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诞第二十三》

【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第7 则记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他们不管男女有别。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第7、8 则记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第2、9、11 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其次就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例如第28 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第12 则记人和猪共喝一瓮酒。他们以为这就是名士风流。第53 则记王孝伯之言,可说有点睛之妙,他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除此以外,他们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例如第47 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邻县戴安道,立刻乘船去拜访,经一夜才到,可是又及门而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余如赌博、抢劫、偷拿别人财物、酒后唱挽歌、言谈不检点、等等,都是故意放纵自己的表现。至如第31 则记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走到半路,把信全都扔到了江里,声称自己“不能作致书邮”。这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赖行径、与名士任诞似无甚关系。

任诞的动机,各人或有不同。第13 则记阮籍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亦欲作达”,可见阮籍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借酒浇“胸中垒块”(第51 则),而他的儿子只是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无怪他要反对了。

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本书分立《任诞》一门,多少可以看出编纂者并不同意这种行为,还是主张以礼法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

(1)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

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

【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2)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

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3)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①。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②!”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③。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矣④。

【注释】

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好酒,曾作《酒德颂》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病酒:饮酒沉醉,醒后困乏如病,叫病酒。病酒要用饮酒来解除,这就是下文说的解酲。

②捐:舍弃;倒掉。摄生:养生。

③一斛:十斗。斗指酒斗,占代的盛酒器。酲(chéng):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状态。

④隗(wéi)然: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4)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①。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②。”故终日共饮而醉。

【注释】

①非类:不是同类的人,这里指身分。门第不同类的人。

②辈:同一类别、等级。

【译文】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5)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

①步兵校尉:官名。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6)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①!”

【注释】

①裈(kūn):裤子。

【译文】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7)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注释】

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8)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9)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①!”

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②。

【注释】

①豚:小猪。穷:穷尽。按:当时孝子哭,大概照例要呼喊“穷、奈何”,是一种习俗。

②都:总共。废:指身体损伤。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

(10)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①;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②;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③。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释】

①阮仲容:阮咸,字仲容,是阮籍的侄儿,竹林七贤之一。

②“七月”句:旧时风俗,七月七日晒衣裳、书籍,据说这样就不会受虫蛀。

③犊鼻裈:短裤,一说围裙。

【译文】阮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姓住在道北;道北阮家都很富有,道南阮家比较贫穷。七月七日那天,道北阮家大晒衣服,晒的都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阮仲容却用竹竿挂起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这样做做罢了!”

(11)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①。

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②。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③。”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注释】

①“阮方”句:依丧礼,阮籍坐在坐床上是离了丧位,箕踞而坐,也不合礼法。下文客人席于地,而孝子坐在床上,更是不合礼法。

②吊喭:同“吊唁”。

③仪轨:指礼法,礼制。

【译文】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腋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坐床上,没有哭。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坐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照顾得很恰当。

(12)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①。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注释】

①宗人:同一家族的人。斟酌:斟酒。

【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

(13)

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①。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

【注释】

①阮浑:字长成,是阮籍的儿子。按:联系下文,这一句的“长成”似长大成人之意。

【译文】阮浑长大成人了,风采、气度像父亲,也想学做放达的人。他父亲阮籍对他说:“仲容已经入了我们这一流了,你不能再这样做了!”

(14)

裴成公妇,王戎女①。王戎晨往裴许,不通径前。裴从床南下,女从北下,相对作宾主,了无异色。

【注释】

①裴成公:裴倾,字逸民,死后溢为成。

【译文】裴 的妻子,是王戎的女儿。王戎一天清早到裴 家去,不经通报就一直进去。裴 看见他来,从床前下床,他妻子从床后下床,和王戎宾主相对,没有一点难为情的样子。

(15)

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①。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②。曰:“人种不可失③。”即遥集之母也。

【注释】

①鲜卑:古代住在东北、内蒙一带的一个民族。

②重服:最重的孝服,即为父母丧而穿的孝服。累骑:重骑,这里指同乘一驴。

③人种:这里指鲜卑婢已怀孕。

【译文】阮仲容早就宠爱着姑姑家那个鲜卑族的婢女。在给母亲守孝期间,他姑姑要迁到远处,起初说要留下这个婢女,起程以后,终于把她带走了。仲容知道了,借了客人的驴,穿着孝服亲自去追她,两人一起骑着驴回来。仲容说:“人种不能丢掉。”这个婢女就是阮遥集的母亲。

(16)

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①。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衷败而不救②?”和曰:“元衷如北夏门,拉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③。”

【注释】

①任恺:字元哀,晋武帝时为侍中,总门下枢要,与掌朝政的贾充不和。贾充既举荐他为吏部尚书,又指使人检举他。结果他被免官,受到冷落和毁谤。检括:检束;检点。

②“卿何”句:和峤在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得到武帝的器重,又和任恺很亲密,所以有人责备他不救。

③北夏门:洛阳城北的一座门楼,是最高大雄伟的。这里用来做比喻。拉:断裂。

【译文】任恺失去权势以后,不再自我检束了。有人问和峤说:“你为什么眼看着元哀被搞垮而袖手不管呢?”和峤说:“元哀就好比北夏门,本来要毁坏,不是一根木头所能支撑得了的。”

(17)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①。有一老姬,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姬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姬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资牛酒诣道真②,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注释】

①渔:捕鱼。

②赍(jì):携带。

【译文】刘道真年轻时,常常到草泽去打鱼,他擅长用口哨吹小曲,听到的人都流连忘返。有一个老妇人,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很喜欢他的口哨,就杀了个小猪送他吃。道真吃完了小猪,一点也不道谢。老妇人看见他还没吃饱,又送上个小猪。刘道真吃了一半,剩下一半,就退回给老妇人。后来担任吏部郎,老妇人的儿子是个职位低下的令史,道真就越级任用他。令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经过。于是他带上牛肉酒食去拜见道真,道真说:“走吧,走吧!我没有什么可以再用来回报你的了。”

(18)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译文】阮宣子常常步行,拿一百钱挂在手杖上,到酒店里,就独自开怀畅饮。

即使是当时的显要人物,他也不肯登门拜访。

(19)

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①。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②。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③。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④。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⑤?”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

【注释】

①山季伦:山简,字季伦,西晋未年,任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守襄阳。当时战乱不断,他却悠闲度日,沉迷在酒中。按:豪饮狂乐,行为不检,这是当时士大夫的风气。

②“山公”句:大意是,山简经常径自到高阳池去游玩,一醉方休。高阳池,本名习家池,是汉侍中习郁的养鱼池。是一处游乐胜地。山简每到这里,常大醉而归,曾说:“此是我高阳池也”,由此改名高阳池。按:山简这话是以“高阳酒徒”自命。

③“日莫”句:大意是,天晚了,倒卧在车上回家,酩酊大醉,一无所知。茗艼,同“酩酊”,形容大醉。

④“复能”句:大意是,不久又能骑骏马,只是白头巾戴颠倒了。按:这里指酒醒了又能骑马,只是醉态朦胧,连头巾都戴歪了。白接篱,用白鹭身上的长羽毛做装饰的白帽子。

⑤“举手”句:大意是,举起手问葛强,我和你这个并州儿相比怎么样?并(bīng)州,约当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内蒙的一部。

【译文】山季伦都督荆州时,经常出游畅饮。人们给他编首歌说:“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县。葛强是他的爱将,是并州人。

(20)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①。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②?”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注释】

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江东吴郡人,曾任大司马东曹椽,不久弃官。江东步兵:步兵,指阮籍,张翰是江东人,所以称他为江东步兵。这里是说他嗜酒放荡,有如步兵校尉阮籍。

②乃可:同“那可”,哪可,岂可。

【译文】张季鹰任情适性,放诞不羁,当时的人称他为江东步兵。有人对他说:“你怎么可以放纵、安逸一时,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季鹰回答说:“与其让我身后有名,还不如现在喝一杯酒!”

(21)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①。”

【注释】

①毕茂世:毕卓,字茂世,是个做世、放任的人,曾任吏部郎,常饮酒废职。蟹螯(áo):螃蟹前面的一对钳子。拍浮:击水浮游;游泳。

【译文】毕茂世说:“一只手拿着蟹螯,一只手拿着酒杯,在酒池里游泳,这就足以了结这一辈子了。”

(22)

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①。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张曰:“吾亦有事北京②。”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注释】

①贺司空:贺循,会稽郡山阴人,死后赠司空。曾任武康县令,后召补太子舍人,才进京。太子死后,其子立为皇太孙,贺循可能转为太孙舍人。赴命:前去接受任命。阊门:姑苏城门名。

②北京:指洛阳。贺。张二人都是吴人,当时南方人称洛阳为北京。

【译文】司空贺循到京都洛阳去就职,担任太孙舍人,经过吴地的阊门时,在船上弹琴。张季鹰原本不认识他,这时候正在金阊亭上,听见琴声非常清朗,下船去找贺循,于是就一起谈论起来,结果彼此加深了了解,非常高兴。张季鹰问贺循:“你要到哪里去?”贺循说:“到洛阳去就职,正在赶路。”张季鹰说:“我也有事要到洛阳。”顺路搭船,就和贺循一同上路。他并没有告诉家里,家里追寻起来,才知道这回事。

(23)

祖车骑过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①。王、庾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诸公怪间之,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②。”祖于时恒自使健几鼓行动钞,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③。

【注释】

①祖车骑:祖巡,死后赠车骑将军。西晋未过江,任徐州刺史、军谘祭酒,性格放达,不拘小节。常怀收复中原之志,宾客皆勇士,当时扬州闹饥荒,此辈多为盗贼,打劫富户。舆论因此轻视祖巡。而这一则文字说是祖巡派勇士去打劫。服玩:服用玩赏的物品。

②南塘:秦淮河南岸。塘,堤岸。一出:一番;一回。

③鼓行:击鼓行进,指明目张胆、无所顾忌地做。劫钞:抢劫。

【译文】车骑将军祖巡过江到南方时,国家、个人都很贫乏,没有什么名贵的服用和玩赏物品。有一次,王导、庾亮等人一起去看望祖逖,忽然看见皮袍一叠一叠的,珍宝服饰排得满满的。王导等人感到很奇怪,就问祖逖,他回答说:“昨天夜里又到南塘走了一趟。”祖逖当时经常亲自派勇士公然去抢劫,主管的人也容忍而不追究他。

(24)

鸿肿卿孔群好饮酒①。王丞相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②?”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③?”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怵米,不了曲素事④。”

【注释】

①孔群:字敬休,东晋时官至御史中丞。按:这里说孔群是鸿肿卿,实是大鸿胪(隋代以后改称鸿肿寺卿),掌管朝祭礼仪等;东晋时有事则临时设置,无事则省。

②瓿(bù):小瓮。日月糜烂:《晋书·孔群传》作“日月久糜烂邪”,可能对。日月,也可以是一日一月,即指时间短。

③糟肉:用酒或酒糟腌制的肉。

④秫米:粘高粱米。曲蘖(qu nie):酒曲,这里指用酒曲酿酒。

【译文】鸿肿卿孔群好喝酒。丞相王导对他说:“你为什么经常喝酒?你难道没看见酒店盖酒坛的布,过不了多少时间就腐烂了吗?”孔群说:“不是这样。您难道没看见糟肉,反而更能耐久吗?”孔群曾经给亲友写信说:“今年田地里只收到七百石秫米,不够酿酒用的。”

(25)

有人讥周仆射:与亲友言戏,秽杂无检节①。周曰:“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②!”

【注释】

①周仆射:周f ,字伯仁,任尚书左仆射,享有崇高声望。纵酒放荡,蔑视礼法,常醉酒失态。

②“吾若”句:这里以长江的弯曲比喻自己行为的偏差。

【译文】有人指责尚书左仆射周f :和亲友言谈玩笑,粗野驳杂,失于检点节制,周f 说:“我好比万里长江,怎么能一泻千里也不拐一个弯儿!”

(26)

温太真位未高时,屡与扬州。淮中估客樗蒱,与辄不竞①。尝一过,大输物,戏屈,无因得反。与庾亮善,于肪中大唤亮曰:“卿可赎我!”鹿即送直,然后得还②。经此数四。

【注释】

①温太真:温峤,字太真,在晋明帝时任中书令,和厦亮有深交。樗蒱(chūpú):一种赌博游戏。

②直:同“值”,代价,钱。

【译文】温太真官职还不高的时候,屡次和扬州、淮中的客商赌博,一赌起来,总是赌不过人家。有一次,他又去了,大大地输了一笔钱,玩得钱都输光了,没法回去。他和庾亮很友好,就在船上大声招呼庾亮说:“你该来赎我!”质亮立刻送钱过去,他才能够回来。他多次做过这种事。

(27)

温公喜慢语,卞令礼法自居。至庾公许,大相剖击。温发口鄙秽,庾公徐曰:“太真终日无鄙言①。”

【注释】

①“太真”句:当时风气以傲慢放纵为达。庾亮这样说,是看重太真的放达。

【译文】温太真喜欢说些轻慢放肆的话,尚书令卞壺以礼法之士自居。两人到庾亮那里去,极力互相分辨、反驳。温大真出口庸俗、粗鄙,庾亮却慢悠悠他说:“太真整天出言不俗。”

(28)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①。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同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注释】

①周伯仁:参看前文第25 则注①。据记载,他过江后经常喝醉,只有他姐姐死时醒酒三天,他姑姑死时,醒酒三天。所以下文说:“三日不醒”,其中“不”字疑衍。

【译文】周伯仁风格德行高尚庄重,深知国家的危乱。过江以后,连年经常豪饮,曾经一连三天不醒。当时的人把他叫做三日仆射。

(29)

卫君长为温公长史,温公甚善之。每率尔提酒脯就卫,箕踞相对弥日①。卫往温许亦尔。

【注释】

①脯:干肉。

【译文】卫君长任温峤的长史,温娇非常赞许他。经常随随便便提着酒肉到卫君长那里去,两人伸开腿对面坐着,一喝就是一整天。卫君长到温娇那里去时也是这样。

(30)

苏峻乱,诸质逃散①。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蘧篨覆之②。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③。卒舍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④。自送过淛江,寄山阴魏家,得免⑤。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⑥。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⑦;使其酒足徐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斜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⑧。

【注释】

①“苏峻”句:参看《容止》第23 则注①。

②庾冰:庾亮的弟弟,曾任吴国内史(即这里说的为吴郡)。苏峻叛乱时,曾遣兵攻庾冰,庾冰抵挡不住,弃郡奔会稽。后领兵攻苏峻,直达京都。蘧篨(qúchú):粗席子,用竹子或苇子编成。

③所在:到处;各处。

④监司:负责监察的官员。

⑤淛(zhè)江:浙江的古名。

⑥厮:杂役。名器:官爵和车服等标志名位、等级的器物。

⑦执鞭:拿鞭子赶车,泛指为他人服役。

⑧达生:指看透人生的二种达观的处世态度。

【译文】苏峻发动叛乱时,姓庚一族的人都逃散了。庾冰当时任吴郡内史,单身逃亡,百姓官吏都离开他跑了,只有郡衙里一个差役独自用只小船装着他逃到钱塘口,用席子遮掩着他。当时苏峻悬赏募集人来搜捕庾冰,要求各处搜查,催得非常紧急。那个差役把船停在市镇码头上走了,后来趁着喝醉了回来,舞着船桨对着船说:“还到哪里去找庾吴郡,这里面就是!”庾冰听了,非常恐惧,可是不敢动。监司看见船小舱窄,认为是差役烂醉后胡说,一点也不再怀疑。自从送过浙江,寄住在山阴县魏家以后,庚冰才得以脱险。后来平定了叛乱,庾冰想要报答那个差役,满足他的要求。差役说:“我是差役出身,不羡慕那些官爵器物。只是从小就苦干当奴仆,经常发愁不能痛快地喝酒;如果让我这后半辈子能有足够的酒喝,这就行了,不再需要什么了。”庾冰给他修了一所大房子,买来奴婢,让他家里经常有成百石的酒,就这样供养了他一辈子。当时的人认为这个差役不只有智谋,而且对人生也很达观。

(31)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译文】殷洪乔出任豫章太守,临走时,京都人士趁便托他带去一百来封信。他走到石头城,把信全都扔到江里,接着祷告说:“要沉的自己沉下去,要浮的自己浮起来,我殷洪乔不能做送信的邮差!”

(32)

王长史、谢仁祖同为王公掾①。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使人思安丰。”

【注释】

①王长史:王濛。王导任丞相时调他为属官,后转司徒左长史。谢仁祖谢尚,字仁祖,擅长音乐,通晓各种技艺,能作鸲鹆(qúyù)舞(即八哥舞)。性格任性开朗,类似安丰侯王戎,深受王导器重。王导把他比做王戎,常呼他为小安丰。

【译文】长史王濛和谢仁祖同是王导的属官。王濛说:“谢掾会跳一种特殊的舞。”谢仁祖就起来跳舞,神情意态非常悠闲。王导仔细地看着他,对客人说:“他让人想起安丰。”

(33)

王、刘共在杭南,酣宴于桓子野家①。谢镇西往尚书墓还——葬后三日反哭——诸人欲要之②。初遣一信,犹未许,然已停车;重要,便回驾。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渍著帽,酣宴半坐,乃觉未脱衰③。

【注释】

①杭南:即航南,朱雀桥南,指乌衣巷。东晋时,王、谢诸名族聚居在这里。桓子野:桓伊的小名。

②反哭:古丧礼仪式,葬后迎死者神主回祖庙,并哭祭。要(yāo):邀请。

③帻(zé):头巾。衰(cuī):通“縗”,用粗麻布做的丧服,不缝边的。

【译文】王濛和刘惔一同在乌衣巷桓子野家开宴畅饮。这时,镇西将军谢尚从他叔父、尚书谢衷的陵墓回来——他在谢衷安葬后三天奉神主回祖庙哭祭——大家想邀请他来宴饮。开头派个送信人去请,他还没有答应,可是已经把车停下;又去请,便立刻掉转车头来了。大家都到门外去迎接,他就亲亲热热地拉着人家的手下了车。进门后,刚刚来得及脱下头巾,戴上便帽就入座,直到痛饮中途,才发觉还没有脱掉孝服。

(34)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①。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②。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③。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与债主戏。耽素有蓺名④,债主就局曰:“汝故当不办作袁彦道邪⑤?”遂共戏。十万一掷,直上百万数。投马绝叫,傍若无人⑥。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

【注释】

①敦:催促。

②袁耽:字彦道,陈郡阳夏人,年轻时就爽朗不羁,官至司徒从事中郎。

③居艰:居丧;守孝。慊(qiàn)吝:不满意而为难。

④蓺(yì):同“艺”,技能,这里指赌博的技巧。

⑤不办:不会。

③马:筹码,计数的用具,古代常用于赌傅。绝叫:大叫。以此虚张声势。

【译文】桓温年轻时家里很贫困,有一次赌博输得很惨,债主催他还债叉催得很急。他考虑着自救的办法,却又想不出。陈郡的袁耽英俊豪迈,多才多艺,桓温想去向他求救。当时袁耽正在守孝,桓温担心引起疑虑,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他随口就答应了,没有丝毫的不满意和为难。于是换了孝服,把戴的布帽揣起来跟桓温走,去和债主赌博。袁耽赌博的技巧一向出名,债主却不认识他,临开局时说:“你想必不会成为袁彦道吧?”便和他一起赌。一次就押十万钱做赌注,一直升到一次百万钱。每掷筹码就大声呼叫,旁若无人。赢够了,他才伸手从怀里摸出布帽来掷向对手说:“你到底认识不认识袁彦道?”

(35)

王光禄云:“酒正使人人自远①。”

【注释】

①自远:疏远自己;忘掉自己。

【译文】光禄大夫王蕴说:“酒正好能让每个人在醉眼朦胧中忘掉自己。”

(36)

刘尹云:“孙承公狂士,每至一处,赏玩累日,或回至半路却返①。”

【注释】

①狂士:狂放的人。却返:返回。

【译文】丹阳尹刘谈说:“孙承公是个狂放的士人,每到一个风景胜地,就一连几天地赏玩,有时已经回到半路又返回去。”

(37)

袁彦道有二妹:一适殷渊源,一适谢仁祖。语桓宣武云:“恨不更有一人配卿!”

【译文】袁彦道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殷渊源,一个嫁给谢仁祖。有一次他对桓温说:“遗憾的是没有另一个妹妹许配给你!”

(38)

桓车骑在荆州,张玄为侍中,使至江陵,路经阳岐村,俄见一人持半小笼生鱼,径来造船,云:“有鱼,欲寄作脸①。”张乃维舟而纳之。间其姓字,称是刘遗民。张素闻其名,大相忻待②。刘既知张衔命③,问:“谢安、王文度并佳不?”张甚欲话言,刘了无停意。既进脍,便去,云:“向得此鱼,观君船上当有脸具,是故来耳。”于是便去。张乃追至刘家。为设酒,殊不清旨,张高其人,不得己而饮之④。方共对饮,刘便先起,云“今正伐获,不宜久废⑤。”张亦无以留之。

【注释】

①寄:托付。脍:细切的鱼,这里指生鱼片。

②忻(xīn):同“欣”。

③衔命:奉命。按:刘遗民是个隐士,知道张玄是官场中人,就不愿和他深谈了。

④清旨:清澈、味美。

⑤获:芦苇一类的草。

【译文】车骑将军桓冲任荆州刺史时在江陵镇守,当时张玄任侍中,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路经阳歧村,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半小筐活鱼,一直走到船旁来,说:“有点鱼,想托你们切成生鱼片。”张玄就叫人拴好船让他上来。问他的姓名,他自称是刘遗民。张玄一向听到过他的名声,就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刘遗民知道张玄是奉命出差以后,问道:“谢安和王文度都好吗?”张玄很想和他谈论一下,刘遗民却完全无意停留。等到把生鱼片拿进来,他就要走,说:“刚才得到这点鱼,估计您的船上一定有刀具切鱼,因此才来呢。”于是就走了。张玄就跟着送到刘家。刘遗民摆上酒,酒很浊,酒味也很不好,可是张玄敬重他的为人,不得已喝下去。刚和他一起对饮,刘遗民先就站起来,说:“现在正是割获的时候,不宜停工太久。”张玄也没有办法留住他。

(39)

王子猷诣郗雍州,雍州在内,见有 ,云:“阿乞那得此物!”

①令左右送还家。郗出觅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负之而趋。”郝无忤色。

【注释】

①郗雍州:郗恢,字道胤,小名阿乞,曾任雍州刺史。 :应作毾 (tàdēng),毛毯。此物当时很少,所以珍贵。

【译文】王子猷去拜访雍州刺史郗恢,郗恢还在里屋,王子猷看见厅上有毛毯,说:“阿乞怎么得到这样的好东西!”便叫随从送回自己家里。郗恢出来寻找毛毯,王子猷说:“刚才有个大力士背着它跑了。”郗恢也没有不满情绪。

(40)

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尹,语曰:“安石将无伤①!”谢乃同载而归。

【注释】

①伤:指伤气,犹言丧气。

【译文】谢安当初到西边去赌博,输掉了车子和驾车的牛,只好拄着拐棍走回家。半路上碰见丹阳尹刘恢,刘谈说道:“安石恐怕丧气了吧!”谢安就搭他的车回去。

(41)

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①。尝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门未开。主人迎神出见,问以非时何得在此,答曰:“闻卿词,欲乞一顿食耳。”遂隐门侧。至晓,得食便退,了无作容②。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字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③。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④;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谢公云:“罗友诅减魏阳元⑤!”后为广州刺史,当之镇,刺史桓豁语令莫来宿⑥,答曰:“民己有前期,主人贫,或有酒馔之费,见与甚有旧,请别日奉命。”证西密遣人察之,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怕然,不异胜达⑦。在益州,语儿云:“我有五百人食器。”家中大惊。其由来清,而忽有此物,定是二百五十沓乌樏⑧。

【注释】

①罗友:字宅仁,襄阳人。桓温任荆州刺史时;他任刺史属下的从事。后出任襄阳太守,累迁广州、益州刺史。

②怍(zuò)容:羞愧的脸色。

③记功:记忆力。按行:巡视。城阙:都城。这里指李势所盘踞的成都。道陌:街道;道路。

④漂州:当作深州,因形近而误。《晋书·桓温传)作例洲。按:桓温在晋穆帝时(公元347年)平定蜀地,至哀帝未年(公元365 年)简文帝司马呈辅政,会桓温于洌洲,商议征讨事宜,其间将二十年。

⑤魏阳元:魏舒,字阳元,官至司徒。《晋书·魏舒传》只说他小时聪明,后有德望,没有说及他记忆力强的事。

⑥桓豁:桓温的弟弟,曾任荆州刺史,升为征西将军,都督交、广等州军事。莫:同“暮”。

⑦至日:一本作“至夕”,对。书佐:刺史的属官,主管起草文书等事。胜达:名流和显贵。

⑧沓:一沓指一套。乌樏(lěi):有格子的不上油漆的黑食盒,多用于清贫之家。一沓可供两人用,所以二百五十沓就是五百人的食器。

【译文】襄阳人罗友有突出的风度,年轻时人们大多认为他傻。有一次他打听到有人要祭神,想去讨点酒饭,去得太早了,那家大门还没开。后来那家主人出来迎神,看见他,就问:还不到时候,怎么能在这里等着,他回答说:“听说你祭神,想讨一顿酒饭罢了。”便闪到门边躲着。到天亮,得了吃食使走了,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他为人处事记忆力强,曾随从桓温平定蜀地,占领成都后,他巡视整个都城,宫殿楼阁的里里外外,道路的宽窄,所种植的果木、竹林的多少,都一一记在心里。后来桓温在溧洲和简文帝举行会议,罗友也参加了;会上一起谈及蜀地的情况,桓温也有所遗忘,这时罗友都能按名目一一列举出来,一点也没有错漏。桓温拿蜀地记载都城情况的簿册来验证,都和他说的一样,在座的人都很赞叹佩服。谢安说:“罗友哪里比魏阳元差!”后来罗友出任广州刺史,当他要到镇守地赴任的时候,荆州刺史桓豁和他说,让他晚上来往宿,他回答兑:“我已经先有了约会,那家主人贫困,可是也许会破费钱财置办酒食,他和我有很深的老交情,我不能不赴约,请允许我以后再遵命。”桓豁暗中派人观察他,到了晚上,他竟到荆州刺史的属官书佐家去,在那里处得很愉快,和对待名流显贵没有什么两样。任益州刺史时,对他儿子说:“我有五百人的食具。”家里人大吃一惊。他向来清白,却突然有这种用品,原来是二百五十套黑食盒。

(42)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①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①清歌:指没有乐器伴奏的唱歌。奈何:《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也”,即一人唱,众人唤“奈何”帮腔相和。

【译文】桓子野每逢听到别人清歌,总是帮腔呼喊“奈何!”谢安听见了,说:“子野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43)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①;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②。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注释】

①松柏:一说松柏可制棺材,一说是坟墓必栽松柏。

②挽歌:送葬时唱的歌。

【译文】张湛喜欢在房屋前栽种松柏;当时袁山松外出游赏,常常喜欢叫随从唱挽歌。人们形容说:“张湛是在房前停放尸首,袁山松是在道上出殡。”

(44)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①,友进坐良久,辞出。

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

【注释】

①王车骑:指王洽。但《晋书·王洽传》没有说到王洽曾任此职。其子王殉死后曾追赠车骑将军。

【译文】罗友任荆州刺史桓温的从事,有一次桓温聚集大家给车骑将军王洽送别,罗友前来坐了很久,才告辞退出。桓温问他:“你刚才像是要商量什么事,为什么就走呢?”罗友回答说:“我听说白羊肉味道很美,一辈子还没有机会吃过,所以冒昧地请求前来罢了,其实没有什么事要商量的。现在已经吃饱了,就没有必要再留下了。”说时,没有一点羞愧的样子。

(45)

张酒后挽歌甚凄苦①。桓车骑曰:“卿非田横门人,何乃顿尔至致②?”

【注释】

①张:张湛,小名。

②田横:秦末人,在楚,汉之争中,曾自立为齐王,后来逃亡至海岛。汉高祖刘邦定天下,田横来投降,未至洛阳,羞惭自杀,随从人员唱挽歌表示哀悼。顿尔:突然。

【译文】张酒后唱起了挽歌,非常凄苦。车骑将军桓冲说:“你不是田横的门客,怎么一下午就凄苦到了极点?”

(46)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47)

王子酞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伤惶,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③。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山阴: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县。按:王子猷弃官东归,住在山阴县。

②四望:眺望四方。彷徨:同“徘徊”。左思(招隐》诗:左思是西晋时著名诗人,对当时门阀士族专权感到不满。《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

③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有剡溪可通山阴县。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48)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①

【注释】

①王卫军:王荟,任会稽内史,进号镇军将军,死后赠卫将军。按:这一则可以和第35 则互相参照。

【译文】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49)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①。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②,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③。客主不交一言。

【注释】

①桓子野:桓伊,小名子野,曾任大司马参军,后任豫州刺史。《晋书》本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②相闻:互通信息。

③弄:演奏。

【译文】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50)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获渚①。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②。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

【注释】

①桓南郡:桓玄,小名灵宝,是桓温的儿子,二十三岁,始任太子洗马。获渚:小洲名,近秦淮河。

②“桓乃”句:晋人的习俗,听到已死尊长的名讳必须哭,这是一种礼节。王大叫“温酒”,犯了桓温的名讳,所以桓玄要哭。

【译文】南郡公桓玄应召出任太子洗马,坐船赴任,船停在获渚。王大服五石散后已经有点醉了,这时去探望桓玄。桓玄为他安排酒食,他不能喝冷酒,连连告诉随从说:“叫他们温酒来!”桓玄于是低声哭泣,王大就想走。桓玄拿手巾擦着眼泪,随即对王大说:“犯了我的家讳,关你什么事!”王大赞叹说:“灵宝的确旷达!”

(51)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①?”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②。”

【注释】

①阮籍:为人本有济世志,后纵酒谈玄,不问世事。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司马相如:字长卿,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高士传》说他“仕宦不慕高爵,常托疾不与公卿大事。终于家。其《赞》曰:“长卿慢世,越礼自放..托疾避官,蔑此卿相。”

②垒块: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按:这两句指阮籍和司马相如相同,只是阮籍喜欢纵酒。

【译文】王孝伯问王大:“阮籍比起司马相如怎么样?”王大说:“阮籍心里郁积着不平之气,所以需要借酒浇愁。”

(52)

王佛大叹言①:“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②。”

【注释】

①王佛大:王忱,字佛大,也叫王大。性嗜酒,一饮连日不醒,结果因喝酒而死。

②“觉形”句:比喻魂不守舍。

【译文】王佛大叹息说:“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不再相依附了。”

(53)

王孝伯言①:“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注释】

①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曾任兖、青二州刺史,读书少,不熟悉用兵。笃信佛教,在东晋未年的战乱中被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七六四页说:“此言不必须奇才,但读《离骚》,皆所以自饰其短也。”

【译文】王孝伯说:“做名士不一定需要特殊的才能,只要能经常无事,尽情地喝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为名士。”

(54)

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琅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①!”

【注释】

①王伯舆:王欧(xīn),字伯舆,琅邪人,曾任司徒左长史。王恭起兵时,他正逢母丧,王恭任他为吴国内史,令他起兵声援,他即响应,以为可以乘机取富贵,不几天,王恭罢兵,命他离职回去服丧,他大怒,回军讨伐王恭。兵败,不知所在。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的“情”和他的狂放。

【译文】长史王伯舆登上茅山,非常伤心地痛哭道:“琅邪王伯舆,终归要为情死!”

上一篇:宠礼第二十二

下一篇:简傲第二十四

返回目录:世说新语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