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倍角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三角恒等式,并推导三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通过以上公式的推导,学生能够了解各公式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推导公式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二倍角公式的推导、记忆及成立的条件.教学难点是灵活理解“二倍角”的含义,并熟练地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公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师:说得很准确.上面这几个公式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大家会愈发体会到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是本章各类公式的基础.这章公式虽然较多,但只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既快又准地记住.以上六个公式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教师在画上表图时,一定要强调公式成立的条件,对不能用公式的问题要转化用其它方法解决,例如诱导公式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sinα,cosα,tanα来表示sin2α,cos2α,tan2α?

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当两个角相等,即α=β时,问题就解决了,例如:

sin 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

师:想得非常好.这正是老师多次向同学们强调的学好数学的八字方针,即“联想、对比、转化、应用”.在这个题目中的具体应用.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函数中很重要的一节的内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教师板书课题,并请另一位学生叙述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用红粉笔写在黑板上.)

师:由推导过程可知,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大家在记忆时应注意公式间的联系.另外,由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2α+cos2α=1,公式C2α又可以变形为:

cos2α=2cos2α-1

cos2α=1-2sin2α.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推导过程.)

师:有了这组二倍角三角函数公式,我们是否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应用呢?

生:不行.还应考虑公式成立的条件.

师:非常好.我们在前面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请同学们联想前面的知识,讨论一下二倍角三角函数公式成立的条件.(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给些时间请学生讨论,得结论.)

生:在二倍角的正弦和余弦公式中,角α没有限制,即α为任意角.但

∈Z时,公式才能成立,否则公式不成立.

师:你能阐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kπ,k∈Z时,tan2α是不存在的.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均不能使用二倍角正切公式.

师:说得非常好.想得全面,说得充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同

刚才同学说不能用二倍角正切公式解决,那又如何处理呢?

生:这种情况,可以改用诱导公式

师:考虑问题要周全,处理问题要讲究方法,要学会作多面手,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我们的讨论,使二倍角公式趋于完善,大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请大家将二倍角三角函数公式成立的条件写在公式后面.

(教师用红粉笔写在黑板上.)

师:在同学们熟悉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我还有几点说明希望同学们注意.

第一,公式是用单角三角函数来表达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第二,要灵活理解“二倍角”的含义.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

第三,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当且仅当α=kπ,k∈Z时,sin2α=2sinα成立.同理,一般情况下,cos2α≠2cosa,tan2α≠2tanα.我留一个课下思考题,请同学们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才能成立.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

(事先将例题在幻灯片上写好,这样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密度.)

例1不查表,求下列函数值:

(可将(1)~(3)作为第1组,请学生起立直接口答;(4)~(6)作为第2组,在笔记本上写出求值过程.注意每一步均要体现运用公式的变形过程,不要跳步.)

((1)~(3)题过程略,(4)~(6)题学生做完后起立说,教师板书.)

师:要熟悉二倍角公式,尤其是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还要注意公式的正用与反用,注意恒等变形。

生:第(5)题有两种方法:

生:第(6)题也有两种变形方法,

师:上面两个题两位同学做得都很好,我们在做题时要讲究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解归一.要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要求大家在平时作业中,课堂练习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这也是注重知识间联系,真正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的一条重要途径.

师:(板书)

例2

师:题目中对角α有范围限制,做题中应注意什么?仅知sinα值,欲求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先需要知道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想一想.

生:角α有范围限制,应考虑三角函数的符号;知道sinα值,还需求出cosα,tanα才能完成题目要求.

师:你说我写.请全体同学看看他的解题过程,有问题可以指出来.

师:首先肯定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但过程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简化求解过程.

生:我想cos2α=cos2α-sin2α,走这条路固然可以,但还是用cos2α=1-2sin2α较好,这样使用已知的原始数据,减少了错误的可能性.

师: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答案正确是我们最低的要求,对自己标准要高一些,要精益求精,我们师生以此共勉吧!我这里有一道证明题,请全体同学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战胜它,并力争一题多解.

师:(板书)

例3

(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

师:请大家想想,到现在为止,证明三角恒等式我们大致有几种方法?

生:从复杂一端化向简单一端;两边化简,中间碰头;化切割为弦;还可以利用分析综合法解决.有时几种方法会同时使用.

师:概括得很好.有没有补充?

生:今天学习了二倍角公式,我认为可以化倍角为单角,这也是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种方法.

师:非常好.他很善于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下面希望同学踊跃发言,把你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我和前面同学的方法略有区别.

=tanθ=右.

师:两位同学在前期的化简方法不同,变形都很巧妙.同学们从中是否体会到了数字“1”的妙用?它在三角恒等式中一旦出现,在证明过程中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证题中,万万不要忽视它.

生:老师,我对“1”的妙用深有体会,下面我说说我的证明过程.

教师:思路很清晰.以上几种方法大致遵循以下规律:首先从复杂端化向简单端;第二,化倍角为单角,这是我们今天刚刚学习的;第三,证题中注意对数字的处理,尤其“1”的妙用,还望同学们仔细体会.在这道题中通常用的几种方法大家都见到了,我想留一个思考题:能够将右端的正切化成弦,再用分析法,能够证出该题.课下请同学们思考.倍角公式不限于二倍角,凡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示的三倍角,四倍角等的三角恒等式,都叫做倍角公式.下面我们来试着推导三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师:(板书)

例4(1)用sinθ表示sin3θ;

(2)用cosθ表示cos3θ.

(给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师:面对一道新题,怎么想?从哪里入手?怎么变形?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它?其实就是要学会“联想”,不要害怕因此而耽误时间,久而久之,你们倘若真正养成了会想问题的好习惯,你的数学水平,不,应该是整体各科的水平,就会上升一个大台阶,对你们将来步入社会,继续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生:可以将三倍角先转化成二倍角和单角,再将二倍角转化成单角,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师:思路是对的,能否具体说一下?

生:sin3θ=sin(2θ+θ)

=sin2θ·cosθ+cos2θ·sinθ

=2sinθ·cosθ·cosθ+(1-2sin2θ)·sinθ.

(停顿.问他为什么用cos2θ=1-2sin2θ,而不用另外两种形式.)

(续上)=2sinθ·cos2θ+sinθ-2sin3θ

=2sinθ(1-sin2θ)+sinθ-2sin3θ

=3sinθ-4sin3θ.

所以sin3θ=3sinθ-4sin3θ.

师:推导得非常漂亮,每一步变形均很清楚,格式很标准.下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推导三倍角的余弦公式.

生:cos3θ=cos(2θ+θ)

=cos2θ·cosθ-sin2θ·sinθ

=(2cos2θ-1)cosθ-2sin2θ·cosθ

=2cos3θ-cosθ-2(1-cos2θ)·cosθ

=4cos3θ-3cosθ.

所以cos3θ=4cos3θ-3cosθ.

师:推导正确.上面我们是由和角公式与二倍角公式结合使用,推出结论,哪位同学还有其它方法?

生:老师,我只用了和角公式就直接推出来了,以三倍角正弦为例.

sin(α+β+γ)

=sin[(α+β)+γ]

=sin(α+β)·cosγ+cos(α+β)·sinγ

=[sinα·cosβ+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α·sinβ]·sinγ

=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当α=β=γ=θ时,即得:

sin3θ=sinθ·cos2θ+sinθ·cos2θ+sinθ·cos2θ-sin3θ

=3sinθ·cos2θ-sin3θ

=3sinθ(1-sin2θ)-sin3θ

=3sinθ-4sin3θ.

用此方法,同样可以推出三倍角余弦公式.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兴奋地点头,继而又微微摇头,有什么见解?

生:方法2同样是一种推导方法,但与方法1比较,还是麻烦些,所以我认为,求其它倍角公式时,还是把和角公式与倍角公式结合起来用比较简便.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力争对每种方法作深入的探讨,这样将加深对题目本质的理解,加深对每种解法本质的理解.加深对所用概念、公式和相互联系的理解.如果将这些解法相互比较,进行抽象,还会在方法上有所创造,提高解题能力,那就更有价值了.

师:(板书).用tanθ表示tan3θ.

这个作为思考题,同学们回家推导一下.我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内容.

(在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表图上,扩充倍角公式,使学生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业:课本p219练习第3,4,5,7题.

补充:不查表,用倍角公式求sin18°的值.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份教案写的是倍角公式一堂课的实录,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地叙述出来.如果只是为了自己教学,我想,只要记下教学过程即可:

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2.引入并推导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

3.讨论二倍角公式成立的条件.

4.强调灵活理解二倍角的含义.

5.例1、例2是熟悉公式,强调书写格式.

6.例3、例4是强调一题多解,从而上升至类比和化归的思想.

7.小结,作业.

我为什么要采取上面几个环节呢?目前数学教材是从少数公理、定理出发,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于是过程1,3,4可省略,直接给出二倍角公式,继而大量练题.教材总是把知识和方法用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直接给出,学生只要记住公式就行.因此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直截了当,节约时间;缺点是学生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把知识或方法不是作为“过程”,而是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长此以往,越“抛”越多,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认识结构.反之,插入环节1,3,4,使学生真正掌握二倍角公式的本质,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就为今后继续学习三角公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构造全章三角公式的内在联系图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一上课开始,到推导公式,几道例题始终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每一部分又分别强调学法指导,一题多解,善于联想,举一反三,善于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融洽.学生不会因为感到枯燥而厌学,反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