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元朝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朝代:元朝时期名人名言

元朝历史(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元朝名言 元朝经典语录 共收录元朝名人名言226条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也。 元朝名人名言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这两句大意是:鲜花调谢了来年还有重展风采的日子,人衰老后却再也不能回到少年时代了。此句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事,采用既比且兴的手法,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表现出莫大的遗憾。这遗憾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极度热爱与留恋。花草本非有价值的东西,但凋谢后还有“重开”之日,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青春一去,却再无年步之望,该是何等的悲哀!此句语言精粹,对比鲜明,感情浓重,先由花及人,又由人而连及人生的感想,通过微妙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代曲作家 白朴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教育家 程端礼
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元朝名言语录

见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昂昂:气概盛壮的样子。志卷长虹:志气豪迈可席卷空中长虹。虹:雨后天晴时空中出现的七彩圆弧。钟:酒杯。满面春风:笑容满脸十分得意的样子。这三句大意是:得意归来喜笑颜开,志气轩昂的样子可席卷空中的长虹,畅饮美酒千杯,越是满面春风。是写喜悦情态的名句,“满面春风”(也写作“春风满面”)已成为习见成语,用以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喜气洋洋的神态。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丽春堂》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这两句大意是好人们贫穷命短,恶人们富贵长命。两句以对比的手法,从善者、恶者的不同命运,揭示和控诉了封建社会善恶颠倒,好歹不分的普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见元·王实甫《西厢记》。这两句大意是:江间波浪汹涌,如一堆堆白雪直向长空冲击,天边秋云翻卷。诗句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可用来描写风急浪险的秋江景色。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本句大意是:祝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成美满的夫妻。在长期的封建杜会中,“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形式,成为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严重阻碍。《西厢记》,描写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和胜利,并在他们的美满结合中发出了“~”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提出“有情”是青年男女择偶的唯一标准,婚姻应建立在自觉自愿、由当事人自己主宰的基础上,这无疑喊出了封建杜会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声,成为数百年米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斗争的号角。在今天,一些旧的封建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消失,在婚姻上还存在。好事多蘑的现象,而~仍然是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元朝名人名言

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衙门:旧日官吏办事的地方。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衙门中没有一个不冤枉好人的。~是对旧衙门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等种种腐败丑恶现象的集中概括,也有说成“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与此意相近。可用于形容旧衙门的黑暗、腐败,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
一朝天子一朝臣。

见元·金仁杰《追韩信》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朝(cháo潮):朝代,这里指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代。天子:皇帝。这两句大意是:换一个皇帝,就要换用一班大臣。现多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封建时代任人唯亲,每一个皇帝多是任用自己的亲信,所以换一个皇帝,朝中的大臣也势必跟着被调换。这两句话往往用来揭露封建时代任人唯亲的弊病,至今仍有警戒意义。

元代学者 金仁杰 《追韩信》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惟彼愚人,招权入己,炙手可热,其门如市,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元·许名奎《劝忍百箴》张良放弃高官权位,用这种明智的办法保全了自己;杨国忠、李林甫却仗势欺人,玩弄权术贻误国事祸及百姓。通常权势这种东西,有利于君主不利于臣子,有利于等级名分,不利于大臣专权。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把权力揽在手中,气焰无比,当他们得势时,众人巴结奉迎,家门口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他们掌握着生杀的大权,用眼神和气色指使别人。众人见他都屏住呼吸,甚至没人敢抬头看他一眼。小人得势,就像老虎添了翅膀,更是胡作非为。当灾难一旦来临,就像迅雷不及掩耳一样,躲也躲不了。李斯家的黄狗还有谁去牵?霍光的家遭到诛连,谁又能逃脱?面对权势的诱惑时,怎么能不忍耐呢?

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一事精,百事精;一无成,百无成。

元·王实甫《西厢记》精:精通,精熟。能把一件事做的精通,其他的事也能精通;一件事都做不成功,其他的事也无法成功。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 元朝名言语录

元·迺贤《春日怀江南》。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梦境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着天色,水面犹如蓝天。诗句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由衷的赞叹和怀念。可用于描写江南春景。

元代回族诗人 迺贤 《春日怀江南》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白朴《天净沙·春》[春山暖日]。飞红:飞舞着的红色花瓣。这两句大意是:莺在歌唱,燕在飞舞,在小桥流水旁,点点落花正在飘落。两句虽未带一个“春”字,但通过花丛里莺歌燕舞,小桥下春水潺潺,天空中飞红万点的铺排叙述,表现了乡野间盎然的春机,有一种和谐、恬美、欢畅的韵味,可用于描写村野暮春美景。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净沙·春》
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

元·白朴《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酒中有圣:古人把清酒称作酒圣,喝酒沉醉为“中圣”,酒中有圣即喝醉酒。烟霞:山水胜景。这几句大意是:我不愿在沉醉中求得解脱,只希望心头无事干扰,高枕无忧地躺卧在山水之间。尘世多烦恼,只能借酒浇愁以求解脱,而沉醉时似乎也并不轻松,醒来时则当更加烦恼。所以诗人只想什么事也不管不问,高卧于山水之间,得悠然自适之趣。诗句反映了作者厌世归隐的消极思想,也透露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元代曲作家 白朴 《水调歌头》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元·瞪脱·阿鲁囝《朱史·包捶传》。关节:行贿请托。阎罗:梵文“阎魔罗阁”的译音.迷信者以为是主管地狱的神,也称“阎罗王“、“阎王”,此处比喻包拯。这两句大意是:有像阎罗王一样铁面无私的包拯在,靠行贿请托是无济于事的。包拯是宋代有名的刚直不阿的宰相,他执法如山,不徇私情,贵戚宦官都不敢私通关节,当时人们便以“~”束形容包拯的正直清廉。可用来赞颂那种坚决抵制行贿请托等不正之风的领导者。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朱史·包捶传》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元朝名人名言

元·白朴《天净沙·秋》。这两句大意是:孤零零的村落笼罩在落日的残霞中,缕缕轻烟,棵棵老树,点点寒鸦,交织成一幅凄凉的图画。此条写村野日暮凄凉之景,与“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落日中飘着炊烟的孤村,那夕阳下投宿老树的寒鸦,都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净沙·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元·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二首》其二。苏杭:苏州、杭州。这两句大意是:天上有天堂,人间有苏、杭。诗句赞美苏州、杭州风景之秀丽可与天堂相媲美。曲子全文是:“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天堂,是人们向往憧憬而又难以涉足的地方,而苏、杭则是现实存在,人皆可往的去处。这两句写人间的苏杭犹如无上的天堂,不仅一语道尽苏杭的美好,而且还增加了苏杭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使人们产生了到苏、杭一游的急切欲望,加之它生动易记,琅琅上口,家喻户晓,苏、杭也因之名声更大。

元初女真族人,元散曲前期作家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二首》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白朴《天净沙》[孤树落日]。这两句大意是:秋季到来,秋色明丽,山水为白草、红叶、黄花点染,别呈一番姿色。白朴的散曲,如诗如画,摹写长于着色,句法长于依次罗列,此条即由五个名词依次排列而成。这种表现手法,不落俗套,既扩大了句子的容量,又使所状之物一一呈现眼前,符合文学作品形象思维的特点。另外,此条十字,却出现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可谓重彩浓抹,色调鲜明。此名句表现的图画感极强的特色,特别值得写作诗歌和抒情散文的同志学习。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净沙》
东洋海洗不尽脸上羞,西华山遮不了身边丑。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东洋海:泛指东方的海洋。这两句大意是:东洋海水之大,可荡涤一切污秽,但洗不尽脸上的羞耻;西华山之高可遮住阳光,但遮不住身边的丑态。这两句形容羞重丑显,再也无法粉饰掩藏。可用以表现无地自容,多用于自悔自责,也用于嘲讽别人。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金线池》
仰窥条上猿,攀萝去相逐。 元朝名言语录

元·黄溍《游西山同项可立宿灵隐西庵》。这两句大意是:抬头看藤条上的猿,正在攀萝荡藤相互追逐嬉戏。猿多活动在枝条藤萝之间,时而悬条蹲枝,时而攀荡远扬,或独戏,或相逐,诗句描写生动,富蕴野趣。

元代文学家 黄溍 《游西山同项可立宿灵隐西庵》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元·揭傒斯《小鸭》。春雏(chú除):指春天孵出不久的小鸭。茸茸(róng荣),又短又软的羽毛。自呼名:小鸭叫声“鸭、鸭”,如自呼其名。这几句大意是:初春时节,细柔的青草又生了出来,新孵出的鸭雏也渐渐长成。小鸭子披着一身黄茸茸的羽毛,鸭、鸭、鸭的叫声好像自呼其名。这首小诗以细细的青草为背景,写一群初生的小鸭鸣叫着、摇摆着走过草地。细细的青草,茸茸的毛色,映衬鲜明。鸭、鸭不断的叫声,使诗人产生了奇思妙想:大概是小鸭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因而在连续不断地自呼其名吧?诗句把小鸭子的形态、毛羽、叫声写得生动而形象,富于意趣,招人喜爱。

元代文学家 揭傒斯 《小鸭》
钓晚霞寒波濯锦,看秋潮夜海熔金。

元·乔吉《满庭芳》[江声撼扰]。这两句大意是:在江边垂钓,但见晚霞映在寒江中,好似一正在漂洗的锦缎;落日照着秋潮,海浪好像熔化了的金子涌起金波。描绘夕照寒江如画,一“钓”一“看”,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心情。可化用来写秋江暮景。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乔吉 《满庭芳》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元·萨都刺《上京即事》其八。散漫:分散。乳酪(1ào涝):奶制食品。这两句大意是:在落日余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广袤的草原上,晚风送来了阵阵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作者准确地抓住草原风物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塞北大草原的生活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上京即事》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横财:意外之财,不义之财。这两大意是:人没有不义之财就不会富,马不吃野外之草就不会肥。前一句话是旧时的人讲的生财之道,意思是一个人规规矩矩、正正经经地创家立业,很难富足,而有了不义之财,瞬间就会富起来。后一句话也有说“马无夜草不肥”的,与此意同。这两句多用来说某些暴发户突然间富了起来,但他的钱财来路不正当;旧时也用来说人要富就要发不义之财,是典型的害人肥己的人生观。

元代戏曲作家 张国宾 《合汗衫》
银样镴枪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镴(Ia辣):是一种铅锡合金,色似银,亮而软。本句大意是:外表是银子做的,实际是镶做的枪头。~比喻中看不中用。后人用此语来比喻虚有其表,其实无用、无能的人或物。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元·脱脱《宋史·吕端传》。这两句是宋太宗用以评价吕端的话。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可用来形容那种不斤斤于琐屑之事,而对重大问题却非常清醒的人。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吕端传》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开手,不要揪住不放;能饶人的地方姑且饶了人,不要纠缠不休。这两句在剧中原是无赖张驴儿引的两句俗语。张驴儿向赛卢医讨毒药,阴谋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为妻,赛卢医不肯卖给张驴儿毒药,却被张驴儿认出是前日谋害蔡婆婆之人,硬要拉去见官。赛卢医不得已给了张驴儿毒药,~是张驴儿拿到毒药放开塞卢医时的两句道白,充分表现出一副无赖嘴脸。撇开这两句在原剧中的特定意义,可借以说明对人对事应当宽厚容忍,有点灵活性,不可过于苛刻,老是楸住人家不放。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
远亲不如近郐。 元朝名言语录

元·秦简夫《东堂老曲》。本句大意是:住在远处的亲人不如近在眼前的邻居。这句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现在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诸如突发急病、不测灾难等需要别人立即帮助的事,虽有亲人却不在身边.无济于事;而近门邻居则可以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以解决燃眉之急,因此说“~。’人们在说明睦邻关系的重要性,调解邻居关系不和时常常说这句话,引用率颇高。

元代戏曲作家 秦简夫 《东堂老曲》
天也有昼夜阴晴,人也有吉凶祸福。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有白昼、黑夜、阴天和晴天的变化,人生有吉祥、凶险、祸灾和幸福等遭遇。《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正像大自然有昼夜阴晴的变化一样,吉凶祸福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两句是对人的命运莫测的深沉感叹,具有极其复杂的情感。它可以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嗟叹和哀怨,又可以是对自己由不幸遭遇转为吉祥幸福的庆幸和喜悦,可用于抒发对命运变化的感叹。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元·严忠济《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这两句大意是:宁肯少活上十岁,也不能一天手中没权。严忠济曾官至东平路行军万户,政绩显著;元世祖又命其为帅,战功卓越。他任职东平路时,因替他的部下、臣民缴纳官税,曾向一些有钱的人借贷。那些有钱人慑于严忠济的地位、权势,又企图讨好、巴结于忠济,无不个个奉迎,慷慨解囊。后因严忠济威权过盛而被免官,顿时门前冷落,债主纷纷前来讨还债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使他深有感慨。他从身居要位、大权在握时的显赫,到免官失权时的萧条,前后判若天渊的对比中,深知有“权”的重要和无“权”的痛苦,于是发出了“~”的感叹。这虽然是一种失意的封建官史心态意绪的表现,却也真实地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现在可借以概括那种见利忘义、嗜官居贪权者的所遵信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说是~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元代文学家 严忠济 《天净沙》
官官相为倚亲属。

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为:助。本句大意是:官与官相互回护相互依靠,如同亲属一样。本句也有缩写为“官官相为”、“官官相卫”、“官官相护”的,可用以揭露做官的互相庇护。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朝名人名言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本句大意是:船行到江心时才去修补语洞,就太迟了。漏船当然是在岸边停泊时就要修理完好,才能行驶;到了江心才修,已经无济于事,水波汹涌,事不由人,难免船翻人亡。这句多用于比喻事前考虑不周,发现问题过迟,已无法挽回;也可用以提醒人们发现问题要及早补救。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救风尘》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殃。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殃:祸害。这两句大意是:先动手的占优势,后动手的遭祸害。双方敌对,在对方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先动手,可以取得优势;相反,后动手的,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要吃亏。也有以后一个“为”字作“遭”字,或单说“先下手为强”的。这两句多用来劝人抓紧时机,及早动手。

元代杂剧作家 纪君祥 《赵氏孤儿》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元·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细雨朦胧中的孤村和白雪皑皑的山峰,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要把它描绘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两句写绘画时的真切感受,也可用来喻指人们常有的眼高手低的弊病。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望江亭中秋切鲙》
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天马:神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萨天锡的诗)气魄恢弘,好像天马行空,风驰电掣,不同凡俗。这是一个可用来比喻诗文风格,也可用来褒扬人物的名句。“天马行空”形象鲜明,意境空灵,颇有神韵,喻人喻物,皆能给人以美的联想。

元代文人 刘廷振 《萨天锡诗集序》
律诗要法:起、承、转、合。 元朝名言语录

元·杨载《杨法家数》。律诗:又称近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的诗体,分五律、七律等。起:开头。承:承接。转:转折。舍:收束。本句大意是:创作律诗最重要的法则是要求各句在结构上依照起、承、转、合的次序。律诗是一种很难写作的诗体,除内容、语言及字音、形式上的诸多要求外,诗句的结构顺序也必须符合固定的模式,这句便是主要强调律诗在结构上的普遍法则的。律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四个单位的意思在顺序上要分出起、承、转、合来。元代范椁的《诗法》说:“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可为这句作注脚。本名句可供论述律诗的创作法则时引用,也可用于强调诗文在结构上要注意起伏趺宕、曲折变化与整体照应。

元代诗人 杨载 《杨法家数》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元·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不道:不说,不管。春秋:年华。这两句大意是:且不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么肯虚度了这宝贵的年华!关汉卿是元代的书会才人,他不管社会的反对和攻击,和勾栏瓦舍里的下层艺人生活在一起,表现出坚强的性格。《一枝花·不伏老》这套散曲就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生活道路和坚强性格,表现了他对社会的反抗,今天我们可以用此两句表现珍惜人生,珍惜光阴,努力奋斗,争取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的思想。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一枝花·不伏老》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元·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趱(zǎn攒):逼赶。这两句大意是:光阴像箭飞一样催人立老,日月像织布的梭子穿梭般地逼走少年的岁月。这名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时光流逝之快。前者以箭的飞速作比,后者以梭子的速度为喻,形象地应现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流逝的时间的特点。由于它的形象描绘,使文句生动且富于文采,雅致且通俗上口,因而该名句一直流传在民间。只是第二句“趱”字不太通俗,故民间将其改为“赶”宇,完全口语化了,从而使这个名句更增强了生命力。

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
花到三春颜色清,月过十五光明少。

元·王和卿《自叹》.三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这两句大意是:花到了晚春的时侯,花润叶朗的颜色褪了:月亮过了满月的十五,它的光亮度就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感伤时光流逝、万物盛衰之道不可抗拒的名句。诗文并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比兴手法,以“花”与“月”在时光中的变迁来说明人生道理,文曲意深,委婉含蓄,有意有象,诗味盎然。

元代散曲家 王和卿 《自叹》
大凡读书,不能无疑。 元朝名人名言

元·赵孟頫《叶氏经疑序》。大凡:大抵。本句大意是:大体上说,读书就不能没有怀疑与疑问。此条原文说:“~,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古人读书,讲究独立思考,不盲听盲从。他们认为,读书无疑即无所得,道理是深刻的。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一边学习,一边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此条语言朴素、平易,然而说理深刻,寓有哲理,多为后人引用。

元代画家 赵孟頫 《叶氏经疑序》
熟读精思,攻苦食淡。

元·脱脱等《宋史·徐中行传》。精:精深,专一。这两句大意是:反复烂熟地阅读,精深专一地思考,治学不辞艰苦,饮食极其清淡。~是形容徐中行刻苦间读胡瑷所授经术的情景。《宋史·徐中行传》:“(中行)得(胡)瑷所授经,~,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读经至于“熟”,深思至于“精”,工夫下得刻苦,生活极为清淡,能作到如此地步,自然能得其要旨,领会其意蕴了。后来人们常以“熟读精思”形容反复阅读和精心思考相结合,以期领会精微要义;用“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意志坚定。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徐中行传》
欲赋生来惊人语,必须苦下死工夫。

元·顾德润《(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二首》其一。惊人语:暗用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这两句大意是:要想写出非同凡响、语言惊人的诗文来,必须孜孜学习,埋头写作,非苦下一番死工夫不可。不朽的巨著,传世的佳作,乃至一篇精采的诗文,数语惊人的名句,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学修养,没有刻苦的磨炼和写作实践,写不出惊人之作来。这两句话是深懂写作甘苦的经验之谈,可用以说明写作的艰苦性,无论对新、老作者都有教育意义。

元代学者 顾德润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二首》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率:率先,表率。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如果不做表率,别人就不会跟从,自己如果不事事率先,就不会获得信任。这里强调为师、为将的模范带头作用。前后两十分句,意义相近,析而盲之,在于阐明与强调。“从”与“信”并不来自一个人的地位,只有当你身为剐人先,事事做表率,你才能使人“从”、“信”,才能获得真正的威信。遗些古老格盲所阐述的道理.根能发人深省。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宋祁传》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元朝名言语录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载韩世忠语。莫须有:恐怕有.也许有。本句大意是:以“莫须有”为罪名给人判刑,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秦桧)诘其实。桧曰:‘飞(岳飞)子云(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日:‘~?’”本句斥责了秦桧制造冤狱,诬陷迫害抗金将领岳飞及其子岳云等的丑恶行为。后来人们常用“莫须有”斥责凭空捏造罪名,诬陷好人的卑劣行径。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岳飞传》
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即无不冶。

元·脱脱等《宋史·宋珙传》。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治和乱,在于奖赏要和他的功劳相当,惩罚要和他的罪过相当,做到这一点,就没有浩理不好的国家了。~几句指出刑赏得当与治理国家的关系。作者继承李荀子“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正乱》)的思想·认为赏当其功,能激励人民争相杀敌立功;罚当其罪,罪者服罪输情,闻者胆战戒惧。赏罚公正分明则无事不成,天下自然得以大治。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宋珙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元·马致远《汉宫秋》。这两句大意是:千军万马比较容易组织起来,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很难找到。这是汉元帝的一句唱词,却道出了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经验,即良将难觅。因为将领是全军的统帅。士兵的灵魂。主帅的一个错误判断,可以导致全军覆没,甚至危及社稷江山,而主帅的一个果断,正确的决定,可以力挽狂澜,使江山转危为安。因而择将必须慎之又慎,而一个优秀的将领又极难发现。此句常用来说明杰出的将领难以发现,必须注意寻求。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汉宫秋》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元·马致远《汉宫秋》。这两句大意是:长期培养军队,以应一时之急需。此二句强调军人在关键时刻应持的态度。作者认为军人平时受国家供养,训练,不让他们干其它工作,为的是一旦国家需要,就能奋不顾身地报效国家。此二句也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以强调军人的义务和责任,或表示“有备无患”、“安不忘危”的思想。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汉宫秋》
一人拼命,万夫难当。 元朝名人名言

元·关汉卿《单刀会》。这两句天意是;一个人拼命作战,一万个人也难以抵当。此二句谈士气的重要。一个人若下定必死的决心,一定无所顾忌。兵法说“必死则生,幸生则死”(见《吴子·治兵)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形容士气的重要,全军都能以死相拚,视死如归,就可以勇夺三军。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单刀会》
农为国家急务。所以顺天养财、御水旱、制蛮夷之原本也。

元·脱脱《宋史·钱彦远传》。天:遵循天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所以古时称发展农业为顺天。养财;积累财富。蜜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和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此喻指敌人。这几句大意是:农业是国家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大事,它是顺从天道、积累财富、抵榔水旱自然灾害和制服敌人的根本啊。是起居舍人钱彦远给仁宗皇帝上疏中的一段话。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重视农业、发屉农业是刻不容缓的急务。他在上疏中指出,宋代开垦的荒田没有唐代多,地方官员对农业不重视,朝廷有关农业的许多规定只是一纸空文。因此,他建议地方应建立劝农司这一专门机构,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等等。钱彦远重农的经济思想是很有见地的,时至今天也仍有其价值。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钱彦远传》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为国:治理好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三冗”的存在,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开支,形成了宋代积弱积贫的严重局面。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宋祁提出了罢还僧道,驱散厢军、裁减冗官的主张,以期改变宋朝的孱弱局面。这些卓有见地的政治主张,也可供后世人作为借鉴。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宋祁传》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元·迺贤《南城咏古》。士:有才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千金有什么可惜,一个有才能的凡原本是难以求得的。相传燕昭王渴望中兴,深探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曾于易水南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请天下士。作者咏唱~,就是以“千金”与“一士”相对比,以强烈的反差衬托士之难求可贵。千金只不过千金而已,而燕昭王招徕人才,得一乐毅,任为亚卿,率军击破齐国,下齐七十余城,使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成就千秋功业,足见“一士”比“千金”贵重得多。这种对比衬托的表达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用此名句论说有才能的人的难得与可贵。

元代回族诗人 迺贤 《南城咏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元朝名言语录

元·脱脱等《朱史·王安石传》引王安石言。这几句大意是: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王安石看到北宋当时社会政治的严重弊端,提出了变法革新的政治主张,但是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他们鼓吹“天命”论,宣扬天象的变异是时人的惩罚,借口祖宗定下的成规不可更改,煽动人们反对改革。这几句话就是针对这种攻击而言的。王安石表示:自然自有自己变化的规律,天象的变异与人事无关,因而不足害怕,祖宗的成规只适用于祖宗的时代,形势变了,法规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可因循守旧,抱守残缺;他人的议论和攻击不足忧虑,只要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就坚决地干下去。他的话具有反“天命”的唯物主义因索,充满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显示了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可用于宣传和坚持改革,也可用“天变不足畏”反对迷信和“天命”思想,用“人言不足恤”表示不怕他人的议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朱史·王安石传》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

元·脱脱等《朱史·杨茼俸》。两句大意是:攻城掠地,“强力可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要得到人心,使人心信服,进而得到人民的拥戴,则很困难。”宋宁宗时,北方金人控制区因闹灾荒,大批人投奔到南宋来,南宋守边官吏拒不接待还射杀他们。杨简针对此事说了选样的话,表现出杨筒重民、爱民的思想。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朱史·杨茼俸》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引岳飞语。这几句大意是: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顾惜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这几句根据文臣武将各自的职责和各自易犯的弊病作出要求,表现了南宋爱国英雄岳飞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时刻,希望政治清明、国家太平的理想。可用来评沦古之文臣武将,也可用来要求今天政府和军队的干部。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岳飞传》
吴娃二八正娇容,斗草寻花趁暖风。

元·贡性之《暮春》。吴娃:吴地的美女。二八:指十六岁。斗草:指斗百草的游戏,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这两句大意是:一群年轻美丽的南方少女,趁着春日暖风在田野里寻花采草,一起作斗草的游戏,玩得真够尽兴。诗的下两句写:“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明月中。”意思是晚上归来的时候感到困倦,再也没精神去打秋千了,让秋千在大好月光下静静地闲着。这首诗写了少女的欢乐生活,也写出了少女的娇憨之态,他们无忧无虑,尽情尽兴,洋溢着青春的真趣。

元代学者 贡性之 《暮春》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 元朝名人名言

元·马致远《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药井:芍药栏边的水井。蔬畦(qi七):有土埂围着的菜畦。这几句大意是:住于茅庐里,走在竹径上,井畔浇芍药,畦里种蔬菜,生活在恬静的田园里,自然就会减少愤世嫉俗的风云气概。马致远早年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闲散自适,~即他晚年生活、思想的具体写照,表现闲适生活,田园情趣,可以借用。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般涉调·哨遍》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元·白朴《阳春曲·知几》。这两句大意是:今日有酒今日就来个一醉方休,姑且喝完眼前这有限的酒。作者生活在异族统治的元代,大志不伸.不得其用.深感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唯有以酒来浇愁。这里有消极颓废思想的表现,更是作者不得意的自我排遗。现在常用来形容得过且过.消极苟且的生活态度,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元代曲作家 白朴 《阳春曲·知几》
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伴风月,管理莺花。

元·马致远[大石调·青杏子]《悟语》。这几句大意是:老天爷给我一生放假,要我主宰风花雪月,陶醉于自然。马致远怀才不遇,寄身田园,却故作旷达。他希望生活于与世无争的大自然里,领略自然之美.使不平静的心境达到暂时平衡,沉浸在“宠辱偕忘“的心态中。以上几句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悟语》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这几句大意是:经过秦汉故地,看到昔日的万间宫殿如今都化成了尘土,止不住内心伤悲。古今多少兴亡事,不论那个朝代兴也好,亡也好,都是老百姓受苦。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作者被征为陕西台中丞,治旱救灾。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他对人民的苦难深为同情,在行经秦汉故地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作品。作者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变迁,看到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利益的截然对立,得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结论,对人民的苦难,表示十分的沉痛。曲句由抒情到议论,极其自然,思想纵贯古今,概括性极强。作者善于从一点生发开去,进行广阔的联想,作出极富概括性的高屋建瓴的结论,这些都是应该学习的。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愧乏经济才,徒然守章句。 元朝名言语录

元·王蒙《暮宿田家作》。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徒然:白白地。这两句大意是:我自愧没有治国济民的才干,只会白白地守住经书文章死读。这首诗是作者暮宿田家时有感于兵戈未息,赋税日重,农民生计困苦而作,末四句是:“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反映了一个正直士大夫对农民的同情,对时局的关怀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元朝画家 王蒙 《暮宿田家作》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两句大意是:转眼又到傍晚,红日西沉,快得像下坡的车。两句以日落之速感叹岁月飞逝,可用以抒发珍惜时间之情,也可借以感叹岁月蹉跎之意。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画老虎时,画虎皮容易,画出它的骨骼十分困难;了解一个人,认识他的面貌容易,认识他的思想则十分困难。此二句极言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困难。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很复杂,要了解一个人究竟如何,的确很困难。一般来说,“路遥知马力”,“烈火见真金”。只有通过时间或艰苦的考验,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思想本质。可以此二句说明社会复杂,人心不易知;也可用来告诫人们对人要深入考察,不要轻信,以免受骗上当。

元代杂剧作家 孟汉卿 《魔合罗》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元·姚燧《中吕阳春曲》。这两句大意是:人海广阔,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风波。人多事多。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心性各异,追求不同.更兼善恶正邪之殊,随时都会有矛盾和斗争发生。这两句以海之阔来比人之多,以海之风波无体无止来比人类社会时时都有矛盾斗争,比喻非常恰当,多用来感叹人世的复杂。

元代文学家 姚燧 《中吕阳春曲》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元朝名人名言

元·耶律楚材《鹧鸪天》。王气:指王朝的气运。千劫:佛家说世间一成一败叫一劫,千劫指时间久远。这两句大意是:古往争今来,代代王朝徒然地你兴我替,唯有桃李不管这些,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开放。诗句通过世事的变迁,桃李的荣谢,表现了对世事、人生的慨叹。人事的兴替与自然景物的变迁浑然一体,增强了诗句的苍茫之气。这两句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之感。

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鹧鸪天》
想秦宫汉阙,都散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几句大意是:想那昔日秦汉时的宫殿,今已都成了衰草萋迷牛羊遍地的荒野,如果不这样,渔人和樵夫就没有了闲说古今的资料。秦皇汉武,何等雄武;秦宫汉阙,何等崔嵬;而朝代更替,你兴我灭,如今都成了荒原草野,只能留给渔樵当作故事数说。几句对封建王朝的兴替进行了冷模的讥讽,同时又笼罩着世事沧桑的慨叹。景物的描写与对世事的议论结为一体,在描写与议论中抒发出作者的情感。这种高超的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借鉴。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横行:指螃蟹横行前进。这两句大意是:常常用冷眼观看那螃蟹,看你还能横行多少时间!《潇湘雨》杂剧中的翠鸾与崔通结为夫妻,崔通做了官别娶妻室,把翠鸾说成逃奴,选配沙岛,企图在路上将她害死,使翠鸾备受折磨。幸亏路上遇到翠鸯已做了廉访使的父亲,拿下了崔通,使翠鸯出了气,当时翠鸯念了这两句诗。诗句托物喻人,以螃蟹比喻嚣张一对的人物,对他们满含仇恨和蔑视。~是古代流行的俗语,多用于讽刺、诅咒挟势专权、横行霸道的人物行恶不会长久。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引这两句为“京师人为严嵩语”,咒骂严嵩父子横行无忌,欺压臣民,终有一天会败亡。据说在上海伪警察局长宣铁吾寿日时。齐白石曾画螃蟹并题后句,以“得”作“到”。此句多以“螃蟹”喻敌人和一切横行不法的人。

元代戏曲作家 杨显之 《潇湘雨》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名逐利,不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尘世的纷扰和烦恼就不会找上门来。在“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攮攘蝇争血”(马致远与本条曲句同套散曲语),争名逐利无休止的现实中,作者深感社会的污浊,尘世的险恶,因此产生了这种消极避世的情绪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其中也含有他对现实的激愤,对封建社会功名富贵的鄙视。现多用来表现消极避世,当老好人的思想。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糊突富。 元朝名言语录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糊突:糊涂。这几句大意是:越是聪明的人却越因聪明而吃尽苦头,越是痴呆、糊涂的人,却越有福分,享尽了富贵荣华。封建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往往因不满现实,力图变革而吃尽苦头,浑挥噩噩之辈却能顺应黑暗潮流而得以享尽荣华富贵,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痛心,感到不平!这几句运用“越……越”的句式形成排比和对比,鲜明地揭露了这种不正常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流露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感情。可用于表现旧社会贤愚颠倒的黑暗现实,也可以借鉴这种运用“越……越’句式造成排止和对比以突出主旨的造句法。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荐福碑》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元·刘因《探春》。春色虽微:这里指初春时常柳梢微微露出的浅黄色。堪惜:值得爱惜。轻寒:指春寒。这两句大意是:春色虽然微弱也值得怜惜爱护,料峭的春寒莫要靠近柳枝梢头,把这一点春的信息扼杀。写出一片惜柳怜春之情。可借以表明要爱护新生事物,珍惜哪怕还很微小的新成果。

元代诗人 刘因 《探春》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猛难成。

元·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这几句大意是:城头的鼓声,江心的浪声,山顶的钟声,搅得人心烦意乱,一夜没有睡成。这支小令写夜泊时的所闻所感。作者连日孤帆漂流,今夜暂泊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本已有漂泊无依之感,再加鼓声、浪声、钟声三音并扰,更增失意怅惘之情,无怪乎要“一夜梦难成”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环境渲染心境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借鉴以描写江湖漂泊之感。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 汤式 《庆东原·京口夜泊》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这几句大意是:一声梧叶落地,加重一层秋夜的凄凉;一点雨水滴在芭蕉叶上,增多了一分客子的忧伤;三更时分从归梦中醒来,三更以后就再也不能进入梦乡。这首小令是写客子夜雨所感。唐人诗云:“一叶落知天下秋”。临秋犹奔波于旅途,不得归家,难免产生种种愁思,何况是凄风苦雨之夜!夜半三更从归梦中醒来,听到梧叶落地添秋意,听到雨滴芭蕉增愁思,凄凉的秋夜,忧郁的心事,自然使他难以入睡了。作者在这里连用三个叠词、三个数量词组来表现自己的客愁与乡思,用渲染秋声来烘托秋思,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这些描写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也可化以描写夜思。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 《水仙子·夜雨》
鸿雁飞南北,关河隔弟兄。 元朝名人名言

元·萨都剌《寄舍弟天与》。关河:泛指一般关隘山河。这两句大意是:鸿雁犹可南北相飞,而我们弟兄却被遥遥关河隔绝。诗句用鸿雁之南北相飞反衬弟兄之关河相隔,在人不如雁的慨叹中抒发深沉的手足之情。可化用以写千里迢迢,关山相阻之思念。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寄舍弟天与》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霜林醉:树林经霜而变红。醉,指红。这两句大意是:早晨,经霜的树林都变红了,是谁把它染得红颜如醉?都是离人那流不尽的眼泪。这两句是莺莺送别张生时的唱词,形容伤别的眼泪染红了如醉如痴的枫林。在“霜林”前面用了“谁染”二字,好像景物的变化是有人促成似的。树林经霜变红,这是自然现象,然而莺莺泪眼望去,好像枫林也都带着悲哀的色彩。这不但化静为动,写活了秋景;同时以有情看无情,使景物尽著感情色彩,充分地写出了莺莺内心的离情与别苦。作者这种移情的手法运用得很高妙,我们可借来描写离愁别恨。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两句大意是:遍人间的烦恼都填满了我的心胸,估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能载得动?崔莺莺送走张生之后,别离的悲痛、凄凉、怨恨和担忧,一齐涌上心头,她觉得世上所有的烦恼都填满了自己的心胸,内心痛苦之极。曲词充分表现出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男女精神上的摧残。第二句运用形象的,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烦恼”,由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演化而来,赋予没有形体、不能称量的情感以沉重的分量,再加上“大小车儿”载不起的夸张,就给人以一种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这种写作方法也可借鉴。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投至:临到。两处凝眸:指汉元帝、王昭君南北相望。一雁横秋:鸿雁在秋空中飞来,古有鸿雁传书之说。这两句大意是:双方两地相望,盼着对方的消息。这是汉元帝与王昭君即将分别时的唱词。《汉宫秋》写汉元帝与王昭君两情相爱,由于番兵的威逼,汉朝的软弱,元帝不得不与昭君分别。人尚未别,已经想起分隔两地之后的相思。他无比悲痛伤感,唯盼着鸿雁能传递双方的相思之情。这两句可化用以写临别时的感伤,也可以抒写两地相思之情。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汉宫秋》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元朝名言语录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金钏(chuàn串):戴在手腕上的金镯子。长亭:古代设在大道旁边为送行饯别而用的亭子。这几句大意是:(莺莺)刚听见说一声张生要走,手晚上戴的金镯子立刻就松了下来;远远看见送别的十里长亭,身材马上就瘦了下来。《西厢记》中这一折,通常称作“长亭送别”,是全戏的高潮,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被迫离别之情。~几句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写莺莺听到张生要走的刹那间产生的悲伤欲绝的心理感受。过于忧愁和悲伤容易憔悴消瘦,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忧愁和悲伤在刹那间使人“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却是不可能的事。由于崔、张二人相爱得探,感情笃厚,刚把婚事定下来就被强行拆开,所以~几句不仅不显得“夸张”,反而使人感到非常真切自然,情味浓郁,形神毕现,并赢得人们的深深同情。这种使用高度夸张的语言表现人物强烈感情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但一定要运用得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寄语西河堤畔柳,安排青眼送行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青眼:原指用黑眼珠对人正视,用以表示对人喜爱或器重,这里指柳叶,语意双关。这两句大意是:我心爱的人就要离我远行了,寄语西河岸边的柳叶,深情地望着他与我一起为他送行吧!这是老夫人准备送张生赴京赶考时莺莺的道白。西厢相会不久,老夫人就察知了莺莺与张生结合的事情,无奈把莺莺许配张生,然后又逼张生上京应试。情人相别,莺莺无限痛苦,对张生不尽地缱绻,万般的惜别之情无由发泄,唯有托于杨柳,请柳叶与自己一起为张生送别。此两句以有情托无情,更见有情者之挚情。可用以表现送别。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糠和米,本是相倚依,谁簸扬你作两处飞。

元·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这两句大意是:糠和米本来相互结合在一起,是谁把你簸扬得两处分飞?赵五娘与蔡伯喈本是夫妻,蔡伯喈考中状元被招赘在相府,赵五娘在家生活艰辛,痛苦不堪。她的这几句唱词以糠比自己,以米比蔡伯喈,说明贵贱不同,难以相守,并对造成夫妻分离的原因提出了质问,反映了内心的不平。比喻朴实贴切,符舍赵五娘的地位与遭遇。

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
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一折。三十三天:梵语“忉利天”,在须弥山顶上,极高。四百四病:形容病多。这几句大意是:极高的三十三天我仔细看过,它高不过离恨天;许许多多的病害过了,而相思病最难熬。这几句主要用对比来表现倩女的离恨相思之苦。意中人被逼离去,她痛苦难耐,觉得三十三天之高远比不过她的离恨之高,四百四病之苦数相思病最难熬。可用来描写难熬难耐的离恨与相思。

元代学者 郑德辉 《倩女离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元朝名人名言

元·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断肠人:即相思之人。断肠,极言相思之苦之极。这两句大意是:旧泪未去,新泪又增,相思人思念相思人。小令中的女主人公思念自己的情人,日夜哭泣,“新啼痕压旧啼痕”,流泪不断。当想到自己所思念的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着他一样地痛苦时,就更增痛苦。重叠手法的运用,充分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思绪和痛苦,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东书。

元·徐再思《阳春曲·闺怨》。东吴:今苏州一带。这几句大意是:分别的时候你只说到东吴就回来,三年多过去了,却得到了你从广东寄来的书信。这几句描写商人妇的哀怨。其一怨作为商人的丈夫去的地方太多,其二怨丈夫出去的时间太长,其三怨丈夫三年多才写回来一封家书,由此表现出她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这种通过前后对比抒发感情的方法可以借鉴。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 《阳春曲·闺怨》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盈盈:水清浅貌。盈盈秋水:形容眼波明净。蹙(cù促):皱(眉头)。淡淡春山:浅淡的双眉。这两句大意是:(莺莺渴望见到张生,)几乎望穿了双眼,皱坏了双眉。这是红娘的唱词,从红娘的眼中写出莺莺的神态。“望穿”“蹙损”极写其渴望之极,其相思之苦由眉眼可见一斑。两句还透出红娘对莺莺的同情和爱怜。可用以写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对情人的相思。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春心:两性爱幕的心情。这两句大意是:春心被张生系住,无奈感情不能畅通,只觉得情比柳丝还短;和张生仅隔花荫却不能亲近,只觉得人比无涯还远。莺莺“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害起相思病来了。这两句就是她吐露相思心迹的唱词。张生的出现,系住了莺莺一颗火热的春心,她爱张生爱得深沉,却又不敢放纵自己的感情,以致感到和柳丝相比,反倒显得感情浅短。她想亲近张生,但虽然二人近得像隔着花荫一样,却又难得亲近,相比之下,“天涯”反倒显得近了。这样就把莺莺心灵深处热恋张生,一心想亲近张生的炽烈感情写出来了。为了显出她这种感情的深度,作者把它与可度量的事物进行对比,给人以一种真切的感受。可用以写爱情炽热。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元朝名言语录

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君:尊称,这里指妻子称丈夫。妾:旧时女子在丈夫面前自谦之称。这几句大意是:想给你寄冬衣,怕你有了冬衣不回还;不给你寄冬衣,又怕你衣服单薄受风寒;是寄还是不寄,叫我实在千难又万难。天寒寄征衣,这似乎是一件无须犹豫的事,但它牵涉到了夫妻的团圆,触到了思妇内心的隐痛,因而使她“千万难”。这几句展示了闺中思妇的矛盾心理。闺中思妇如此,边地征夫又怎样呢?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思妇、征夫的痛苦生活。我们要学习这种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的方法,以小见大,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意义。

元代文学家 姚燧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玉人:容貌漂亮的人,这里指张生。这几句大意是:夜幕降临,月上西厢的时候,我半开着门儿等待着你。风儿吹来,花影拂动,彷佛你已经来到了身边。这是莺莺写给张生的约会诗。前两句写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表示对张生欢迎的态度,后两句写莺莺等待张生的心理活动。诗句以明月东升,微风吹拂,花影珊珊,创造出一个幽静美好的约会环境。莺莺等待着张生,是那样地激动,又有点不安,以至于花影拂动,就认为是情人已经来了。然而,这毕竟是莺莺在约会诗中想象的情景,主要表现出莺莺对张生的盼望和多情。由于《西厢记》的流传,这首诗已成为恋人的约会诗,“待月西厢下”更成为情人约会的代称。诗句中以非疑是的手法也可作为描写情人约会时微妙心理的借鉴。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芳横无终日,贞松耐岁寒。

元·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杂剧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芳艳的术槿花不到一天就会凋谢,而坚贞的青松经受岁末严寒也不减翠色。作者用比喻说明富贵、优裕条件下的爱情往往不会牢固持久,而经历了艰苦的磨难爱情就能久远。这两句从唐代刘希黄“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的诗意中化出,可用于赞美坚贞持久的爱情。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望江亭中秋切鲙》
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貌。

元·王实甫《酉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怎当:怎能经得住。倾国倾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典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这两句大意是:我这多愁多病的身子,怎能经受住你那绝世容貌的吸引呢?张生之愁是由莺莺美貌而生,夙愿未偿,事不得谐,愁就不能解。愁多郁结乃成病,即称思病也。在特定情况下,这“多愁多病”已成了“多情“的同义语。《红楼梦》二十三回写黛玉听得宝玉对地说“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便是倾国倾城貌”时,立即就生气了。因为地知道这两句话非同一般,而有着表白爱慕,追求的特定内容。《红楼梦》的这段描写,是对《西厢记》~两句曲词的最好注解。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酉厢记》
我明日透骨髓相思病缠,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元朝名人名言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透骨髓相思病:相思深入骨髓,病情擞重。秋波;像秋水般明净的眼睛。意惹情牵:牵肠挂肚,神魂颠倒。这几句大意是:我明天一定要染上深入骨髓的相思病,怎能抵挡住她临去时含情的眼神儿那一转,我即使是铁铸石刻的人,也会被牵惹得情不自禁,神魂倒颠。~是《西厢记》中的千古名句,写张君瑞与崔莺莺于佛殿相逢,张生便一下为莺莺的美丽容颜所倾倒,不禁神追目注,爱慕之极,频频以眉目传情。落花固然有意,流水也非无情。聪明的莺莺对张生爱的关注不会不有所察觉,但相国千金的身份,森严的封建礼教,又加在大庭广众之间,使她不能作出任何明朗的表示。何况对眼前这个美貌书生的身份、门第、气质、爱的真诚度也需作一番思忖和判断。但千载难逢的良机义不容轻易错过,当她在内心深处对第一印象作了肯定的判断之后,就抓住临去的一瞬,用含蓄而不易为人察觉的“秋波部一转”,作了积极的反应,发出心底的爱的信号。这信号迅即在张生身上得到触电般的感应,使张生神魂颠倒.不能自已。这几句写张生、莺莺过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心态,精妙深刻,入木三分。战前人评曰:“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厢记》关窍。”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尔侬我侬,忒刹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元·管道升《我侬词》。尔:你。侬:我。忒(te特)刹:太,过甚。情多:多情,深情。这几句大意是:你和我,我们的爱情太深了,深情处好像火一样炽热。管道升(字仲姬)是元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赵孟頫(fu俯)的夫人。她是一位感情丰富、爱情专一的女子,她用俚语写成的这首极富民歌风味的爱情词,浅近易懂,感情炽烈,堪与乐府民歌《上邪》和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相鼎立。这苜词的全文是:“~,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看,他们两个合二而一,又一分为二,何等融洽,何等亲切!他们已经不仅是行影不离,夫唱妇随,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盛情溶化,密不可分了。还有什么爱能比得上他们呢?

元代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 《我侬词》
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标:写明。青史:史书,古人在青竹简上记事,故称青史,留:保留。芳:芳香。这两句大意是:美名载入史册,千秋万代被人传扬。《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杀贤臣赵盾全家,井搜捕孤儿赵武;跟赵家友善的民间医士程婴和正直老臣公孙杵臼,共谋救出孤儿,为赵家报了仇。~两句是程婴从宫中救出初生的孤儿,交托给公孙杵臼时说的话:“老宰辅(指公孙忤臼),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这两句常用来形容人的功劳很大,已被写进史册,将美名永传。

元代杂剧作家 纪君祥 《赵氏孤儿》
我是个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几句比喻自己历尽人世沧桑,经过干锤百炼,形成了十分顽强的性格。作者身处黑暗的元代社会,经过无数次的磨难,深感社会上有那么一种人,把他看成一粒软弱可欺的豌豆,肆意蒸它、煮它、捶它、炒它,妄图把它一口吞进肚里。然而他们没曾料到,作者不是一粒普通的豌豆,而是一粒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经过那些“厨师”们反复“加工”,这颗铜豌豆不但没有被吞噬,反而变得更加坚硬了。~连用四个叠句.反复渲染,好比众音繁响,而“响当当”三字则一锤定音,两相结合.奏出一曲音韵铿锵.气壮山河的战斗乐章。千古之下读了,犹令人如闻钟磬金鼓之声。此句可用以表现在恶势力的欺压、围攻中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反抗精神。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朝名言语录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每天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是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不可一日或缺的物品。所以人们首先要为“食”而操劳。这句话多用以表现为生活而筹划奔波的辛劳。

元代戏曲作家 武汉臣 《玉壶春》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慌慌张张像无家的狗,急急忙忙像漏网的鱼。这两句描写狼狈逃窜,用比喻刻画了逃跑者的情态,表现出惊慌、恐惧、匆忙、失魂落魄的狼狈相。由于它通俗形象,已成为人们的口浯。可两句并用,也可单用。或用于战败后逃出重围,或用于逃出伏击圈。或用于逃脱看守,或用于遭斥而窜,不一而足。多用于贬义。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腼腆(miǎntiǎn免恬):羞涩不语的样子。樱桃:樱挑的果实,这里比喻女子小而红润的口。玉梗:光洁如玉的粳米,这里比喻洁白的牙齿。恰方言:才说话。这几句大意是:在人前含羞不语,从那红樱桃般的小嘴里露出粳米般洁白的牙齿,半响才开始说话。这几句写张生眼里所看到的莺莺的容貌、神情,绘形绘声,宛然若见。可用以描绘美貌女子羞涩的神态。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宫样眉儿新月偃,侵入鬓云边。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宫样:宫中打扮。偃(yǎn演):卧。这两句大意是:细长的宫眉像伏卧着的一弯新月,延伸到如云一样的鬟发边。在原词中,这两句写莺莺的美貌。她既有新月似的细长弯曲的眉毛,又有云彩一样松软美丽的鬓发。作者以新月入云喻娥眉入鬓,恰切而形象。可化用以写女子的美貌。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元朝名人名言

元·刘诜《对客暮坐》。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一阵微雨过后,在空阔的庭院四壁,一群蟋蟀正在杂乱地鸣叫。诗句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雨后的庭院空旷寂寥,阒无人声,只有蟋蟀在四壁争先恐后地乱鸣,显得分外聒噪。可用来描写乱蛩的鸣声。

元代音乐家 刘诜 《对客暮坐》
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蛾眉复娟娟。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属(zhǔ主):接连。眠:指蚕每次蜕皮前像睡眠那样不食不动的现象。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入眠四次。娟娟:形容秀丽美好。这几句大意是:四月初夏天气清爽,蚕已多次入眠蜕皮,长得圆圆胖胖。它的头高高抬起多么昂扬,那弯弯的眉毛又多么娟秀好看!四月初夏,蚕进入眠期,蜕一次皮,长大一点。这时的蚕长得白白胖胖,入眠时头也抬得高高的,诗人以“何昂昂”来形容,使蚕带有几分英雄气概;而蚕的头上仿佛长着美女的眉毛,诗人以“复娟娟”来形容,又使它带有一种妩媚的气质。作者在这里把蚕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可爱,可用以形容长大了的蚕。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老蚕或雪茧,吐丝乱纷纭。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长老的蚕要结出雪白的茧,正在慢慢地纷纭不断地吐丝。老蚕要吐丝结茧,为了结成这个厚厚的丝茧,它需要不停地吐丝,耗尽自己的生命和形体,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纷纭“二字,写出了蚕吐丝的繁多和辛劳。这两句可用于写蚕结茧,也可用来比喻人到老时成就纷出,硕果累累。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三月里蚕刚刚生出来,体形细得像牛毛一样。蚕在三月出生,刚孵化出来的幼蚕体形十分细小,如果不太注意,几乎发现不了。诗人以纤细的牛毛来比喻,非常恰当。两句把蚕生的时节和体形,交代得既具体又形象。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寒猿啼断西岩月。 元朝名言语录

元·周权《冷泉亭》。本句大意是:夜色寒冷,猿啼不止,一直到夜月消失在西边的山岩之后。夜深了,天冷了,只有西天桂着一轮孤月,那猿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孤清难耐,一直在不停地啼叫着、啼叫着,月儿不堪听,也默默地消失在西岩之后。此情此景,是引起了诗人思乡的孤寂,还是失意的凄愁,抑或是莫名的怅惘种种意绪,尽在不言之中。

元末诗人 周权 《冷泉亭》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駸駸。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老马》。不任:不能胜任。駸駸(qīn侵):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迅速消逝。千金骨:《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想要招揽人才,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代一个君主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去买的时候马已死了,就用五百金买下了马的尸骨。因此,不到一年,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后来就用“千金买骨”比喻求才的迫切。伏枥,指马关在厩中饲养。枥,马槽。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大意是:一匹骏马从战场上百战归来,劲力已不能胜任疆场驰骋,岁月消磨,光阴飞逝,神骏已显得衰老,但它虽然低垂着头,仍爱惜自己价值千金的骨酪,虽然伏在槽头,还抱着奔驰万里的雄心。诗句是为一匹垂老的骏马写照。它虽然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爱,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再驰骋于万里疆场之上。这也是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写照,其精神可钦可佩。

元初名儒 郝经 《老马》
长啸一声风刮地,雄跳三劢兽奔群。

元·于汝玉《虎》。风括地:旧说:“云生从龙,风生从虎”,虎来随之风起。括:包容。括地意谓席卷大地。雄跳:奋力跳跃。劢(mài迈):一作“励”,通“厉”,跃起。这两句大意是:一声长啸,狂风席卷大地;三伏三跃,众兽成群奔逃。这两句写猛虎的声势雄威和群兽胆慑逃窜之状,可用于描写猛虎或其它猛兽的声威。

元代学者 于汝玉 《虎》
猛虎磨牙当路嗥,目光睒睒斑尾摇。

元·迺贤《答禄将军射虎行》。嗥(háo毫):野兽吼叫声。睒睒(shǎn闪):闪烁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猛虎当道,张口磨牙发出嚎叫,两道目光炯炯闪烁,带着花斑的虎尾直竖横摇。写出猛虎凶恶可怕的样子,读之令人色变。

元代回族诗人 迺贤 《答禄将军射虎行》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张养浩《庆东园·即景》。树杪(miǎo秒):树枝的细梢。这两句大意是:白鹤挺立在花边像玉雕般清丽,黄莺啼叫于树梢如弦乐般动听。鹤洁白而竦身,故用“立”用“玉”绘其挺然玉立之姿;莺常啼而悦耳,故用“啼”用“弦”状其婉转如乐之声。诗人抓住特点写出了鹤、莺的神韵,可见炼字的重要。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庆东园·即景》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元·萨都刺《过嘉兴》。这两句大意是:春风中传来鹧鸪鸟的一曲吟唱,这正是江南花落莺啼,绿荫满城的暮春季节。在不少诗文里,鹧鸪的叫声总令人悲愁断肠,而这里的鹧鸪啼鸣却成了季节交替,春去夏来的报时声,作为陪衬的景色也写得生机勃勃。如此歌咏鹧鸪还不多见,故显得颇为新颖。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过嘉兴》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

元·刘秉忠《城西游》。这两句大意是:春色满园,繁花胜过锦绣,黄鹂专飞到好看的树枝上歌唱。前一句从视觉角度写,以“胜锦”的花点缀满园“春色”;后一句从听觉角度写,黄鹂不仅啼声婉转,而且又以“好枝”衬托其鸣声,越发显得优美动听。

元代政治家、作家 刘秉忠 《城西游》
一泓寒碧湛清空,喷玉跳珠不少停。

元·刘赓《绝句》。泓(hóng洪)量词,清水一道或一片叫一泓。湛(zhàn站):清澈。这两句大意是:一片浸满寒意的碧水清澈空灵,像喷玉,像跳珠,从不少停。这两句写作者在河南百权泉涌金亭所看到的泉水涌出,形如喷玉跳珠的景象。百泉,又名珍珠泉。位于今河南省辉县市境内,是中州游览胜地。湖底遍布泉眼,豆大的水珠犹如脱线的珍珠从湖底涌出,一串串.一缕缕,晶莹碧透。成千上万颗跳动的珍珠,汇聚成一泓荡漾的碧波。湖中的涌金亭周围泉眼最多,在阳光照射下凭栏俯视,冒出的串串珍珠金光闪闪,蔚为奇观。所以刘的诗生动地描绘道:“~;日落涌金亭下看,百泉亭似万泉亭。”

元代史学家 刘赓 《绝句》
浅浅红开料峭风,苦无妖色画难工;十分不肯精神露,留待他日著子红。 元朝名言语录

元·方回《樱桃花》。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妖色:艳丽的色彩。工:工巧。著(zhuó捉):这里作“结”用。子:籽。这几句大意是:浅红色的樱桃花在料峭的春风中开放,苦于没有艳丽的色彩,很难把它画得工巧。它此时之所以不肯完全显露出自己的神采,是要留待日后结出通红通红的果实来。~运用实写和虚拟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樱桃花,此时花开已是“画难工”,他日“精神露”时,情景将会何等美好!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既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又有日后虚想中的景致,可谓含蓄蕴藉。

元朝诗人 方回 《樱桃花》
丹霞皱月雕红玉,香雾凝春剪绛绡。

元·郝经《月丹》。月丹:山茶花的别名。绛绡:大红色的丝织物。这两句大意是:红山茶像是用红霞镶嵌的皱折的明月状的红玉,(那含香透亮的花瓣)像是香雾凝结着春光沾在剪出的红绢上。奇思妙想,比喻新颖。用丹霞、明月、玉盘、香雾、绛绡这众多的意象一股脑儿地形容山茶花,把红山茶写得很美,形状、色态、质地、透亮度、芳香味都一一写了出来,读之争人倾倒。

元初名儒 郝经 《月丹》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元·倪瓒《桂花》。桂花:即木犀,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花极芳香。留晚色:秋日众花早已纷谢,桂花晚开,故曰留晚色。这两句大意是:晚开的桂花,把它的姿色留给凉爽的三秋季节,在帘外的月光里,洒下它疏淡的影子。这是倪瓒七律《桂花》的首联,这首诗写诗人由看到桂花而引起的故园之思。~可用于咏月下秋桂。

元代画家,诗人 倪瓒 《桂花》
密幄千重碧,疏巾一拶红;花时随早晚,不必嫁东风。

元·杨维桢《咏石榴花》。幄(wò沃):帷幕。一拶(zā臜):挤簇成一团,这几句大意是:层层叠叠的密枝浓叶像千重碧绿的帷幕,枝头的榴花像簇挤的疏巾团团火红。花时本来有早有迟,不必赶时髦委身于春日的东风。前两句写石榴的绿叶红花,绚丽多姿。后两句发议论,谈花时各有早晚,不必趋势媚时都争抢着在春天开放。你看,石榴花不与百花争时,任自在五月间开花,不是把初夏也装点得很美吗?

元末明初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 《咏石榴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山峰丘峦。山河表里: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所以称为“山河表里”。潼关:关名,后汉建安中建,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历代均为军事要地。这几句大意是:潼关一带,地势极为险峻,华山的山峰好像都聚集到这里,黄河中波涛如发怒般咆哮。这三句可用来描写险关要塞奇伟壮丽的景象和险峻的地势。“聚”、“怒”二字,赋景以情,十分生动,为篇末抒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慨蓄势。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爱朔云边雪,一声寒角,平沙细草,几点飞鸿。

元·许有壬《沁园春》[十载炎方]。朔云边雪:北方边地的云雪。角:号角,古时军队用为号令。平沙:平远的沙漠。飞鸿:飞雁。这几句大意是:(我)喜爱那北方的浓云,边地的白雪,喜爱那寒风中的号声,喜爱那广阔的沙漠,稀疏的细草,喜爱那几只迎着寒风飞翔的征鸿。朔云、边雪、寒角、平沙,边地之荒凉旷远可见;而数茎细草,几点飞鸿,又使荒凉的景物凭添了许多生机,使之具有一种疏旷的美。作者以一个“爱”字统领四句,这种融情入景的写法.值得学习。

元代文学家 许有壬 《沁园春》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元·卢挚《[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南国:南方,此指江南杭州一带。西湖:即今杭州西湖。这两句大意是:江南的春天花团锦簇,艳丽如绣,新雨之后的西湖,潮水像油一样柔滑明亮。作者以“如绣”、“似油”这种通俗的比喻,写出了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可用来描写西湖春雨之后的美景。

元代诗人 卢挚 《[中吕]喜春来和则名韵》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元·揭奚斯《归舟》舸(gě葛):大船。这两句大意是:大船自激流中飞下,青田从两岸向后移行。此条上句平平,下句甚工,“移”字尤具点睛之力。诗人捕捉住乘舟自中流而下的真实感觉,用诗的语言加以表现,颇有奇趣。原本是船在行走,而置身船与急流中,倒感觉是青山自行移动。一个“移”字,表现出多少韵味和生气!这种一笔点活全盘的方法,可为今天写作时提供借鉴。

元代文学家 揭奚斯 《归舟》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元朝名言语录

元·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其一。渡:指渡口。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下,山外有山,山山相接;春水旁,渡边有渡,渡渡相望。这两句的构句法比较新颖,面面富有层次感。可用来描写春山春水。

元代散曲家 薛昂夫 《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元·杨维桢《庐山瀑布谣》。这两句大意是:我怀疑是天上仙女织的洁白熟绢,从仙女的织机上脱落下来,垂向人间。庐山瀑布是匡庐一大奇观,历代诗人的吟咏不胜枚举。诗人化用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和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意,弛骋浪漫想象,写出了“~“的佳句,进而叉说:“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诗境新意别具,又逗人遐想,借鉴别人,又不落前人之窠臼。

元末明初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 《庐山瀑布谣》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晦明:晦暗与明朗,指阴与晴。这几句大意是:山中有云,朦胧的景色显得更美;山中无云,明丽的景色宛如图画,山色因云之有无而或明或暗。云与山为伴,时高时下。作者写山间景色,用云加以映衬,使山色显得富于变化,趣味横生。可用来描写云雾变化中的山峰。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5144.html

名人名言朝代:元朝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