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注释】

①夷:无色。

②希:无声。

③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④致诘:诘,音jié,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⑤一:本章的一指"道"。

⑥徼:音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⑦昧:阴暗。

⑧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⑨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⑩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⑾有:指具体事物。

⑿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⒀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译文参考2】

看它看不见,就叫"夷";听它听不到,就叫"希";捉它捉不着,就叫"微"。从这三方面不可以加以探究,所以是浑融无名的元始。居于其上的本源已不清楚,由它而下的现实世界是清晰具体的。它本身渺渺茫茫,无以名状,不同于现实的具体存在。这就叫做没有确定形状的形状,不可归结于具体组分的显象,它是不确定性的表征。围绕着它团团转,我们永远也搞不清它的模样。维系于古已有之的道,以驾御现实的具体存在。能懂得返本复初,是维系于道的基本点。

【译文参考3】

看起来看不见,命名叫“夷”;听起来听不到,命名叫“希”;摸起来摸不着,命名叫“微”。这三者的来源你不可究诘,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的上面不明亮,它的下面不昏暗,它茫茫无涯际而不可称说,又回到空虚无形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外形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部;跟随着它,看不见它的后部。把握古代的“道”,来驾驭今天的事物。能够知道古代事物的原始,这就是“道”的纲纪。

【评析】

本章是描述“道”体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紧接着对此作了阐述。

【注音版】

视(shì) 之(zhī) 不(bú) 见(jiàn) 名(míng) 曰(yuē) 夷(yí),

听(tīng) 之(zhī) 不(bù) 闻(wén) 名(míng) 曰(yuē) 希(xī),

搏(bó) 之(zhī) 不(bù) 得(dé) 名(míng) 曰(yuē) 微(wēi)。

此(cǐ) 三(sān) 者(zhě) 不(bù) 可(kě) 致(zhì) 诘(jié),

故(gù) 混(hùn) 而(ér) 为(wéi) 一(yī)。

其(qí) 上(shàng) 不(bù),其(qí) 下(xià) 不(bù) 昧(mèi),

绳(mǐn) 绳(mǐn) 兮(xī) 不(bù) 可(kě) 名(míng),

复(fù) 归(guī) 於(yū) 无(wú) 物(wù),

是(shì) 谓(wèi) 无(wú) 状(zhuàng) 之(zhī) 状(zhuàng),

无(wú) 物(wù) 之(zhī) 象(xiàng)。是(shì) 谓(wèi) 惚(hū) 恍(huǎng)。

迎(yíng) 之(zhī) 不(bú) 见(jiàn) 其(qí) 首(shǒu),

随(suí) 之(zhī) 不(bú) 见(jiàn) 其(qí) 後(hòu)。

执(zhí) 古(gǔ) 之(zhī) 道(dào),以(yǐ) 御(yù) 今(jīn) 之(zhī) 有(yǒu),

能(néng) 知(zhī) 古(gǔ) 始(shǐ),是(shì) 名(míng) 道(dào) 纪(jì)。

上一篇:第十三章

下一篇:第十五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