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正弦与余弦2 人教课标九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的正弦、什么是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

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由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围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完成p9中的1。

已知都是锐角,

(1)把写成的正弦。

(2)把写成的余弦。

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例3 (1)已知,且,求

(2)已知,求

(3)已知,求

(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最好将题目变形:

(2)已知,则

(3),则,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p.9中2。

(1)已知,且,求

(2)已知,求

(3)已知,求

学生独立完成p9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

p9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查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

(三)总结、扩展

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

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1习题6.11A组4、5。

五、板书设计

6.1 正弦和余弦(三)

一、余角余函数关系 二、例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