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三单元》单元达纲检测(AA级)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单元达纲检测(AA级)

【能力训练一】

1、阅读《邓稼先》,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是怎样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纵横捭阖的大手笔,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可以从“苦恼的贝多芬”、“狂徒的贝多芬”和“英雄的贝多芬”三方面对贝多芬的形象加以分析,请找出文中相关的描写。(每个方面至少四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词最准确生动的三个句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从文章的内容、主旨、写法三方面比较《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回答下列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夺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选自《死水》

⑴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曾怀抱着对“如花的祖国” 的热情,从异国留学归来,满目疮痍的民众、充满黑暗的现实和作者美丽的希望发生了猛烈的情感碰撞。闻一多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境中,写下了《死水》这一著名的诗篇。

B、是那个时代街头巷尾常见的生活景物“臭水沟”,引爆了诗人的灵感,让他萌发了诗意。

C、诗歌中震人心弦的意象“死水”是丑陋的、丑恶的、可鄙的、可恨的,但却更加传达出了诗人的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之火,“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是一种“爱极了的憎恶”。

D、诗歌最后一节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呼喊,是一曲绝望愤恨到极点的诅咒之歌,体现了诗歌自身的深厚与真醇。

⑵下列诗句中的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B、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C、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⑶诗歌在结构上__________,诗的最后一节感情的表达方式属于__________(直抒胸臆 委婉含蓄)。

⑷诗歌分别从哪四个方面“吟唱”了“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歌中最鲜明的意象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本诗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

A、烘托 B、反衬 C、联想和想像 D、间接描写

⑺《死水》是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1928年出版的诗集定名为《死水》,便是证明。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曾喜不自禁地说:“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试着分析一下《死水》这首诗如何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的现代白话新诗的“三美”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二】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滑(jī) 固(zhì) 心贯注(qián)

B、越(zhuó) 首(qiào) 学多识(bó)

C、致(xìng) 对(jiào) 为人知(xiǎn)

D、围(rǎo) 名(shǔ) 义愤填(yī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筹画 衰微 妇儒皆知 一反即往

B、踌躇 磐石 慷慨淋离 兀兀穷年

C、赫然 仰慕 家喻户晓 一拍即合

D、彷惶 迭起 峰芒毕露 鞠躬尽萃

3、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兽亡群(疾走) 忘乎所以(情由)

B、而不舍(刻) 人注目(触动)

C、兀兀穷年(穷苦的样子) 乱无章(多种多样的)

D、乎不同(差得远) 可歌可(哭)

4、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生死抉择》播出之前,并未__________宣传,可是播出后很快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②中国人__________是非常重视友谊的,无论是闭关自守的古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都是如此。

③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__________不是一个缓和矛盾的办法。

A、大事 一直 未尝B、大事 一向 未尝

C、大肆 一向 未免D、大肆 一直 未免

7、在横线处填入下列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是发展的,没有新的说法的突破,就不可能有语言的发展;当然不是所有的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②对语言的发展都有益处

③都有推广使用价值

④约定俗成

⑤准确表意

A、②③①⑤④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③④⑤D、③①②⑤④

8、下列句子中,不表示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修改下列病句。

①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这样好的景色,我能不无动于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⑴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贝多芬

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

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交付出个人的生命。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好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他从小就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演唱他惨淡的生命。他没有一根媚骨,即使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他爱好自然。他也崇拜莎士比亚和歌德。瓦格纳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付印之后甚至在刻板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板也不将就一点。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

贝多芬生于1770年。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候选的乐队指挥。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拉得一手好提琴。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谱。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莫扎特而受到关注。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1792年瓦尔德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在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

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败,听觉也开始烦搅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因为他对于大自然的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人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十八九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三个月的治疗落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

⑴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不仅是“音乐的英雄”,更是“人类的英雄”?

⑵贝多芬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怎样来理解?

⑶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便会愤然离席,这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⑷“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找出文中表现出贝多芬创作时十分投入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贝多芬在得知拿破仑登上皇帝宝座的消息后,毅然毁掉了为其创作的乐谱,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⑺“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处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一】

1、①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等,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2、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3、苦恼的贝多芬:①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肖像) ②“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语言) ③“……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反映了他耳聋后的心理) ④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 ⑤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狂徒的贝多芬:①“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疏于世故人情) ②“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③……火一样蓬勃的头发……(不拘外貌) ④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他又粗着嗓子喊道。⑤“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英雄的贝多芬:①一个身高……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他能担负得起。 ②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③……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④“……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⑤请看一看罗曼·罗兰……那条大河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⑥演出告终,全场掌声雷动。(音乐受到认可和欢迎) ⑦“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希望写出的音乐!”

4、略

5、内容: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主旨: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6、⑴D ⑵A ⑶首尾呼应 直抒胸臆 ⑷死水的凝滞、死水的肮脏、死水的臭味、死水的沉寂。 ⑸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⑹B ⑺音乐美:全诗每节四行,每行九言,中间三次停顿;每节一韵,二四句押韵,结尾多用双音词,读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绘画美:注意选择、运用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反差对比的词藻,使诗画相通,浓淡相宜,五彩斑斓。如铜绿与“翡翠”、铁锈与“桃花”、“油腻”与“罗绮”、“霉菌”与“云霞”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美;全诗每节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给人的视觉以整齐划一之感。

【能力训练二】

1、C 2、C 3、B 4、D 5、A 6、B 7、A 8、C

9、①将“一些”调换位置,改为“翻译歌德和普希金的一些诗句”。 ②去掉“不”。

10、一个人自我评价愈高,就愈不容易做出成绩。(意近即可)

11、改写提示:⑴把声音带走,把安静留下 吸取知识用大脑,而不是嘴巴 ⑵记在心里的知识,使用起来会更自如 快乐地分享知识,共享知识的快乐

12、⑴贝多芬所拥有的不只是不朽的音乐成就,在他的身上,更是凝聚了人性精神的光华。 ⑵音乐是贝多芬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他陶醉于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来摆脱痛苦,获得快乐。 ⑶尊重音乐、 崇敬音乐 ⑷贝多芬在知识的熏陶下,和卢梭拥有着相同的世界观 贝多芬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甘愿付出,不懈奋斗的人 ⑸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 ⑹反对专制,渴望民主 ⑺侧面 民众对他音乐的理解和推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