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

①汜sì:同泛,广泛或泛滥。

②辞:言词,称说。不辞,意为不说三道四,不推辞、不辞让。

③不有:不自以为有功。

④衣养:一本作“衣被”,意为覆盖。

⑤不为主:不自以为主宰。

⑥常无欲:一本无此二字,认为此乃衍文。

⑦小:渺小。

⑧大:伟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译文参考2】

大道广泛流通,可普及于或左或右的各种领域。万物依靠它才得以生存而它并不推卸,成就了万物并不矜居功劳,护养万物而不肆行管制,通常没有意志趋求,可显得非常虚无渺小;万物都归附于它却感受不到它的拘管限制,可以显得无比浩大。就是因为它不自大于万物,所以能涵纳万物的归附而无比浩大。

【译文参考3】

大道像水涨溢啊,它能周流于左右。万物依靠它生长而不推辞,成了功却不称说有功,护养万物而不做它们的主宰。经常没有欲望,这可以称为“小”;万物都复归于它而不知道去加以主宰,这可以称为“大”。因此,圣人到底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其大。

【评析】

这一章说明“道”的作用,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书中再次谈到“道”的问题。他认为,“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而“道”又不主宰万物,完全顺任自然。这些观点,老子在前面某些章节中已经做过论述。这一章是继续阐发三十二章的道理,讲“道”可以名为“小”,也可名为“大”,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圣人”、“侯王”,实际是在期望统治者们应该像“道”那样起“朴”的作用。此章内容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在谈作为“圣”、“侯王”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学术界,关于老子的“道”的属性,有几种不同观点,最典型的主要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截然对立的观点。持“唯心论”观点的学者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超时空的无差别的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对此,张松如认为,“我们不这样看。‘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怎么能是‘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呢?而且,就它覆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欲也,可名小于’;就万物归附它,而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无欲、无名、可小、可大,这个‘道’又怎么能是‘超时空的无差别’呢?”许多学者认为,“道”作为抽象概念,它既不表现物质现实事物的本身,也不能离开形式推论或理论假设的思想,它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张松如《老子校读》第206页)。我们同意张松如的观点,“道”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它虽然是耳、目、触、嗅诸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仅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存在的精神性概念。这一点是我们准确理解《道德经》中有关“道”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老子在本章里发挥的“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可以消解占有欲、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使人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氛围。

【注音版】

大(dà) 道(dào) 泛(fàn) 兮(xī),其(qí) 可(kě) 左(zuǒ) 右(yòu)。

万(wàn) 物(wù) 恃(shì) 之(zhī) 以(yǐ) 生(shēng) 而(ér) 不(bù) 辞(cí),

功(gōng) 成(chéng) 而(ér) 不(bù) 有(yǒu)。

衣(yī) 养(yǎng) 万(wàn) 物(wù) 而(ér) 不(bù) 为(wéi) 主(zhǔ),

可(kě) 名(míng) 于(yú) 小(xiǎo) ;

万(wàn) 物(wù) 归(guī) 焉(yān) 而(ér) 不(bù) 为(wéi) 主(zhǔ),

可(kě) 名(míng) 为(wéi) 大(dà)。

以(yǐ) 其(qí) 终(zhōng) 不(bù) 自(zì) 为(wèi) 大(dà),

故(gù) 能(néng) 成(chéng) 其(qí) 大(dà)。

上一篇:第三十三章

下一篇:第三十五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