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地用 、
、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3.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探索法.
2.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正弦、余弦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 、
、 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3.疑点: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的范围.
4.解决办法:通过旧知创设情境,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一副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将研究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弦和余弦.
(二)整体感知
当直角三角形有一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为 ,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
,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
而上节课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与“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以下要研究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
(三)教学过程
正弦、余弦的要领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
在上节课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 中,
中,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 的对边与余边的比叫做
的对边与余边的比叫做 的正弦,记作
的正弦,记作 ,锐角
,锐角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的余弦,记作
的余弦,记作 .
.
 .
.
若把 的对边
的对边 记作
记作 ,邻边
,邻边 记作
记作 ,斜边
,斜边 记作
记作 ,则
,则 ,
, .
.
引导学生思考:当 为锐角时,
为锐角时, 、
、 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
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 ,
, (
( 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教材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这里不妨增问“ 、
、 ”,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例1】求出如下图所示的 中的
中的 、
、 和
和 、
、 的值.
的值.

解:(1)∵斜边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学生练习教材p6~7中1、2、3题.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 、
、 、
、 和
和 、
、 、
、 .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
, ,
, .
.
 ,
, ,
, .
.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 .
.
解:(1) .
.
(2) .
.
这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安排六个小题:
(1) ;(2)
;(2) ;
;
(3) ;(4)
;(4) .
.
(5)若 ,则锐角
,则锐角 .
.
(6)若 ,则锐角
,则锐角 .
.
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猜测一下, 大概在什么范围内,
大概在什么范围内, 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四)总结、扩展
首先请学生作小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任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
 ,
, (
( 为锐角).
为锐角).
还发现 的两锐角
的两锐角 、
、 ,
, ,
, ,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0中2,3.
预习下一课内容.
补充:(1)若 ,则锐角
,则锐角 .
.
 (2)若 ,则锐角
,则锐角 .
.
七、板书设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