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力和机械》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二是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

理解最常见的力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力学的基础。本章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对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学习与探究,并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对于简单机械,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教材通过对杠杆的学习,以“学生自己探究”和“科学世界”的形式展示简单机械滑轮、轮轴和斜面的特点和应用。编排富于变化,对学生应具有吸引力。

二、本章教材编写特点

编写教材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但是,它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便于操作,同时也应该给使用者以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上思想。

(一)内容选择生动、有趣,贴近现代生活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实现《课程标准》的载体,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章教材内容的选择,力求生动有趣,贴近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章首语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它不仅有趣地引入课题,同时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留有思考的空间,我国古人的“忧天”和牛顿的“忧无”区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上是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每节中都配有具有现代感的图片,接近学生生活。如“蹦极”“走钢丝”“弹弓”“撑杆跳高”“气垫船”“点焊机器人”“电梯”等,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具体、形象地再现“有用”的物理。文中还有大量可随堂进行的小实验,适用性强,如“模拟引力”“轻压直尺”“划火柴”“模拟盘山公路”等,还有有趣的科学漫画──用定滑轮提粮食,再现了物理的“有趣”。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把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当前最尖端的航天科技联系起来;科学世界“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好载体。

(二)内容的组织与处理,体现“学生”这个中心

本章五节都组织有探究内容,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把便于学生自己研究的问题尽量安排学生探究。器材简单、探究思路清晰、结论易得、便于操作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对于某个具体的探究内容,注意了正确的引导,例如,“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探究,教材开始就留有两个空,“你的猜想是:重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理由是_______”,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猜想习惯──有理由的猜想,最后通过绘制图像而引导性设问: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既是引导,更是培养,润物细无声。在“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制作和使用,最后总结测力计的使用应注意的事项,教材点明一点、提示一点、留一点,这样留有余地的处理,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利于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培养,同时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本章教材这样处理的地方很多,每节都有,并且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想想议议”、第三节中的图片(图12.3-1)、第四节中的“科学世界──杠杆的应用”、第五节中的“想想议议”等,这些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三)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形式活泼

本章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知识的特点,考虑“学生”这个中心,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有文字叙述,有学生探究,有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有照片、图画、漫画,有科学世界,还有提示小方框栏等,并且许多是交叉呈现。如“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呈现一幅形象的科学漫画(地球与月亮间的万有引力),生动活泼,同时还传递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信息。教材中的第三节“摩擦力”,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出摩擦力这一概念,但并没有用文字明确提出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而是在旁边呈现一幅图片(在显微镜下看,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给学生和教师以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体现了编者忠于《课程标准》而又超越《课程标准》的意图。

方式多样、形式活泼的内容呈现,始终给学生以新鲜感并提供一种学习的动力,教材还给出了第一次出现的物理概念或名词的英语形式,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是编者的最大追求。

三、与老教材相比的不同之处

(一)课程容量更大,展示的学习方式多样灵活

本章所讲的内容是过去老教材两倍的篇幅才能完成的,并新增了“弹力”的概念,加强了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如何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新教材的编写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如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做做、想想、议议相结合等。并将许多内容作了弹性处理,便于教师根据情况自由地掌握。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中的“想想议议”,就把老教材要用很大篇幅才能完成的简单机械中力与距离的关系放在“想”和“议”上,教师的处理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二)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不过分追求知识的严密

这是新教材与老教材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处:1.第二节中的探究活动──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几乎可以说是直接让学生拿弹簧自制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没有繁文缛节,注重的是过程、讲究的是方法,包括注意事项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2.第五节中的探究活动,教材引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后,直接让学生探究它们的特点,只有要求,没有给出结论。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

(三)试题设计更能体现“学”物理

本章试题并不是知识的重视,而是在“学”字上下功夫,注重动手、动脑,几乎所有的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完成习题的过程变成再学习、再发现的过程。同时,试题的设计也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有知识技能型的试题,如第一节课后的习题;有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试题,如第49页第1题;有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试题,如第49页第4题等。

四、教材处理的一些建议

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但给使用者留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因为《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并不等于说不能拓展和加深。因而我们在具体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实际加以灵活处理。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吃饱”“吃好”,这是编者最大的愿望。

1.在课题引入上,可增加一些生活实例,也可自己创设情景引入,也可通过阅读这方面的科学文章或放映这方面的影像资料引入等等。不拘泥于某种形式。

2.在知识探究方面,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衔接,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3.注意与新科技成果的结合,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局限于物理教材。

4.挖掘利用手边的物品动手学物理的素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这也是教材编写中所追求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