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改革的宣言 理解的呼唤

尹升业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游褒禅山记 > 改革的宣言 理解的呼唤

王安石一生遭受着太多的误解和毁谤,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呼唤理解是王安石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好多诗作抒发了不为人知的感叹。在《咏史》诗中,作者写道:“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黯黯犹承误,未俗纷纷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这首诗的意思是:英雄人物历经千辛万苦求取功名,最后将一生行藏付于史家,然而作为英雄人物总是精神难写,意志难画,因而史书上充满了糟粕,而后世之人却死守着书本上的千秋尘迹。这和“深思慎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一致的,给我们理解《游》文主题以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我将《游》文主题概括为:改革的宣言,理解的呼唤。这一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了主题的科学统一。有不少论者注意到《游》文主题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的新主题表明,《游》文两个观点,一写生前事,一写身后名,二者体现着一条十分自然的心理流程,这样,《游》文主题统一在特殊时期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之下。

2、使游文文体性质发生了改变,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价值。通常,人们将《游》文视作议论性游记散文,主题新解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使文章议论具有了浓烈的抒情色彩。第一点议论抒发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情怀,阅读这些文字,一股悲壮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坚毅果断,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人格震撼力。第三点议论中一个“悲”字,下语沉痛,读来有一种天地悠悠、怆然泣下的苍凉感。这样,《游》文成为一篇议论抒情性游记(以抒情为主),它不是告诫教诲之作,不以观点之新颖、之深刻而见长;而是一篇抒情言志之作,以追求之执著,感情之深挚而取胜,这就避免了文章观点平淡庸俗的弊病,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游》文主题理解的歧异是由分析角度的不同造成的。《游》文由记游和议论、抒情两方面的材料组成,如何看待这两方面材料的关系,即从成文过程看,是景在情(理)先,还是情(理)在景先,是理解《游》文的两种不同角度。依前者,文章为触景生情之作,情随景生,依后者,文章为借景抒情之作,景由情择。《中语参》是从第一种角度进行分析的,本文是从第二种角度切入的,我认为这是符合当时作者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作者一贯的创作主张的。王安石强调“文以实用为本”,是一位具有强烈自觉创作意识的作家,是不大可能采取一种悠闲的创作态度,缘情为文、即兴为文的。《中语参》在按照由景而情的角度进行认识的同时,它又非常谨慎地写道,文中议论“可能还另有所指,不过借游山之事抒发心中早就具有的思想罢了”,语涉关键,惜乎浅尝辄止,看来还是王公安石有先见之明,后世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啊!

──选自《甘肃教育》 2003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