子夜歌向来是四句,李白创造性地扩充为六句,~是最后两句,直表思妇胸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让丈夫回到家中。如此结尾,慷慨天然,虽然直露,益见情切。它是思妇心灵里发出的呼喊,不娇揉,不吞吐。因为情真意真,所以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唐代诗人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朝名人名言

见张籍《节妇吟》。本句大意是:只恨在未嫁的时候.没机会和你相逢。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中唐时期藩镇之一,他利用各种手段拉拢失意文人和中央官吏为其所用.壮大个人势力,与唐王朝闹独立。张籍就是他企图拉拢的一个诗人。但张籍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决不肯受李的勾引。可是李师道名义上仍是唐朝的节度使.朝廷的命官.不好断然表示拒绝。于是诗人采取比兴手法写了这首《节妇吟》,用古典诗词中以夫妇喻君臣的传统方法,以“妾”自比.以“君”喻李师道。一方面“感君缠绵意”,感谢对方的知;一方面又申明自己是有夫之妇。“事夫誓拟同生死”,保持节操,不能另许。最后,“还君明珠双重泪”,“~”,遗憾不在未嫁之时相逢,今已无可奈何。字面上抒男女情事,委婉深情,骨子里立场坚定,节操自持。现在人们已舍弃这一名句的本来用意,多用它的字面意思:用以表现已婚女子遇到钟情的男人,暗恨相见已晚的遗憾惆怅的心态。

唐代诗人 张籍 《节妇吟》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见陈羽《从军行》。这两句大意是:从皑皑的雪山上传来悠扬的笛声。寻声望去不见人影,只见一行红旗直向天山雪峰移动。这是一幅壮美的天山风雪行军图。诗的前两句是:“海畔风吹冻土裂,梧桐叶落枝梢折”。寒风劲吹,冻土纷裂,树枝断折,在这严酷的背景中,传来悠扬的笛声,映出鲜红的战旗,虽然画面上未出现人影,但行军战士的高昂士气和勇敢精神,已从“笛声”、“红旗”中表现出来。作者用借代手法,写人而不见人,既经济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可用于描写边塞景色和风雪行军的场面。

唐代诗人 陈羽 《从军行》
红颜怆为别,白发始相逢。唯余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见唐·高适《逢谢偃》。红颜:年轻时。怆(chuàng创):悲伤。这两句大意是:年轻时挥泪而别,相逢时已是白发冉冉。《逢谢偃》原诗为:“~。唯余昔时泪,无复旧时容”。抒写了故人相逢的悲喜心情。高适与谢偃是儿时的伙伴,当年挥手泪别,一晃就是几十年。白发相逢,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此与韦应物的“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见《淮上喜会粱川故人》)、杜甫的“昔别是何出?相逢皆老夫”(见《赠高式颜》)有相似之处,但高诗较韦、杜的诗句的感情色彩更浓烈,感伤情绪稍逊些。可用于写故人重逢时的感慨。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逢谢偃》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

见唐·白居易《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这两句大意是:喂养的红鲤鱼已经长到两三寸,白色的荷花也开了八、九枝。这首诗写于作者庐山草堂筑成之后。两句描写草堂前荷池的优雅景致,二、三寸的红鲤在八、九枝白莲的映衬下自由自在地嬉游,使我们不禁想到汉乐府中“鱼戏莲叶间”的名诗。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剑门关外,此处代指蜀中。蓟(Jì计)北:指令河北省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两句大意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了蓟北的喜讯,我乍一听到,激动得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襟。为避安史之乱,诗人流落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飘泊无定的生活,日夜思念故多而不得返。如今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想到这恶梦般艰辛的流亡生活就将结束,归乡有望,诗人不禁悲喜交集,流下了热泪。“涕泪满衣裳”五字,高度概括了诗人“初闻"收蓟北”的喜讯时激动不已的情态。现在可单独引用后一句表现渴盼已久的愿望一旦实现时的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唐·杜甫《绝句六首》其六。这两句大意是:月照江上,石在江畔,江水流动,仿佛月影移石而去;云在天上,倒映溪中,溪水空明,溪中云影与岸边花影似相依傍。杜甫观察细致,体物精微,又能意到笔随地把他所看到的最物描绘出来,真不愧为大手笔。此名句可化用以描写清幽的月夜江畔景致。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六首》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见李白《蜀道难》。锦城:即锦官城.故城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唐时设锦官于此,后为成都的别称。这两句大意是:虽说成都乐事不少,不如及早回家为好。在原诗中,这两句是暗示蜀中并非久留之地,叮嘱友人早日返回长安。现在可用以说明他乡虽好,不如故土的意思。

唐代诗人 李白 《蜀道难》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见张籍《成都曲》。锦江:流经成都南郊,以江水清澄著称。这两句大意是:新雨初霁,江山如洗,锦江近西水色湛绿,烟渡浩淼,山头岭畔的荔枝巳经成熟,处处可见垂红。这里描写的是诗人顺锦江西望所看到的山景水色,可用来形容夏天的南国风光。

唐代诗人 张籍 《成都曲》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朝名人名言

见王维《山中》。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南,以近荆南山得名。这两句大意是:荆溪的水位下降后,白石就显露出来;秋深天寒之时,红色的枫叶渐渐凋零,所余无几。可单独引用“天寒红叶稀”描写晚秋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山中》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

见唐·白居易《赋得听边鸿》。塞鸿:边塞的大雁。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刮起一阵狂风,一群鸿雁受惊起飞,一半拂掠沙地逃遁,一半已经飞入云中。诗句状写塞鸿受风惊飞之状,观察细致,描摹逼真,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哀鸿的深切同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赋得听边鸿》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青山。

见唐·李白《饯校书叔云》。晴山:晴日的山麓。这两句大意是:饮着美酒欣赏春花,登上晴山聆听鸟鸣是十分高兴的事。~二句是劝慰友人,也是劝慰自己:勿以分别为怅恨,徒生烦恼。应看看花开,喝喝美酒,听听鸟叫,浏览晴日山麓的风光,自己为自己寻找欢乐,可以看出,诗人的欢乐,全在大自然中。可以此二句写游赏之乐。

唐代诗人 李白 《饯校书叔云》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见杜甫《子规》。子规:又名杜鹃、杜字、了隽、催归、怨鸟、冤禽等,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重要题材。因为它和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叫声跟“不如归去”谐音,所以古人作客他乡,怀土思归,或官场失意,流落江湖,都能和子规鸟的叫声产生共鸣,此:指子规的叫声。这两句的大意是:客愁满怀的人哪能再听子规的悲啼?偏偏子规鸟故意傍人低飞,啼叫不绝。此诗是杜甫晚年流寓三峡间的云安县时所作。本是诗人自身乡愁,却埋怨子规跟人过不去,这样写更能突出羁旅之愁苦,同时也突出了子规鸟叫声的凄凉和它傍人低飞、啼声不绝的特性。

唐代诗人 杜甫 《子规》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李白《古风》其十九。豺狼:指安禄山叛党和投降安禄山的人。冠缨:官帽,这里借指官吏。缨,帽带。这两句大意是:血流遍地,腥污野草,安禄山叛党及从逆的人却踏着人民的血迹,都成了官员。~两句写出安史之乱战祸之惨和中原人民伤亡之多,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和对叛军降臣的极大憎恨。

唐代诗人 李白 《古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见唐·贾岛《题诗后》。二句,指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中的“独行耀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这两句大意是:两句诗花费了三年的工夫,反复思索才得到,写成后自己吟咏一番,不觉落下两行感慨的泪水。贾岛以“苦吟诗人”著称,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推敲”的典故是人们所热知的。他花费了三年工夫才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情思闲雅、对仗工稳的诗句,因而感慨万端,在诗后题下了“~。知音如不赏,归卧南山秋”一诗.这两句不仅形象地表选出创作的艰苦,而且本身就是优美的诗句,它除了对仗工整之外,十个字中就用了四个数量词,可谓奇巧。现在可供转引形容诗人、作家创作的艰辛。

唐代诗人 贾岛 《题诗后》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见唐·杜甫《月夜》。鄜(fū)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鄜县。闺中:闺中人,指妻子。这几句大意是:远在鄜州的妻子,今夜一定在闺中独自望月。遥想我那未谙世事的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母亲望月是想念他们在长安的父亲。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于月夜思念在鄜州的妻子,写成此诗。本是杜甫对月怀人,思念妻子,反说妻子为自己的处境担忧,“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全诗摆脱眼前的景物,纯从对面落笔,而诗人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自然就包含其中。幼稚的小儿女们不知为母亲分忧,他们的“未解忆”恰恰反衬出妻子的“忆”,并且突出了“独看”的“独”和小儿女们的可“怜”。诗人以独特的构思,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体贴关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夜》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见刘长卿《新年作》。这两句大意是: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岭上的猿猴,和我共同领略江上风光的只有江边的杨柳。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单调,根寂寞,这话很抽象,虚而不实,不成为诗。刘长卿这两句诗通过岭猿、旦暮、江柳、风烟等具体景物,用“同”、“共”两个动词联系起来,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自然地从具体景物中透露出单调寂寞的感情来。写作上这种化实为虚的手法,今天仍可借鉴。

唐代诗人 刘长卿 《新年作》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唐朝名人名言

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两世:两代。一身:独苗单传。这两句大意是:子辈和孙辈两代,都各剩下一个男子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一个影子,十分可怜。《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十二郎韩老成是韩愈的侄子。二人名为叔侄,情如手足。韩家子辈中剩下韩愈,孙辈中唯有十二郎,所以作者说:“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寥寥几笔,写出作者与十二郎密切的关系,以及对十二郎去世的沉重心情。本来便是形单影只,现十二郎去世,岂不是更孤单、更可哀叹了吗?以“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无伴,十分形象。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祭十二郎文》
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诗人 孟浩然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见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马背。连钱:一说身有旋毛如钱文,一说马饰,皆通。这两句大意是:马背上贴着锦绣马饰,银色的马蹄迅疾如风,如踏烟云而行。诗句极写马的神韵。前一句用“龙脊”形容马背,使马的形象如传说中的龙一样矫健;后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马飞奔时的壮观景象,英姿勃勃,确是龙马精神。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见王勃《滕王阁序》。鹜(wù务):野鸭。共:与,和。这两句大意是:晚霞飘浮,孤鹜远翔,仿佛一齐飞动;秋水清澄,长天碧蓝,水天上下一色。这两句境界开阔,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最适合表现登临远眺时所见的秋景,因而一千多年来骚人墨客有口皆碑,备极推崇,辗转流传,久盛不衰。

唐代诗人 王勃 《滕王阁序》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唐朝名言语录

见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陷穽(Jing井):陷坑。引手:伸手。挤:向下推。下石:投下石头。这几句大意是:见到有人落下陷坑,不肯伸出手击救一救,反而向下推,随后又向陷坑里投石头。这几句用以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的行为,形象生动。后人将其凝练成“落阱下石”的成语,“阱”也写作‘井”,今天仍常为人所用。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见唐·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不要为前面旅途上遇不到知己而发愁了,你的名气大,天下人有谁不认识你呢?诗句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用反诘的句式写赠别之情,给踏上征途的友人以极大的安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豪放的胸怀。人们现在常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形容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人。这两句也可引来慰勉送别的友人。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别董大二首》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

见唐·白居易《牡丹芳》。烂烂:光彩鲜艳的样子。绛(jiàng降)焰:红色的火光。煌煌:形容明亮。这几句大意是:牡丹花多么芬芳,牡丹花多么芬芳!金黄色的花蕊绽开在红玉似的花房。千片赤色花瓣像红霞一样光辉灿烂,枝头上的朵朵红花像挂着盏盏红灯亮亮堂堂。这里描绘的是红牡丹的美丽形象。“红玉房”、“赤英”、“绛焰”、“霞烂烂”、“灯煌煌”皆形容牡丹花的鲜艳火红,有“黄金蕊”点缀于花心,更见其美丽。一连串比喻用得较贴切。可用来描写红牡丹。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牡丹芳》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4734.html

名人名言朝代:唐朝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