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傅雷家书两则》学法导引

湖南省长沙市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傅雷家书两则 > 《傅雷家书两则》学法导引

【文题解题】

一、导读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有平坦畅达,也有曲折坎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我们该如何面对?听听傅雷对他儿子的教诲,或许能找到答案。

二、作者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言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早年参加革命。1927年赴法留学,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同时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统治。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60年代初,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编成《傅雷译文集》出版。他的译作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傅雷家书》也已经整理出版,同样为读者注目。

三、背景

这两封家门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青春之心和舐犊之情。课文可选取的两则家书,分虽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知识通览】

一、语音

1、舐犊之情:“shì”不读“tiǎn”。

2、颓废:“tuí”不读“tuī”。

3、创痛:“chuāng”不读“chuàng”。

4、气吞斗牛:“dǒu”不读“dòu”。

5、涕泗横流:“sì”不读“shì”。

6、方枘圆凿:“ruì”不读“nèi”。

二、字形

1、庸碌“碌”不能写成“禄”。

2、覆灭“覆”不能写成“复”。

3、启发“启”不能写成“起”。

4、扶掖“掖”不能写成“腋”。

5、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不能写成“潇潇”。

6、惦念“惦”不能写成“掂”。

7、灰烬“烬”不能写成“尽”。

三、词语

1、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2、重蹈覆辙:蹈:踏上。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3、涕泗横流:涕,眼泪。泗:鼻涕。本文指因激流而泪流满面。

4、谀词:奉承人的话。

5、凭吊:对遗迹缅怀先人或往事。

6、扶掖:扶持,提携。

7、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8、发扬光大: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发展壮大。

9、颓废:意志衰退,精神不振。

10、舐犊之情:像老虎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女的深情。

四、常识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的),他一生与音乐为伴,在生活到处碰壁,始终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饱经苦难,历尽坎坷,最终成就了他在音乐上的艺术成就。《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傅雷翻译的重要作品之一。

【内容析通】

一、理文脉

两则家书均从“爱儿子”这一中心出发,由关心儿子、教育儿子两层道来,水到渠成。第一则是由安慰到告诫,第二则是由祝贺到勉励。

二、辨结构

三、探意旨

这两则家书分别阐明遇到挫折和取得成功时所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表达对儿子舐犊深情,自然地道出了在艺术上的真知灼见。

探究两则家书的意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警语句:

抓作者最能表现观点和提示警策的语句。

如第一则家书中语句:“一个人惟有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能不至于被回乙侵蚀。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这样才是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作者用语意显露、语气肯定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告诫儿子。如第二则家书中写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吧,到老也不会落伍……”“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这些话由衷地道出了作者的观点,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才能抓住作者的意旨。

2、精当例举:

说理要援引一些事例来支撑或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两则家书都提到约翰·克利斯朵尔这个艺术形象,这是个在人生道路遭受挫折而奋斗不已的勇士,同时也是个在音乐艺术不断探查精英,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从这个艺术形象能很好体现作者所要阐明的主张。

3、流露真情:

两则家书字里行间洋溢关爱的情感。第一封家书,对儿子遭受挫折充满同情和关心,表示安抚和理解,晓以理,励以志,动以情。如,“孩子不向父亲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我相信你会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关切之情、理解之心和信任之感,全盘托出。第二则家书分享儿子成功的喜悦,更是情词恳切。如,“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同时对儿子充满激动,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如,“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缘于对儿子的爱,父亲和儿子的心一同跳动,同悲同喜,相知相惜。

四、议问题

1、应当怎样理解文中的“坚强”?

明确:“坚强”是贯穿两则家书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的”,“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乙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者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中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明确: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于精神和灵魂执着追求的人,对于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的像明镜一样,怎能会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能的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上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的思想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世界,足以让他不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情的孤独!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繁的杂念,才可能体验到前人的心灵“并以此打动听众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明确: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中趋向完美。

【特色鉴通】

《傅雷家书两则》为我们提供了心灵交流的范式,是书信作品的精粹。情理相生,文采飞扬,温婉晓畅,平易自然。

1、情理相生:

两则家书均体现厚实的父爱,面对儿子失败和不顺时,充满关怀和理解,其情切切,其意殷殷,用温情抚慰儿子创伤的心。与此同时,谆谆告诫,要求儿子平衡心态,吸取教训,坚强起来。说理自如,服人心底。真情和真谛相映成趣。当得知儿子演出获得成功时,傅雷欣喜激动之情一泻千里,涕泗交流。在表达喜悦之时,以嘉许的口吻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谦卑的提醒,寓理于情。在向儿子祝贺时,激励他永葆赤子之心,正确面对矛盾,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情感和理性处理恰到好。两封家书均情理相生,情中寓理,理中有情。第一封家书说理成分明显些,冷中有热;第二封家书感情色彩浓厚些,热中有些冷。两封家书均共同表现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均教育儿子无论面对成功和失败均要坚强。这两则家书是情理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2、文采飞扬:

两则家书不仅感情真挚,说理服人,同时富有文采。尤其书信中则当运用比喻,既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又使文章含意隽永,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如,第一封家书中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岩晒焦;雨水太猛,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又如第二封信中写到:“河,莱茵,江声保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还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着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际的音响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和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这段文字,词余飞彩,描绘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综合运用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既形象再现了音乐形象,也隐喻中华民族的文明博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表现作者对儿子寄予的厚望,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表现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这段文字酣畅淋漓,尽富气势,文情并茂。

3、温婉平易:

作者在文中仁厚蔼然,和儿子以促膝抵掌,娓娓而谈,如话家常,直抵心灵。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教条式的训诫。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庸废 tuí重蹈覆 zhéB、痛 chàng词 yú方圆凿 nèC、相 qì扶 yè气吞牛 dǒuD、涕犊 shì不住 jīn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A、生机蓬勃

B、皇上人征相

C、重蹈

D、然无累借

3、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庸:忙碌。重覆辙:踏上。词:奉承

B、凿:榫头。吊:倚,靠。泗:泪。

C、扶:扶持。手:放下。子:赤诚

D、气吞牛:打斗。然无累:空阔。

4、对课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里运用三个反问句,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安慰。

B、“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句中的“惟其如此”指的是追求快乐,自由自在。

C、“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的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句中“果然”表现了作者对儿子来信的盼望与欣喜。

D、“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劝慰,告诉儿子在以后若遇到困难可以从父亲的劝慰中汲取新的力量。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一组是()

庸碌的人,生活如死水一般。

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好了。

③一个人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坚强,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A、①只有……才;②只要……就;③只要……就;④只有……才

B、①只要……就;②只有……才;③只有……才;④只有……才

C、①只有……才;②只要……就;③只有……才;④只要……就

D、①只有……才;②只有……才;③只要……就;④只要……就

6、仿照例句的形式,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一个排比句。

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你是;你是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傅雷家书两则(节选)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事情,就是要把你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在凭吊心怀。

1、文中加粗的“这些事”指

2、“心灵的灰烬”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要儿子将“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

3、“凭吊”的意思是:。“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心怀”是怎样一种心怀?

(二)傅雷家书两则(节选)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1、作者为什么说“赤子之心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2、文中的划线句运用语气,说明了“艺术”的来源是什么?

3、“赤子”是什么样的人?孤独的赤子创造什么样的世界?

(三)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样的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人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整个儿都变成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也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按照我说的方式完全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在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客车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是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亡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2、3段针对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龙去脉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道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要成为自己,首先要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

【参考答案】

一、语言训练

1、D

2、B

3、D

4、B

5、C

6、略

二、语段训练

(一)

1、感情上遇到的创伤或挫折。

2、“灰烬”指的是心灵上要销毁,不应放在心上保存。作者希望儿子能学会坚强,忘记感情上遇到的失败与创伤,不要过于怀念与悲伤。

3、在旧物或旧事前缅怀追思是一种怀古、追思的情怀。

(二)

1、因为赤子孤独了,会努力创造,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2、反问说明艺术来源于心灵的纯洁。

3、赤子是怀着赤诚执着之心的人,赤子创造的是一个注重心灵交融、灵肉结合的世界,是一个能与许多人心灵相通的世界。

(三)

1、指是从身体到灵魂

2、想成为别人,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4、C

5、“这一标准”是指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理解要点:强调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真正成为你自己的重要意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