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雷电颂》课文背景知识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雷电颂 > 《雷电颂》课文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幼年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诗品》等书,培养了他最早对诗歌的兴趣。少年时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庄子》《楚辞》《史记》《文选》等作了较广泛的涉猎。后到日本留学,主攻医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祖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担任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有关抗战的文化宣传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除了继续不倦地进行文学活动外,还长期担负着繁重的党和国家的事务,从事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领导工作,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于1978年6月12日逝世。

2、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法西斯统治,扼杀言论自由,摧残进步力量。作家们不得不改用隐晦曲折的形式暴露现实的黑暗,抨击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在这种情况下兴起了创作历史剧的热潮。郭沫若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与时代的责任,从历史回顾中汲取斗争的力量。

《屈原》是郭沫若这一时期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这个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代表爱国阵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阵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为主要线索,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

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典型形象。

“在这战乱的年代”,屈原心中时时系念的是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看清了秦国侵吞六国的意图,力主联齐抗秦。一向光明磊落的屈原,没有料到南后之流竟然采取卑鄙无耻的手段陷害他,横加以“淫乱宫廷”之类的罪名。在这种含冤莫白的情况下,屈原所拳拳关注的仍然是祖国和人民,他沉痛地劝诫楚怀王,千万不要丢弃联齐抗秦的正确主张,“要多替楚国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他斥责南后危害祖国:“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并且下令囚禁屈原。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的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他呼唤咆哮的风,去“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他呼唤轰隆隆的雷,把他载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他呼唤闪电,要将它作为自己心中无形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他呼唤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发挥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谋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电颂》则被安排在全剧高潮的波峰浪巅,由主人公屈原独白。这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而且使剧本主题异常鲜明地突现出来。正如周恩来所说:“那是郭老把自己胸中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忿恨,借屈原之口说出来的。《雷电颂》是郭老代表国统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