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导引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导引

一、工具书

我们的学习、工作、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工具。书籍中也有一部分属于工具的性质,称为“工具书”,就是供人们检查用的书籍。详细一点说,它是把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用的图书。如把字、词收集起来,根据编写目的选取有关字、词,按一定方法编排,加以注音、释义,专供查检有关字、词用的书籍,就是工具书中的字典和词典。

有许多工具书,要根据工具书的内容、体例和作用,大致可分为十类:

1、字典和词典:

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最普通的工具书。它包括字典、词典、百科辞典、综合性辞典及不同语种的对译词典等。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英汉大词典》等等。

2、类书和政书:

类书有综合性的,兼收天、地、人、事、物诸内容,如《古今图书集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也有专科性的,专收古代小说,如《太平广记》等。

3、百科全书:

现代百科全书扼要概述人类过去的知识和历史,并着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等。

4、目录:

这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的工具书。如《全国新书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等等。

5、索引:

这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分别摘录的工具书,如《十三经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等等。

6、年鉴:

这是汇录一年内各方面的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如《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历史年鉴》《中国戏剧年鉴》等。

7、手册:

这是介绍一般性的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生活科学手册》《退休干部手册》等。

8、文摘:

这是简要摘录论文论点,汇编在一起的工具书,如《文艺理论资料卡片》等。

9、表谱:

这是把复杂事物用简明的表格形式表达出来的工具书,如各种年表、年谱等。

10、图录:

这是用图形等来揭示实物的工具书。如各类地图、历史图录等。

二、熟读成诵

熟读,即把书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成诵,即把书读到能背诵的地步。宋朝欧阳修认为,经典著作必须会背诵,即使是记忆力很差的人,每天背诵一百五十字定能办到,那么苦读十年也能背诵54万多字。要做到熟读成诵,每日数量可以少定,计划日期可以拉长,但必须持之以恒。今天,我们当然不必要求花多年时间背诵几十万字的古代著作,但“熟读成诵”,规定自己背诵的字数,却是一项极有用的基本功。作家李准说:“如果想写诗,起码要背一千首诗。”历史学家吴晗说,惟有熟背五十篇古文,才能学懂古汉语语法。当代著名作家巴金认为,他儿时熟背《古文观止》中两百多篇范文,使他懂得了文章是怎么一回事,有了做文章的最根本的知识。这些经验之谈,都表明了熟读成诵的重要性。

三、文学阅读

文学阅读是人类阅读活动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凡识字者,几乎都有过文学阅读的行为。谁没有读过诗歌、散文、小说或其他的文学作品呢?同时文学阅读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这源于文学作品本身的特殊性,如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等的融合。因此,文学阅读活动便与阅读对象的特殊性有关,也与科技阅读等有所区别。人们阅读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著作,目的主要是求“知”,而文学阅读活动既有求知的一面,同时还有审美愉悦、情感交流、陶冶情操等多种目的。从个别读者来看,文学阅读活动各有所求。如有人只是出于消遣,有人是为了认识社会,有人则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有人又兼有几种需要。综合文学阅读的目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丰富知识储备;2、提高审美水平;3、审美愉悦与陶冶情操;4、指导写作实践等。

四、说、序、骈文、散曲等古代文体

1、说

也称杂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没有大区别,所以后来称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为论说文。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马说》《师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都是名篇,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这种体裁,如《爱莲说》不能改为《爱莲论》。

2、序

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有的“序”,是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本单元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属于“赠序”一类的,所以言辞恳切而意长。古代的“赠序”,自唐代始,作品很多。序文按内容不同可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

3、骈文

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本单元的《与朱元思书》就是属于骈体文。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炼。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4、散曲

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与散套(又叫:套数)两种。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本单元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