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将一次企图成功地暗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记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吴礼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将一次企图成功地暗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记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学会直面文本和自己的学生,而所有的落脚点都必须放置到“语言”上。语言从来都是活的,而意识像清水一般流淌于其间,如果教师不能感受到这一点,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学会感受到这一点,如果教师在讲授文本的时候,总是要借助于这样那样课前精心准备的“过渡工具”,如果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而时时节外生枝,那么,我们的孩子相信至今对于“语言”为何物还是茫然的。

令我欣慰的是,我的这些孩子已经知道一点在文字里穿行的意思,竟然也能够感悟到启超先生语言的某种“幽默”,甚至能够突发奇想而领悟到启超先生在读《箜篌引》时的悲凉慷慨。可谓为这一节课的最大收获。而这一点上,我并没有将所谓的资料发给他们,一切都源于那四句诗巨大的语言张力。而一节课是不是好,其实是非常其次的事情。我在想,如果当时将《箜篌引》资料给了学生,当他们知道了资料里面的一些细节,那么,他们还会去将注意力集中在启超先生的身上吗?毕竟,这一篇文章是传写启超先生的啊。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在课堂上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在课堂上的引导。而引导有多种,究竟哪一种是切当的,是要选择合乎即时课堂语境的,可能还需要教师的灵机把度。

记得姜广平说,阅读是一种冒险,而课堂,对教师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语言这种东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极大的心力去经营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学会玩味语言,当你不断地将语言的浅表层的浮躁撇除后,那静静流淌的泉波就显现在你的眼前,像银练,像彩带。我无法形容这种语言给我带来的感觉。当我在十多年前读到梁实秋先生女儿编写的《梁实秋散文集》时,读到这篇文章,尤其是读到那首《箜篌引》时,感觉到无限的悲来。其承转之妙,是可以用一生来解读的。启超先生的读,实秋先生的读,由于境遇的不同,不可能是一样的,而二十岁读,五十岁读,肯定也是不同的。这样说来,其实是我们读者用尽自己的心血在沃灌着作品──这样一个无限张力的文本。

但是,我的课堂重心其实并没有放在对这首诗的解读上,虽然解读这首诗对于理解启超先生是有用的,然而,我是生活在今天,正如前面已经说到,每个人的时代境遇是不一样的,那么,他所关注的点与问题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对于我来说,我所关注的是,古文在今天的岌岌可危之势,我们教师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来扭转这种颓势,所以,我要多谈行文的第三段和倒数第二、第三段。而文本恰恰又给予了我这样的机会。我相信灵魂是不灭的,而启超先生仍然可以照亮我们这个时代。显然,在今天,这个课堂上,我的某种企图是达到了。我的孩子们被我的努力,尤其是实秋先生的语言魅力所深深地打动了。但实秋先生却是静静地,在一旁观看着,我是知道的。

这一节课堂,也颇有些幽默与解嘲的味道。当然,课堂需要真实,这是我一贯的做法。通过这样朴实的课堂,只想说明,只要教师带着真诚的心灵走进课堂,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我们的课堂便不会是一个个虚假的叙事和放逸式的狂欢。我甚至觉得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价值导向,不能仅仅挂在教师自己的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去。将孩子的任何一点感受到放大到可以见到的位置上,按照他们的理解方式进行课堂运作,并帮助他们进行阅读上的理解与拓展,这样才不悖于新教育价值的实行。

这一点,与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设计相比,课堂里学生似乎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需要指出的是,文本是开放,而课堂也是开放的,课堂从哪里开始,其实并无问题,所谓因风起浪,或因棋说法,讲的就是因悟起解,自然而然。关键是,一定要从当下着眼。所以我对很多课堂花哨的导入便不以为然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