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切线长定理教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切线长定理,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把知识连贯起来.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析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

(2)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对定理的猜想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猜想、证明,形成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

引导学生理解: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2、观察

利用电脑变动点p 的位置,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猜想

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 pA=pB.

4、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证明.

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

想一想:根据图形,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OpA=∠OpB(如图)等.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归纳:

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

6、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研究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p于C

(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

(2)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3)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4)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说明: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是在学习几何中关键,它是灵活应用知识的基础.

(二)应用、归纳、反思

例1已知: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

A和B是切点,BC是直径.

求证:AC∥Op.

分析:从条件想,由p是⊙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是切点可得pA=pB,∠ApO=∠BpO,又由条件BC是直径,可得OB=OC,由此联想到与直径有关的定理“垂径定理”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于是想到可能作辅助线AB.

从结论想,要证AC∥Op,如果连结AB交Op于O,转化为证CA⊥AB,Op ⊥AB,或从OD为△ABC的中位线来考虑.也可考虑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可获得多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连结AB.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 Op ⊥AB

又∵BC为⊙O直径

∴AC⊥AB

∴AC∥Op (学生板书)

证法二.连结AB,交Op于D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AD=BD

又∵BO=DO

∴OD是△ABC的中位线

∴AC∥Op

证法三.连结AB,设Op与AB弧交于点E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

∴ Op ⊥AB

=

∴∠C=∠pOB

∴AC∥Op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证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