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雷雨》》

1947年,台湾观众演出公司在台北演出《雷雨》。

1954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公演《雷雨》,赵丹导演,演员有王丹凤、汪漪等。同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雷雨》,导演夏淳,演员有郑榕、朱琳、苏民、于是之、沈默、吕恩、胡宗温、董行佶、李翔等。

1956年,新加坡艺术剧场公演《雷雨》,导演林晨。

1957年,苏联共有9个剧院落演出了《雷雨》,共计两千余场。

1959年11月,新加坡艺联剧团公演《雷雨》。

1981年,上海芭蕾舞团将《雷雨》改编居芭蕾舞剧上演。

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再次拍摄《雷雨》,孙道临导演,演员有孙道临、顾永菲、秦怡、马晓伟、梁同裕等。

1988年2月,新加坡实践话剧团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为该团导演了此剧。

1999年10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落再次重排《雷雨》,导演夏淳,主演演员有郑榕、顾威、朱琳、周铁贞、韩善续、濮存昕、郑天玮、龚丽君。

【《雷雨》在话剧史上的意义】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同时,还注意对人物的声音、气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

【部分人物形象解读】

蘩漪的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周冲的两面性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

鲁大海的性格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朴园简介

周朴园出场时55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

【有关《雷雨》的芭蕾舞剧资料】

上一篇:名著导读之《哈姆雷特》

下一篇:名著导读之《女神》

返回目录:高考名著知识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