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人教课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础上,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2)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合理选用这三个统计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品尝发现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是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总图主要是让学生在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个统计量不总是有意义的,不总是合适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能够为今后,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地选用这三个统计量来说明数据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教师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研究相结合,尝试成功教法,让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实际参与,积极探索新知。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

(2)适用分组,面向全体,重点体现交流。

(3)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对于学生所体现出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闪光点应及时的给予鼓励、赞赏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

(一)引路津梁,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聪明吗?你勇敢吗?你自信吗?机遇与挑战并存,阳光与青春同在,现在,请你来参加我们的数学活动。

(二)课前热身,感受现实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学校决定期未时每班选送一个优秀班干部,她当班主任的这个班三个同学管理班级的能力都很好,只是这次期未成绩略有差异,成绩分别如下:(板书)小华:62,94,95,98,98 小明:62,62,98,99,100 小丽:40,62,85,99,99她不知道该如何确定1个人名单?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趣,拿来我们今天共同探讨,请大家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她确定。

(三)自主控究,合作交流

1、整体感知

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来说明数据的特征。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是一组数据的重心;中位数需要排序得到,像一条分界线;众数对分类变量尤其适合。

2、分组活动

活动内容:从三个人中确定一名优秀班干部人选,分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各小组组长记录,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达成共识,选出人选。最后由组长汇报人选及陈述其现由。

3、汇报结果(出示下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小华 89.4 95 98

小明 84.2 98 62

小丽 77 85 99

(听取各小组长汇报,对于各组陈述的理由,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最后教师补充:选择何种统计量,只要理由恰当,都可以接受。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4、提出问题:

(1)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恰当地选用三个统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

(2)由于“所关注的问题”不同,选用的统计量也不同,那么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以哪个量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泛?

(3)通过此次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活动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先独立思考,再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资源共亨,集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最后由学生概括,教师可适当补充得出结论。

5、讨论概括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常用的统计量,但并不总是有实际意义的(1)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是一组数据的重心,若关注数据的一般水平,则选用平均数(2)中位数需要排序得到,像一条分界线,若关注数据的中等水平,则选取用中位数;(3)众数对分类变量尤其适合,若关注数据的多数水平,则选用众数。

(四)解释应用,拓展明晰

1、例1、甲、乙两位同学的中考成绩如下:

甲:85,88,90,92,95

乙:68,90,95,97,98

若在这两名同学中录取一名,你是招生人员,你录取谁:为什么?(对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以此引导学生对这种录取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利弊进行讨论)

2、例2、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生了令人头痛的交通堵塞问题。我市对元亨东路是否改为单行道时,交警部门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有市民提出建议,认为衡量此道路的路况只需用过往车辆一天车速的平均数就合适了,你认为呢?如你认为不适合,请你应用有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帮助分析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常用,但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不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而随意使用平均数,那么所得到的数据将不会有大的指导作用。)

(五)随堂练习

1、选择题:

“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博鳌亚洲论坛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参观旅游的人数统计如下表:

日期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6日 5月7日

人数(单位:万) 1.2 1 1.5 1 1.2 1 0.6

其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2,1 (B)1,1.5 (C)1,1 (D)1.2,1.5

2、教科书p109练习。

3、教科书p108问题。

4、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每人销售量(单位:件)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 数 1 1 3 5 3 2

①求这15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②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量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六)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先由学生自己小结,后教师适当补充)

①内容总结: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常用的统计量,但并不总是有实际意义的,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是一组数据的重心;中位数需要排序得到,像一条分界线;众数对分类变量尤其适合,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②方法归纳: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但数据中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时,平均数难以反映一般水平;中位数需要排序得到像一条分界线,将排好的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众数很容易在统计表中找到,它对分类变量尤其适合,特别当一组数据有两个众数并且介于它们之间的数据又很少时,指出两个众数就更有实际意义。

(七)课后作业 完成<新课程学习指导>第93页至第94页练习。

五、教学自我评价

(一)可能成功的方面:

第一、导入情景设置较好,因为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富有挑战性的语言能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第二、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到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索、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

(二)可能存在不足的方面:

第一、对例2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放手不够,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若遇有困难时再组织学生讨论,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完成的。

第二、对小结第二点方法归纳时,教师或许会在随意和不随意中提示,甚至说出答案,应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做第4题练习时,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可能会少了一些,由此导致给学生提供的自由的空间不大,学生的潜能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六、案例点评: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怎样教他们就怎样学,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独立思考,勇敢发表见解的机会和意识。符老师本节课的设计突破常规,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一放式问题情境,开展链接生活的系列活动,营造了一种平等竞争,热烈讨论,交流合作的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想,去算,去说,相互鼓励,共同品尝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

总体说来,本节课的设计是较好的,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是:1、内容容量过大,对于例题的选取应遵循少于精的原则,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只选用例2),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发挥。2、对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问题等数学活动的主动程度关注不够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