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三单元》单元达纲检测(AA级)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单元达纲检测(AA级)

【能力训练一】

1、《云南的歌会》中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曾祺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从《端午的鸭蛋》中,你能看出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吆喝》,看看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春酒》,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俗世奇人》,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冯兰瑞老汉,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旋一旋。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拳,那大虫拱起半个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似有所悟,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令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 冯兰瑞问。

“我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儿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提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儿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 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打虎’带到集上送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本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⑴第②段最后一个“快”字在文中的含义是()

A、快乐B、迅速C、锋利D、灵敏

全文以“泥活”为线索,可以分为修泥活(第①段)、卖泥活(②~⑤段)、毁泥活(第⑥~⑨段)三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⑵第一部分表现了冯兰瑞老汉怎样的品格(用7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⑤段写冯老汉开怀大笑,用一句话概括老汉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第⑦段表现了冯老汉具有怎样的品格(用4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三部分写冯老汉愤怒地毁泥活,表现了冯老汉怎样的品格?(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小说结尾的一“压”,十分精彩,试对此进行评论。(只谈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外婆和鞋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⑴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嚣张:____________②泪眼盈盈:____________

⑵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二】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蹲(jū)朴(chún)贯(jí)(yān)B、菜(xiàn)铁(xuàn)家(pēi)(chù)C、荸(jì)门(méi)喻(pì)(niān)D、门(kǎn)吹(xū)凤(huì)(yǒu)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招揽)

B、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悠闲、自在,不受拘束)

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夸张地宣传)

D、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骑着一匹马先到)

3、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景生情 惯穿古今 若无其事 机智才能

B、既物起兴 呼朋唤侣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C、随机应便 口齿伶俐 晶莹可人 合撤押韵

D、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天衣无缝

4、对下列句子使用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

②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A、说明描写记叙抒情

B、记叙说明记叙说明

C、说明记叙描写议论

D、记叙描写描写抒情

5、选词填空。

⑴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____________(A、冒 B、发 C、生)出一股黄烟。

⑵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____________(A、展览 B、销售 C、展销)。

⑶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____________。(A、结束 B、开始 C、落幕)

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____________(A、足 B、冲 C、多)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6、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泥人张只管饮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B、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咪咪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C、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D、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静,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7、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B、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C、这种年轻女人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

D、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

8、下面加粗词语感情色彩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B、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

C、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

D、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9、下面一段话句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序。

①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②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③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④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⑤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

10、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乾──《俗世奇人》

B、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C、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D、琦君──《春酒》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C、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四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

B、《端午的鸭蛋》中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

C、《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D、《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13、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⑴段首加粗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中加粗的“多”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画线句中提到“有种种不同方式”,请你概括一下都有哪些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文中加粗的“逼”用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成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下文中哪一句照应此句中的“油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一段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突出高邮咸蛋的好?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举苏北名菜“朱砂豆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中的“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⑸“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

②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这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下。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节选自《朱自清作品集》)

⑴这段文字写了两件事,依次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⑵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段①画线句中的“养”换成“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粗的字。

①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段①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父亲为我们夹豆腐的动作,从中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动词,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冬天”?你还能根据内容拟出更好的标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一】

1、“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题。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子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主脑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

2、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共七种。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3、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4、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5、“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竹,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6、作者的态度是: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7、⑴B⑵对艺术精益求精。⑶听到夸奖,内心满足、高兴。⑷重艺轻利。⑸反对以权谋私(或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手段)。⑹略

8、⑴①文中指因兴奋而没有限制。②因伤心而泪眼模糊。⑵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⑶回忆外婆给我洗鞋并晒鞋的往事。⑷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只要能写出外婆对“我”的爱即可)⑸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⑹能围绕悲痛、伤心、怀念三个方面去描写,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即可。⑺要求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只要有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训练二】

1、B

2、D

3、D

4、A

5、(1)A (2)C (3)C (4)B

6、C

7、B

8、B

9、②④⑤③①

10、A 11、C 12、A

13、⑴指代对歌的场面。⑵总领作用。总领了下面几种对歌的方式。⑶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内容。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了。⑷有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⑸用得好。“逼”形象地写出了年轻妇女歌艺高超,技压对方的状态,同时也写出了对方的无奈。(言之成理即可)

14、⑴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⑵对比。例拿别处咸蛋和高邮成蛋比,突出高邮咸蛋蛋白柔嫩;拿北京咸鸭蛋和高邮咸蛋比,突出高邮咸蛋黄颜色通红。⑶说明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⑷更、尤其⑸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5、⑴①童年和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②与妻儿在台州。⑵因为在冬天,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不但暖和,而且不是吃饭,只是玩儿。⑶“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是“活”的,它是有生命的,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⑷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⑸①不管自然的、社会的条件怎么“寒冷”,家里永远有春天般温暖的亲情。②这些发生在冬天里的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我的心。⑹略。⑺①文章写的事都发生在冬天;②冬天是寒冷的,亲情却给人春天般的温暖,以“冬天” 为题,反衬了“温暖”。(自拟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